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方歷史觀

    在清朝後期的歷史上,慈禧太后是一個關鍵人物,作為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與清朝晚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都有著聯絡,而也由此,慈禧太后在後世的流傳度很廣,而與慈禧太后同時期的還有一位太后,她就是“慈安太后”,而在後世的熟知度上,慈安太后並沒有慈禧太后的名氣大,原因在於慈安太后崩逝較早,而正如問題所問,如果慈安太后不死,在清朝的歷史上,還會有慈禧太后的事兒嗎?

    答案是,會有,但可能不會出現慈禧太后“一家獨大”的那種權勢地位,並且在一些決策上也不會出現慈禧太后“一言堂”式的局面。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從兩位太后本身來說一下,首先,慈安太后最開始時是咸豐帝的嬪妃,在咸豐二年(1852)四月二十七日,詔封貞嬪,同年十月,立為皇后。那個時候的慈安太后僅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就坐上了皇后的位子,這憑藉的可不是運氣。而慈禧太后呢,是在生下同治帝后,才封的貴妃。哪怕是之後尊為皇太后,慈禧太后也是因為“母憑子貴”。而且就算是身為皇太后,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之間也有身份差距,慈安太后之前便是皇后,身份是比慈禧太后要高的。

    再說說之後兩宮太后的垂簾聽政,在咸豐帝駕崩後,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了政權,當時清朝的政治格局也由此開始改變,形成了“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二宮”指的便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但哪怕是垂簾聽政後,論聲望、資歷、影響力,慈禧太后都遠不如慈安太后,在一些朝政大事上,慈禧太后還是要聽從慈安太后的意見,不能也不敢擅作主張。

    在慈安太后崩逝後,慈禧太后一人垂簾聽政,後來更是成為晚清的實際掌權者,那時,沒有人能夠制衡慈禧太后,但若是慈安太后在世,就能壓制住慈禧太后,制衡權力。

  • 2 # 有得觀史

    咸豐臨終是這麼安排的,由八大臣輔佐同治小皇帝,但是,他對八大臣並不完全放心,於是就給慈禧一個“同道堂”印章,給慈安一個“御賞”印章,八大臣行使權力,以同治皇帝的名義擬製文書,要找兩宮皇太后蓋上印章方才生效。

    後來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掀翻了八大臣,奕訢當議政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劃重點,是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慈安是咸豐的正宮皇后,慈禧是咸豐的貴妃,只因生了咸豐的唯一兒子同治,母以子貴,才被尊為太后。

    慈禧喜歡弄權,慈安喜歡安靜,雖然是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實際在朝堂上大部分事情都由慈禧處理。因為慈安死後慈禧獨攬大權,時間長影響大。再加上電視劇中把慈安演繹成毫無主見,任人擺佈的角色。似乎有沒有慈安對歷史都沒有影響。但歷史上真實的慈安政治影響力是很大的,在處理朝廷大事上,慈安的意見砝碼很重。

    恭親王奕訢對慈禧的制約作用主要來自慈安。奕訢聯合慈安對抗慈禧,慈禧行事就不能太過分。有一例子,慈禧的紅人大太監安德海,違背太監不能擅自出宮的祖制,借為皇上大婚置辦衣服之故,到江南遊玩,搜刮民財。奕訢得到訊息,和慈安太后商議後,下令殺掉安得海。打狗還要看主人,安德海被殺慈禧當然不高興。但是,慈安畢竟是正宮,比慈禧的地位高,慈安同意殺安德海,慈禧憋一肚子火也不敢發洩,還得說殺得好,還得給殺安德海的丁寶禎獎勵。再次劃重點,只要慈安在,慈禧只能是千年老二,慈安自己不見得鬥得過慈禧,但加上號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一定可以鬥得過慈禧。

    慈安不死,慈禧無法一手遮天,獨攬大權。小皇帝長大了,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太后,必然歸政於皇帝。慈安不喜歡政治,歸政沒問題,正宮慈安都不再參與政治,你慈禧還有啥理由參與。同治皇帝死的早,皇權會落在光緒的手裡。那大清朝歷史也就沒慈禧啥事了。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娶一個美女做老婆,報考藝術學院或北影與央戲會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