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寫的你和我

    古幣是否做舊。首先要分析做舊者的心理狀態。如做舊者為了牟利,當然需要快做,做的像,達到魚目混珠的目的。

    做舊手段不外乎是,加入銅沫鐵沫等酸咬,或加入銅沫鐵沫鹼蝕,之後顏料,油漆,膠水,泥土混合塗抹,綜合做舊。這就給我們留下了鑑定的切入口。透過對比,學習,研究就會找到鑑定的方法。

    鑑定古錢幣真假鏽要堅持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是:“事物發生本質變化,是事物的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實現的,決定事物本質變化的是內因”。

    凡是以化學手段做舊的,它都能在錢幣的薄弱處留下明顯的痕跡。如錢幣的內外輪廓,錢幣地張,文字筆畫,外輪面都顯示出明顯的不同。如圖示

    左真右假,不好意思,市場上沒有找到新貨泉,只有拿個新五銖來代替(兩真幣相差1500多年),歲月留痕,對比性強,從中感悟本質的變化是內因決定的。

    首先看內外廓

    內外廓鑄造時都留下了瑕疵,但經過化學處理,瑕疵變得更重,卻少了瑕疵原有的稜稜角角,銳利桀驁的風度,變得柔弱圓滑。弱處更弱,凸點更凸,只是滑潤了些。沒有經過化學處理的錢幣內外輪廓,凹處瑕疵還保持著原有的形狀,經過千年時空修煉,穿上了緊身的內外衣,原有瑕疵形狀特性暴露無遺。觀內外輪廓留痕,真的留痕線仍在。而化學處理的,已無此留痕。真的是歲月留痕,假的是人為功力去痕,這是造假者無奈的選擇,不除去邊緣的稜角,無論你怎麼做舊,都呈現出一眼假。

    其二,看地張

    經過化學處理的錢幣地張,塗抹做出的鏽跡顯得較為平坦,沒有參差不齊的鬼斧神工。顯得呆板而無鏽蝕點源,鏽蝕從哪裡來?無法找到,只是塗抹了顏色而已。而真幣地張鏽蝕點源清晰,菱菱落落,參差不齊,鏽蝕點群,錯落有序,數百年,上千年的自然美讓人看了愉悅。

    其三,看筆畫

    經過化學處理的錢幣,筆畫模具存痕已不分明,失去了美的神韻和書法的內在魔力。筆畫突出部分很難做舊,特別是筆畫脊樑面,筆畫交叉點部位,酸咬,鹼蝕後斑斑駁駁,做舊者也只能膠塗色染,沒有明顯的鏽根。大部分顏料填在筆畫的縫隙中,整體幣面死氣沉沉。真的古錢幣經過流通,模具痕已經受到磨損,還是留下了磨不到的地方,存痕經過數百年,上千年的鏽蝕越發顯得清晰可見,字跡經過紅斑綠繡的點綴,更加顯得蒼勁有力。與泉肉上活靈活現,起伏不平,交錯林立的鏽斑相互襯托,天然一體,看著舒服。經過長期把玩,只是鏽色更加鮮豔,但斑斑點點的鏽跡是不會脫落的。

    其四,看外緣(外輪弧面),如圖,疊在上面的為真幣,壓在下的為新,正氣壓住邪氣。

    外緣面很難做舊。無論你磨,還是化學腐蝕,染料塗抹,都像殭屍一樣沒有活力。原因是它沒有歲月點化的鏽根,生不出錯落有序的鏽班。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不到1mm外輪面的真幣,它的鏽蝕點源在瑕疵處,人為修痕的地方,生出斑斑駁駁的鏽跡,鏽形隨痕而生。而假幣有痕無鏽,有“鏽”無有痕。所以假鏽就是死鏽,而真鏽有根,鏽形隨根形而生,或綠或紅,點群分明,堅韌不拔,樸實大方。

    以上為鑑定古幣做舊的方法。

    附題:文化傳播

    當然現在有一些文化傳媒企業。以某珍幣為基本圖案製造的工藝品做舊,就另當別論了。因為商家在銷售時已經標明是工藝品或者是觀賞品,這也是歷史文化傳承的一種形式,社會不但耍包容,而且還要鼓勵。反之,社會不容。

    以上只是我鑑賞古錢幣鏽色真假的經驗,只做分享,供大家參考。不妥之處望題友和群友們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用網際網路思維啟用實體店,但是怎麼用網際網路思維啟用實體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