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徽小諸葛

    不是種族歧視。 通俗說就是殺雞敬猴,大清內部已經腐朽,慈禧或多或少已經看出一點點苗頭,想個辦法拯救一下,稍微搞那麼一下,起震懾作用,收效甚微。

  • 2 # 知史後勇

    清政府一直強調的是滿漢融合,雖然其中也有防漢抑漢的舉動。當說種族歧視未免有失偏薄。

    楊乃武於小白菜案就不過多敘述,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影視劇中更有後人的詳細解讀我想主要說的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發生的背景是在1872年左右的同治年間,當時清軍的八旗和綠營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僧格林慶的蒙古騎兵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打趴了。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大清國防的重任就慢慢交接到曾國藩統領的湘軍身上,包括和太平軍和捻軍的作戰,以及後面的左宗棠平定回亂,收復新疆,李鴻章建立淮軍,北洋水師,都是由湘軍分化而來。

    1872年更是湘軍如日中天的時候,一方面從大清建國開始,殺氣太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在漢人心胸積累太多陰債。之前歷任統治者都對漢人嚴防打壓,到同治一朝,清軍根本不堪重用,又不得不倚重漢人,所以在慈禧心胸要適時的敲打一下位高權重的漢族官僚才可以。慈禧正好借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罷免了一大批漢族官員,包括餘杭知縣劉錫同,浙江馴服楊昌浚,杭州知府陳魯等100多位官員,事實上也起到了壓制湘軍的作用

  • 3 # 掌上三言兩語

    楊乃武一案的處理與種族歧視沒有關係,是一種政治算計,借幡打鬼。慈禧的舉動,本質上是權力場的一次洗牌。

    清末年間發生的四大件奇案,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下稱楊案),最為突出,楊案震驚了朝野,百餘官員丟了烏紗帽。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晚清政治黑暗吏治腐敗,滿清帝國的機體已開始腐爛。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不出冤假錯案都很難,舉人楊乃武被構陷正是上下官員坑一氣的結果,似乎這一切成為官員的正常工作。楊乃武姐姐數次上訴依然是死刑的維持原判。楊案漏點多多,如此的不公,自然引起了社會關注。

    重要的是,關注此案的還有一干浙江籍官員。刑部赴江南核案的官員因被收買,楊案依舊,浙江籍官員當然不甘心,不能眼看著家鄉的舉人被砍頭。於是他們力爭為楊乃武翻案,而與他們針鋒相對的是“兩湖派”,也就是左宗棠提拔的一波湘軍將領,兩派爭執不下,就向兩宮上書。起初慈禧不願干預,因朝野喧囂日甚(當時的申報輿論壓力也起了很大作用),才下旨根究楊案。

    這一波“兩湖”派也是重點,湘軍打下了江南,其將領都在本地混得官職。雖然湘軍已解散,這上上下下的湘系官員可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他們權傾一方,為所欲為,他們對楊案的處理,從省裡到縣衙,恣意妄行,官官相護,抱團作假。

    殊不知,這正是朝廷所忌憚的,“老佛爺”自然心知肚明。我想她一定對湘系的“精誠團結”有所耳聞,只是一時沒有下手的機會。這次的楊案可謂天賜良機,搞掉湘系也可了卻一樁心病。江南,歷朝歷代皆富庶之地,這一朝廷的一“納稅大戶”,豈容一幫“湘軍蠻子”管理?應該派愛卿打理才是。

    於是,慈禧下旨將涉案百餘官員革職,同時也革除了楊乃武的舉人身份,“小白菜”削髮為尼永伴青燈。

    這裡又一個重點來了,所有官員是撤職不查辦,有的還是暫時革職。慈禧即卸掉心病也顧及了湘系的面子。

    慈禧在此案處理中,順水推舟,且贏得了些許民意,又平衡了各方關係,可謂是做足了文章。足見其人政治手腕的老道。

    至於蒙冤的楊乃武,拖著兩條斷腿挪出監獄大門,他久久凝視著天空。

    其實,哪裡有什麼青天。

    2019.1.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和魅族耳機音質哪個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