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shizhe
-
2 # 如一凡夫
#將軍的由來# 依現在來看將軍就是一種軍銜,軍銜是用來區分軍人地位等級的標誌。它起源於15、16世紀的西歐國家,逐漸被全世界所接受。中國古代並沒現代意義上的軍銜制度,軍人的地位等級主要透過職務和品級來區分。職務,就是官員實際的官職大小;品級,就是官員待遇和地位高低。將軍一詞自古就有之,至少在二千前就已出現了。將,就是將軍。"將"字在古代也有"率領"的意思,因此,"將軍"一詞就是"率領軍隊",是逐漸才演變成具體官職名的。古代一般沒有單純的"將軍"這種官職,將軍大都會有不同的名號,用以區別。例如漢朝的大將軍、驃騎將軍,其地位很高,僅次於丞相;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地位相比來說就要稍微低一些。兩晉南北朝時,將軍的名號尤其多,有些用以表達職責,如撫軍將軍、鎮軍將軍、中軍將軍等,有些卻帶有榮譽性質,如龍驤將軍、虎威將軍等一類。後世的將軍一職,逐漸被其他軍事官職名稱所取代,如明清時期設的總兵、參將、副將等官職,但習慣上仍稱呼軍官為"將軍"。
中國古代的將軍,既是高階武官的職位,也用於高階軍政官員的稱謂,又是軍政官員的名譽職銜,甚至作為爵號使用等等。
作為高階軍事統帥,“將軍”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現了。
將軍
春秋時代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一軍之帥稱將軍。見《國語·晉語四》、《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戰國時代始為正式官名,而卿仍稱將軍。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置前後左右將軍。秦因之。
漢置大將軍、驃騎將軍,位次丞相;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將軍,位次上卿。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西漢還有“中將軍”,見《漢書·衛青霍去病傳》、《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這些將軍都是朝廷重臣,常加朝中官號,參與朝政。另外有樓船將軍、材官將軍、將屯將軍、伏波將軍等雜號將軍,地位稍低,統兵征伐時臨時設定,因事立名,事訖而罷。
魏、晉、南朝、北魏、北齊時期,專職武官將軍有領軍將軍、護軍將軍,及其所領左衛將軍、右衛將軍、驍騎將軍、前軍將軍、後軍將軍、左軍將軍、右軍將軍等,典掌禁軍,各有職司,其餘諸號將軍名為朝中大臣和地方長官的加官,雖然也領軍兵,但不是專職的軍事統帥。其中晉朝有驃騎、車騎、衛將軍,有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徵、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開府者位從公,不開府者秩二品。三品將軍秩二千石。見《晉書·職官志》。晉諸州刺史多以將軍開府,都督軍事。
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極多,權位不一。西魏、北周時期實行府兵制,各級府兵組織的統帥也帶將軍號,如柱國大將軍、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車騎大將軍等。
隋朝十二衛、唐朝十六衛等諸禁衛軍都置大將軍、將軍,分別冠以衛號、軍號,統領府兵、禁軍。遼朝北面御帳官、皇族帳官、諸帳官、部族官、屬國官、軍官中皆置將軍,參掌本部軍隊之政令。
金朝宮中置宿置將軍,領親軍,掌宮城及出行禁衛;大宗正府下設諸宗室將軍,分治宗室事務;金章宗發兵攻宋時曾設定平南諸號將軍,軍還而罷。
明朝鎮守邊防的將領掛將軍印,如駐守雲南的總兵稱徵南將軍,駐守兩廣的總兵稱徵蠻將軍,駐守遼東的稱徵虜前將軍,駐守宣府的稱鎮朔將軍,駐守甘肅的稱平羌將軍,駐守寧夏的稱徵西將軍,駐守交趾的是副將軍,駐守延綏的稱鎮西將軍等。
明清兩代,有戰事出徵,置大將軍和將軍,戰爭結束則免。明朝領兵出征的總兵官臨時掛將軍印,如平賊將軍、平胡將軍、平虜將軍、徵夷將軍、徵虜將軍、討賊將軍、前將軍、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