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東臨碣石s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慶曆新政失敗後,宋朝嚴重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並未緩和,積貧積弱的局面仍在向前發展,朝廷內外危機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聲在一度沉寂之後,很快又高漲起來。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進京述職,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請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但沒被仁宗採納。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統治危機,遂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 2 # 閒來聊史

    王安石變法旨在改革北宋建國以來積弊的一場改革運動。熙寧元年(1608年),宋神宗召見王安石談論從治理國家之道,王安石回答道:“先從改革舊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開始。”王安石立馬寫了一份詳細的改革意見書,宋神宗認為王安石提出的建議非常符合他的心意,從此就更加信任王安石。

    1609年,宋神宗提拔王安石為副宰相,那時候朝廷名義上的宰相已有四人,但是他們中病的病、老的老,還有的一聽見改革就叫苦連天。

    王安石深知跟他們這批人共事,根本成不了大事。經過宋神宗的批准,王安石任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官員,並且專門設立了一個制定新法的機構,這樣一來,王安石就能放開手腳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了。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置制三司條例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保甲法、裁兵法、將兵法、保馬法、軍器監法、太學二舍法、貢舉法等方面改革。

    王安石變法對鞏固宋王朝的統治、增加國家收入、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由於王安石急於求成,推行過急,利弊互見,事前缺乏充分宣傳,而且觸犯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很多朝臣的極力反對,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 3 # 山海明

    背景:宋神宗不想用金錢來換取國家的安寧,更不願意和侵佔自己國家領土的邊境異族稱兄道弟,所以決定打仗,但是打仗要有財力的支援。

    王安石認為國庫不足是理財不慎造成的結果,不能夠加大賦稅,王安石的想法在當時收到了反對。

    其次,當時宋朝儒家思想盛行,王安石尊崇的法家思想根本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所以表達很難。

    最後宋神宗仔細思考一下,確實王安石說的有道理,於是就來開始實行變法,王安石負責變法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操作。

  • 4 # 大言身寸

    實際是宋神宗領導下的王安石變法,並不是王安石作變化領袖,王安石罷相後,宋神宗自己又獨自堅持數年。

    王安石變法失敗不僅是政治的失敗,更是軍事的失敗——五路伐夏慘淡收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手機更新時突然關機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