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段段談歷史
-
2 # 鬥天鬥地鬥自己
美國以為憑著GDP世界第一,就可以為所欲為。以為英法兩個國家會聽他的。誰知道,人家根本沒有甩他的。透過這次較量,美國明白自己雖然硬實力到了,軟實力還是不足!
包括一些英法將軍們都看出來了:凡爾賽合約那是什麼和平條約,就是一份休戰書。美國當然也看出來了 ,於是回家繼續矇頭發展30年。
下一次再出現的時候就是美國君臨天下的時候。
-
3 # DS影片
威爾遜在凡爾賽會議前提出的是被稱為“十四點和平原則”的和平計劃,其目的不僅是終結一戰,還打算終止所有戰爭。世界列強必須摧毀他們的所有重型武器,不再進行秘密外交來瓜分世界。雖然他這套極端理想主義的和平計劃令歐洲民眾非常高興,他抵達法國時民眾投來鮮花無數,但是列強首腦冷眼相對。法國總理表示:上帝為我們制定了十誡,而我們把十誡打破,威爾遜又給我們送來了十四點。我們等著瞧吧。——也就是說,他認為威爾遜高高在上、自以為自己是上帝。
爭論到最後,十四點中只有少數幾點被列強首腦接受,而其中大部分又只是空洞口號,只有一點主張可以實際阻止未來的戰爭——就是成立各國參加的國際聯合組織,調停將來各種爭端。也就是後來的國際聯盟。
大部分美國民眾支援這個國際聯盟。但是,威爾遜是民主黨人,而當時參議員被共和黨控制。共和黨以保守力量為主導,不願意美國過多站到國際舞臺上去,還讓一個國際組織管轄,要求對和約進行修改才能接受。但威爾遜堅持他的理想,不願讓步,並憤怒表示:“我會打敗任何反對和平計劃的人!”他以極為密集的行程在全國巡迴宣傳和平計劃,在發表人生最精彩的一次演說後,在科羅拉多州病倒了,幾天後中風令一側身體癱瘓。他的妻子和幕僚向公眾隱瞞了他病情嚴重程度,但在政治和身體上威爾遜都支撐不下去了。
於是參議員投票否決了和約,美國因此拒絕加入國際聯盟,只是和德國單獨簽署了和平協議結束戰爭。威爾遜的世界和平理想過於好高騖遠,完全破滅了。
-
4 # 不沉的經遠
這道題嚴格的敘述是威爾遜在《凡爾賽和約》上籤了字,但是美國參議院並未批准《凡爾賽和約》。
一戰以後,隨著美國實力的增強,歐洲舊勢力的削弱,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項和平原則,實際上是想以此為基調確立新的國際秩序,“按照我們的心願完成對世界地圖的重新繪製”,讓美國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之一。
所以威爾遜非常積極的參與《凡爾賽和約》的制訂過程,並且提出了很多意見,還親自草擬了國際聯盟的盟約草案。
對於美國的這種態度,英法其實是並不認可的,特別是戰爭中損失慘重的法國,希望獲得足夠的賠款和補償。然而美國當時具備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又迫使英法不得不尊重美國的意見。
最終,《凡爾賽和約》在和會上透過,並且威爾遜也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但是在參議院審批時,由於國際聯盟盟約是《凡爾賽和約》的一部分。而英法兩國雖然被削弱,但是依然在國際事務上有著非常大的發言權。美國參議院擔心批准《凡爾賽和約》和約以後,加入國際聯盟的美國會受到盟約的制約,給了英法操縱美國外交的機會,所以最後拒絕批准,美國也因此沒有加入國際聯盟。
回覆列表
凡爾賽合約是英美法三國主導簽訂的關於歐洲問題的條約,其主要內容就是限制德國。法國想盡最大可能削弱德國,美國反對,但是最終條款對德國的限制還是超出了美國原本的預期。另一方面,美國自立國開始,就奉行孤立主義政策,不過分參與歐洲的事情。凡爾賽條約主要解決歐洲各強國關係的問題,美國若簽訂比條約,勢必會額外增加許多義務。美國國會正因為這樣,才否決了總統積極推動的凡爾賽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