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破乞

    第一:假如慈禧她不是皇太后,我們把她看作是一個傳統的中國女人,你會發現這真是一個很苦命的女人。人生三大不幸同時應在她的身上:剛成年喪父、結婚沒幾年喪夫、晚年喪子。她18歲喪父,作為家裡的長女把父親的屍首運回北京。慈禧26歲就當了皇太后,丈夫咸豐皇帝死了,她26歲就守寡。等她到了40歲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培養出來,但這孩子據說得了花柳病死了,40歲突然斷了後。雖說一個女人在人生當中遭到這麼三次重大的打擊,但是她用她那種強悍得像鋼絲一般的神經又挺了過來,把一個四歲的小皇帝抱進宮重新培養,終於又培養到18歲。

    第二:慈禧垂簾聽政當時也面臨著政治壓力。雖然她很有權威,權術也很高超,各地封疆大吏被她擺弄得也非常順。但是要知道太后垂簾畢竟是權宜之計。野史裡看過像左宗棠這種封疆大吏,有的時候嘴裡就有不滿。他經常講一句話叫牝雞司晨。什麼意思?老母雞報曉。母雞是下蛋的,報曉那是公雞乾的事。輪得到你幹嗎?女主垂簾聽政是大清皇朝的權力執行系統偏離正軌的一種權宜之計。

    第三:慈禧的方向跟康有為正好相反,她是把外朝嚴肅的事關國家民族命運的政治事件變成了一個農村老婦人一般的撒潑打滾。為了出自己胸中的一口惡氣,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傷心憤怒的母親無休無止地鬧家務。

  • 2 # 廖十三

    提到慈禧太后,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是歷史的罪人,是她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閉關鎖國使國家落後,所有罪名都往慈禧的頭上扣,其實,一個朝代的覆滅不是一個人能夠左右的。那麼,一個掌握了中國政權長達四十七年之久的女人真是如此嗎?

    作為一個統治者,慈禧無疑是失敗的,慈禧三次垂簾聽政,發動了兩次政變,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將權力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可在她統治的這四十七年裡,在中國最危難的時刻,她沒有將中國這個古老,文明,燦爛的國家帶出外國列強侵略的激流險灘。反而因為她的一些錯誤決定,使中國一步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才讓後世的人如此痛恨這個女統治者。

    作為一個女人,他是成功的,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慈禧十七歲入宮,在眾多的妃子中,只有她生的兒子活了下來,母以子貴,這讓她擁有了更多的權力,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是她二十七歲就喪夫,自己的兒子十八歲就死於天花,中年喪夫又喪子,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中年喪夫,直到七十四歲,她又是怎樣熬過一個個孤獨寂寞,寒冷的夜,她甚至沒有機會表現出作為一位妻子的溫柔,一位母親的的慈愛。縱觀慈禧的一生,她有理由讓後世的人無限描摹!

    如果我還有什麼詞可以形容慈禧的話,那應該是;一個聰明的女人,處變不驚,視權如命,善於勾心鬥角,極度自信,極度奢華,從她快死時仍然安排繼承者,她的六十大壽,她的陵墓就可以看出!

    當我讀完慈禧的一生,我佩服這樣一個在男人世界裡玩弄權術的女人,遇事處變不驚的人生態度,也無比同情當時的老百姓,作為萬人敬仰的掌權者,慈禧沒能帶領人民抵禦列強入侵,反而增加人民的負擔,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生活中。

    歷史始終是歷史,不可能重演,也不能被改變,我也只能以史為鑑,領悟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也正是那段歷史,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使華人清醒過來。

    慈禧的身上不僅反應的是她的一生,更是清朝衰落過程的真實寫照!

    學史使人明智,歷史依然成為過去,如今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回想當時的人們食不果腹,更應該深知幸福來之不易,珍惜眼前和平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洋戰場英國Z艦隊損失多少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