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桂歷史

    謝邀。這個問題也算是老生長談了。在很多人看來清軍明明在武力上佔有上風,為啥不一口氣拔掉俄羅斯的全部據點?更有甚者將康熙等人定義成“為賣國而賣國”,純粹玩情緒發洩了。那麼我們現在看看康熙時期雙方的力量對比,以及各自的戰略目標。你會發現,開戰才是真正愚蠢的行為。

    實戰對比

    我們都知道平等是建立在武力對等的前提下,沒有足夠的武力保護自己,一切都是虛談。目前眾多的猜測中,清軍的武力不如哥薩克,所以康熙不敢打是最靠譜的猜測。

    誠然從明朝開始,中國已經呈現出全方面的落後。在軍事上,中國軍隊還在普遍使用火門槍,尤其是在北方更是如此。許多軍隊還在抵制先進火器,酷愛傳統的弓馬技藝。而歐洲軍隊已經開始大量換裝燧發槍,著裝到訓練都以十分統一。

    可是,俄國雖是歐洲國家,但卻是地道的“歐洲地板”。Continental在三十年戰爭中,獲得的寶貴經驗以及軍事改革此時並沒有完全惠及俄羅斯。而且,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只有少量的移民,以及移民組成的哥薩克。從性質上講,他們更接近於上世紀的日本開拓團,而非正規的俄羅斯軍隊。

    實際的戰鬥結果也證明了,在遠東的拓殖團並不比八旗更加善戰。康熙帝於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派遣彭春率領清軍3,000人圍攻雅克薩,於5月25日發動總攻,又準備焚燬木城,俄軍於是投降,雅克薩督軍托爾布津在受降儀式上發誓不再返回雅克薩。清軍把俘獲的700餘個俄華人遣送回國,另有40多人不願回國,被編為康熙俄裔近衛軍。

    清軍回防後,托爾布津撕毀誓言,率領俄軍在七,八月間分批重返雅克薩,並全力構築城堡工事,做了長期固守的準備,此時距其投降不過兩月有餘。1686年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領清軍重新攻打雅克薩,城內有俄軍826人及12門大炮。6月4日清軍攻城未果,於是掘塹築壘,圍困雅克薩城長達10個月。城中俄軍接近彈盡糧絕,除戰死病死外僅剩下150餘人。此時索菲亞派特使在 尼布楚和中國議和,康熙帝命令薩布素撤兵。

    這兩次戰鬥都說明,清軍是可以收拾掉在遠東的俄羅斯人的。至少在俄羅斯正規軍大量進駐遠東前,八旗完全不怕俄羅斯人。

    戰爭紅利

    既然清軍能打過遠東拓殖團,那為什麼不打呢?會這麼看問題,本身就是零和思維的體現。一個真正合格的統治者不應該問“為什麼不打仗”,而應該問“為什麼要打仗”。戰爭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取生存資源以及戰爭紅利。其本質和資本家做生意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頂著高風險追求高回報。皇帝也和資本家一樣,都在儘可能地降低己方會遭受的風險,去爭取更高的回報。

    這場戰爭對康熙而言,並沒有多大利益可言。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指出,當時在尼布楚地區遊牧的蒙古布里亞特部落並不屬於清朝,清朝也從未對當地實行過有效統治,因而談不上清朝割讓了領土給俄羅斯,而且條約簽訂時,喀爾喀蒙古也不屬於清朝。所以,清朝和俄國爭奪的是一塊中立地帶。雙方都認為不值得為這片土地付出血的代價。

    另一方面,當地的人口、物資也無法支撐起大規模的戰爭。根據《外貝加爾湖》的哥薩克記載,哥薩克們曾順著水流漂了四天,卻只看到一百戶人家。充分說明外東北地廣人稀的本質。也解釋了,為什麼每次清軍都只能以幾千人出擊。

    結語

    好了說了這麼多,核心就一條——不是打不過,是打了沒好處。零和思維對統治者來說,是個極大的弊端。凡是有所作為的君王都不會用這種思維去思考問題。這也是網民(大眾)和歷史偉人真正的差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一自然王臺,造在底部邊角,王臺也不大,王是剛買一個月的產王,是交替臺嗎?要上防逃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