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七追風

    人死了還要拉過來砍幾刀,這樣才洩恨,這就叫戮屍。

    (伍子胥鞭屍)

    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後,古人對於身體都是比較看重的。所以,如果和某個人有深仇大恨,一直想著報仇。等到有能力的時候,發現對方已經死了,埋了,該怎麼辦呢?

    挖出來,毀壞屍體。

    最早是誰發明的,目前查不到具體的記載了,歷史上有一些比較著名的“戮屍”,倒可以說說。

    《後漢書》記載,東漢末年大將皇甫嵩,鎮壓黃巾軍的時候,廣宗大戰一舉殲滅河北黃巾主力。黃巾軍頭領張梁戰死,當時張角已經死去,皇甫嵩命人把墳墓挖開,砍下張角的腦袋,送到了京師。

    當然,還有一個更著名的故事,伍子胥鞭屍。伍子胥的親爹和兄弟,都因為奸人誣陷被楚平王殺害了。伍子胥逃亡吳國,後來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國國都,此時楚平王已死。為了報仇,伍子胥挖開楚平王的墳墓,拖出屍體,鞭屍三百。這算是最著名的戮屍案例了。

    此後的歷朝歷代,戮屍的行為越來越多。

    人死了還要這樣對待屍體,有用嗎?嗯,當然有用,除了發洩怨恨之外,也是對其家族和親人的一種極大侮辱。

    (和珅就是三尺白綾賜死的)

    中國古人講究“全屍”,留全屍不僅是保留顏面,更重要的是可以“輪迴轉世”。如果屍首不全,很有可能“萬劫不復”。所以,有些“賜死”,絕對不會送把刀子過來。一般都是一杯毒酒,或者三尺白綾,目的很簡單,死了也留個全屍。

    最兇狠殘忍的刑罰,凌遲,就是割肉剔骨,不留全屍。

    古人十分講究“入土為安”,這不僅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為後代祈福(安葬逝者都要選所謂的風水寶地)。開棺戮屍,就是毀壞屍體,破壞風水,古人十分相信這個的。

    清朝的戮屍就非常多,多爾袞死後,順治就把他挖出來,鞭打梟首,發洩怨恨。

    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有些死去很多年的人,也被開棺戮屍……

    戮屍啊,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懲罰”,雖然不會再對死者造成痛苦,但也是非常狠毒的。

  • 2 # 趣聊冷史

    戮屍不是正刑。為懲罰死者生前的行為,挖墳開棺,將屍體示眾。所以說戮屍這種刑法,主要起到威懾和洩憤的功能。

    主要歷史記載:

    《後漢書·靈帝紀中平元年》:“皇甫嵩與黃巾賊戰於廣宗,獲張角弟梁。角先死,乃戮其屍。”李賢注:“發棺斷頭,傳送馬市。”《晉書·王敦傳》載王敦及其黨沈充死後,朝廷“發瘞出屍,焚其衣冠,跽而刑之。敦、充首同日懸於南桁,觀者莫不稱慶。”(這是歷史記載的第一次斬戮)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戮屍,始於周朝。崔柕用計謀殺了齊莊公,大權在握。後來莊公之子齊景公趁崔府內鬥,乘虛圍剿崔府,崔杼怕被梟首,乾脆自己懸樑自盡,躲過身首異處,全屍入土。可齊景公想起父仇未報,便釋出懸賞令,誰知道崔杼埋在哪裡,把崔杼的拱璧賜給誰!崔杼的親信動心了,出賣了崔柕。齊景公找到崔杼墓,發現是夫婦合冢,想一併戮屍。晏嬰勸阻說,“戮及夫人,非禮也”。齊景公覺得有道理,只把崔杼陳屍於市。這便是文字記載中的第1次戮屍。

    周朝的“戮屍”,僅僅是“陳屍於市”。(不涉及鞭屍和斬首)

    “戮”在古代是“辱”的意思,所以戮屍是從周超的“侮辱屍體”到“楚平王被便是”再到“張角屍體被斬首”的發展歷史。

  • 3 # 王祖蔭1

    人都死了,”刑”個什麼?無非是洩憤。《東周列國志》講伍子胥攻入楚國,不僅鞭楚平王屍,還令部眾遍淫後宮,然後放火把宮殿燒了。這完全是因洩憤產生的暴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農民出去打工不再種地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