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你小臥龍

    1: 明朝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 勸朱元璋不要濫殺無辜 保住了很多人和開國功臣的生命

    2: 張皇后,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

    明孝宗自幼經歷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後廉潔而賢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終其一世身邊只有張皇后一人,再無一個嬪妃。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照夕與共。這不經意間的舉動,創造了古往今來一個特殊的紀錄,也算是朱佑樘作為一代明君的佐證之一。

    3: 明成祖朱棣的結髮妻子徐皇后,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年),濠(今安徽鳳陽)人。中山王徐達長女,幼貞靜純明,好讀書,稱女諸生。太祖聞後賢淑,召達謂曰:“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達頓首謝。洪武九年(1376年)冊為燕王妃。高皇后深愛之。而《明史》中更明確地寫道,她與自己的婆婆朱元璋的髮妻馬皇后也有情同母女的感情。

  • 2 # 文史小棧

    明朝一共有32位皇后,其中4位被廢黜,也有被追封的。大多數皇后相貌端正,但是身體孱弱,膝下少子,處境也就艱難;而且出身寒微,外戚無法專政,個性寬厚隱忍,只能恪守本分,盡心輔佐。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以下幾位:

    孝慈高皇后馬氏——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馬秀英皇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聰慧仁慈而又有見識。

    其生活節儉樸實,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世人都將她比作東漢明德皇后

    孝仁皇后徐氏——明成祖朱棣嫡後

    明開國功臣徐達嫡長女,自幼文靜好讀書,洪武九年被冊為燕王妃,深得高皇后喜愛。《明史》記載,她與馬皇后情同母女

    病重之時,仍不忘勸告朱棣愛惜百姓,廣納賢才,對宗室要以恩禮相待,不驕養外戚。

    誠孝張皇后——明仁宗朱高熾元配

    指揮使張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鎮之祖母,同時也是明代第一位皇太后以及第一位太皇太后

    朱瞻基即位後,軍國大事多受命於張氏,對家人嚴格,雖然其弟張升為人淳厚謹慎,但仍不許參加商議國家大事,當時海內安寧祥泰。

    宣德九年,宣宗駕崩,張氏輔佐九歲的太子朱祁鎮登基,任用英國公張輔和楊士奇、楊榮、楊溥及禮部尚書胡濙五位老臣,維持正統初年的朝政清明。

    其有生之年,明朝第一宦官王振一直無法真正擅政

    孝莊錢皇后——明英宗朱祁鎮元配

    中府都督同知錢貴之女,深得太皇太后張氏青睞。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兵敗被俘,錢皇后耗盡資財以求英宗歸釋,日夜哭泣祈求神靈保佑,導致腿部和眼睛受損。

    孝康敬皇后張氏——明孝宗朱祐樘結髮妻子

    張氏姿色出眾,性格開朗,孝宗篤愛妻子,不立妃嬪,兩人共處如民間百姓夫婦伉儷情深

    孝端顯皇后王氏——明神宗朱翊鈞皇后

    王喜姐,永安伯王偉之女,是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間,唯一一位親自冊立的皇后,也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孝節周皇后——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的皇后

    周皇后仁心賢德,在宮中威望很高,生活節儉,削減了後宮不必要的花費,也從不為自己的親屬乞討恩澤。

    甲申國變,周皇后在坤寧宮自盡殉國,其深明大義,贏得天下人民的愛戴。

    總得來說,明朝的皇后大多數下場都蠻悲慘的。

  • 3 # 超夢說

    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馬秀英:

    馬秀英(1332-1382年),安徽宿州人,史載馬氏仁慈、聰明、有見識,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朱元璋稱帝后,立馬氏為皇后,馬氏勤於內治,史書記載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較賢良,馬氏就將宋代的家法彙編成冊,讓后妃們朝夕攻讀。正是由於馬皇后的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賢惠的佔了大多數,也很少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面,可以說馬氏為明政權的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382年(洪武十五年八月)卒,年51歲。太祖甚悲慟,遂不復立後。是年九月葬孝陵,諡曰孝慈皇后。1403年(永樂元年六月)上尊諡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諡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后。

    明惠帝朱允炆皇后——馬恩惠: 馬皇后,明惠帝朱允炆嫡妻,光祿少卿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親冊為皇太孫妃,明惠帝即位,於建文元年二月,冊立為皇后。生二子,和簡太子朱文奎,潤懷王朱文圭。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從金川門攻入京師應天府,惠帝在宮中舉火,馬皇后自焚。

    永樂成祖朱棣仁孝文皇后——徐妙雲: 徐皇后生於1362年(元朝至正二十二年),閨名徐妙雲,比成祖小2歲,明洪武九年正月二十七日,15歲的徐氏嫁給17歲的燕王朱棣為燕王妃。徐氏仁孝溫和,馬皇后不只一次當眾稱讚這位兒媳婦。 1376年(洪武九年)被冊封為燕王妃,1402年(建文四年)被冊立為皇后,1407年(永樂五年)七月崩於南京,時年46歲,朱棣對結髮妻子的去世非常悲慟,他為徐皇后上諡號曰仁孝,並從此不再立後。1413年(永樂十一年二月)葬於長陵。

    洪熙仁宗朱高熾誠孝昭皇后——張氏: 張皇后,明仁宗朱高熾元配,河南永城人,父親張麒,兄弟有彭城伯張泉,都督張升。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朱高熾被立為燕王世子,同時封張氏為燕世子妃。1404年(永樂二年),又冊封為皇太子妃。張氏孝謹溫順,侍奉成祖夫婦盡心周到,很得公婆的歡心。 明仁宗朱高熾雖貴為太子,其實東宮地位一直不穩,二十年來,太子的位置屢受親生弟弟的威脅,幾度面臨被廢的情形,最後得以鞏固地位並登基為帝,其中有不少是張氏的功勞。 明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后。明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1442年(正統七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諡“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葬獻陵。

    宣德宣宗朱瞻基皇后——胡善祥: 胡皇后,初選為皇太孫妃,孫氏被選為嬪。宣宗即位,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胡後身體不好,常常有病,漸被宣宗冷落。宣宗為立孫氏為後,命胡後上表辭位,以早定國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後辭位,退居長安宮,貴妃孫氏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宣宗朱瞻基孝恭章皇后——孫氏: 孫氏,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年幼時,因容貌俊美,被誠孝皇后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宮說孫忠有個好女兒,被選入宮內,當時年僅10餘歲,明成祖命養在張氏宮中。後宣宗(當時為皇太孫)到了結婚年齡,濟寧人胡氏,被選為皇太孫妃,孫氏被選為嬪。宣宗即位,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貴妃。 按照舊時的宮廷禮制,皇后被冊封后賜金冊寶(印),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孫氏入宮後,極受宣宗寵愛,宣宗遂破格於1426年(宣德元年五月),向太后請示,制金寶賜與孫氏。此後,明代諸帝貴妃被冊封,均冊、寶俱備。 胡皇后沒有生育,貴妃也無子,而是暗取宮人子,宣稱是自己的兒子,即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愈發寵愛她,以胡皇后無子所以理應讓賢,逼胡皇后上表遜位。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廢胡皇后,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正統英宗朱祁鎮孝莊睿皇后——錢氏: 錢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揮僉事(後封安昌伯)錢貴的女兒。1442年(正統七年)立為皇后。1449年(十四年),明英宗被瓦剌部俘虜,為迎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宮中的全部資財輸出,每天悲哀地呼天號地,祈求神靈保佑明英宗。累了就就地而臥,睡夢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斷傷殘。終日哭泣,又哭瞎了一隻眼睛。第二年,英宗被釋歸,幽居在南宮。1457年正月,太監曹吉祥勾結武清侯石享,發動政變,迎南宮英宗登基,史稱"南宮復辟"。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加“慈懿”徽號。 錢皇后沒有生育兒女。英宗長子朱見深,是周貴妃所生,見深被立為皇太子,周貴妃母憑子貴,傲慢無禮。英宗擔心將來太子即位後,不尊崇錢皇后地位。所以,在臨終前,遺命大學士李賢:"錢皇后千秋萬歲後,應與朕同葬!"1468年(成化四年六月二十六日),錢氏病故。諡“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天順英宗朱祁鎮孝肅皇后——周氏: 英宗死後,十六歲的朱見深即位,是為憲宗。周貴妃嫉妒錢皇后,想隻立她一人為太后。由於大學士李賢、彭時力爭,才同意兩宮並尊為太后。錢皇后為慈懿皇太后,周貴妃為皇太后,兩宮地位相等。 在為英宗營建裕陵時,李賢等大臣考慮到一帝二後的特殊情況,提議地宮建三個棺位卻遭到憲宗的反對。1468年六月,錢太后病逝。周太后反對錢後與英宗合葬。百官便跪在文華門外大哭,從巳時哭道申時,才使憲宗勉強同意。 同年九月,錢皇后葬裕陵,諡"孝莊皇后"。錢皇后雖葬裕陵,並沒有與英宗合葬在一處,而是同隧異室,葬在離英宗玄宮數丈遠的左配殿中,並堵塞了兩殿之間的市道。 周太后去世時,明孝宗提出埋葬錢皇后不合禮制的事,欲打通而道。欽天監說:“通陵事,歲向不利”。未能改變。周皇后1504年三月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諡為“孝肅皇后”,同年四月十八日,以皇后禮葬裕陵。

    景泰代宗朱祁鈺孝淵景皇后——汪氏: 汪皇后(?-1505年)正統十年,冊汪氏為郕王妃。正統十四年冬,明英宗朱祁鎮被俘,郕王朱祁鈺登基為帝,冊汪妃為皇后。汪皇后甚有賢德,見京師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時,心懷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汪皇后只生育兩女而無子。景泰三年,杭妃生子朱見濟,景帝欲立為太子,而廢原太子朱見深(英宗長子),汪皇后執意不可,因而觸怒景帝,爾後被廢,改立杭妃為皇后。 明英宗復位的時候,降景帝為郕王,汪氏複稱郕王妃。明景帝崩後,明英宗讓其後宮唐氏等人殉葬,論及汪氏殉葬與否時,李賢不贊同,以汪氏已廢且幽禁深宮,況兩女年幼,應不予殉葬。後來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 朱見深復立為太子後,知道汪氏當年支援繼續以他為太子,因而對汪氏相當孝敬。因英宗之意,汪氏從宮中遷至郕王府,並得以將所有私產和服侍她的宮女太監帶出宮中。 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逝,帝臣議祭葬禮。大學士王鏊建議道:“以妃嬪之禮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禮。”,遂合葬汪氏於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諡曰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諡號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聖景皇后。

    景帝朱祁鈺肅孝杭皇后——杭氏: 杭氏(?—1456),明代宗(景帝)朱祁鈺的第二任皇后。死後諡為“肅孝皇后”。英宗復位,削皇后號,毀所葬陵。她作為明代宗繼皇后的身分不被明朝正史認可。算是明代后妃中的一位悲劇人物。

    成化憲宗朱見深皇后——吳皇后: 明憲宗為太子的時候,明英宗為其選擇合適的配偶,於是選出十二名美女,最後留王氏、吳氏、和柏氏三人於後宮。明英宗中意王氏,但在太監牛玉的勸諫下,最後由錢太后、周太后選中吳氏。 天順八年(1464年)七月,冊立吳氏為皇后。一個月之後,憲宗欲廢去吳皇后,周太后疼愛兒子,便隨著憲宗廢黜吳氏,改冊王氏為皇后。 明憲宗朱見深孝貞純皇后——王氏: 王皇后是明憲宗朱見深第二任皇后。萬貴妃寵冠後宮,王皇后不妒不鬧,從不要萬貴妃對自己執妃妾之禮。憲宗多次欲廢王皇后改立萬貴妃為皇后,但王皇后為人非常小心隱忍,無故可廢,因此王皇后終於得做皇后二十餘年,但期間被臨幸僅僅數次。 明孝宗即位後,尊嫡母王皇后為皇太后。明武宗即位後,尊王氏為太皇太后。1511年1月(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徽號曰慈聖康壽太皇太后。1518年(正德十三年二月),王太皇太后逝世,年60多歲,上尊諡曰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廟。 憲宗朱見深孝穆皇后——紀氏: 紀氏,孝宗生母,廣西賀縣人,是當地少數民族土官的女兒,成化時南征,俘人宮中。因她機警通文,被授為女史,管理皇家典籍。一次,憲宗偶然來到內藏,見紀氏對答合意,就在內藏私幸了她。紀氏從此有了身孕。1475年(成化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紀氏突然死去。宮裡傳說是萬貴妃乘憲宗召見紀氏時,在酒中下毒,紀氏被毒害而死,孝宗年已6歲。

    憲宗朱見深孝惠皇后——邵氏: 邵氏,昌化人,邵林之女,小時候因家貧,賣給了杭州鎮守太監,由此被送進皇宮。邵氏“知書,有容色”,初居外院,一天晚上,皓月當空,邵氏即興吟詠她所作的《紅葉詩》,憲宗偶然從那裡經過,隱約聽到,遂召幸,冊立為宸妃,進貴妃,生興王朱佑杬及岐、雍二王。世宗入繼大統後,邵氏已因年老雙目生翳。她聽說自己的孫子當了皇帝,拉世宗到自己跟前,從頭摸到腳,非常高興。世宗將她尊為皇太后,嘉靖元年(1522年)上尊號“壽安”,十一月十八日去世,諡“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佑聖皇太后”。弘治

    宗朱佑樘孝康敬皇后——張氏: 張皇后(?——1541年),明孝宗皇后,興濟人,父國子監生張巒。生明武宗朱厚照、蔚悼王朱厚煒和太康公主朱秀榮。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選為太子妃。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冊立為皇后。明武宗登基,尊為皇太后。1510年(正德五年),上尊號“慈壽皇太后”。明世宗嘉靖帝入繼大統,稱“聖母”,加尊號“昭聖慈壽”。1524年(嘉靖三年),加“昭聖康惠慈壽”,改稱“伯母”,1536年(十五年),復加上“昭聖恭安康惠慈壽”。二十年八月八日去世,諡“孝康端肅莊慈哲懿翊天贊聖敬皇后”,十月九日葬泰陵。丈夫孝宗在世期間未曾冊封嬪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終生一夫一妻的皇帝。

    正德武宗朱厚照孝靜毅皇后——夏氏: 夏皇后,明武宗朱厚照皇后,上元人。正德元年,冊立為皇后。嘉靖元年,明世宗入繼大統,因為與夏皇后為叔嫂關係,故夏皇后不能當太后,但又要與世宗的陳皇后區別,因此上尊稱曰莊肅皇后。嘉靖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祔廟。 嘉靖世宗朱厚熜孝潔肅皇后——陳氏: 陳皇后(1508年-1528年),明世宗朱厚熜第一任皇后,元城人。1522年(嘉靖元年),陳氏經選美入宮,九月冊立為皇后。明世宗性子嚴厲。嘉靖七年十月,明世宗與皇后同坐,張妃和文妃進茗,明世宗循視其手。陳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皇后驚悸,當時身懷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墮娠而崩,年21歲。 喪禮從殺。世宗素服駕臨西角門十日,即是玄冠玄裳駕臨奉天門,諡曰悼靈皇后,葬於襖兒峪。出葬之日,梓宮出王門,百官一日臨。給事中王汝梅諫勸,世宗還在氣頭上,不聽。嘉靖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議請改諡,當時世宗的怒氣早沒了,於是改諡為孝潔皇后。 皇后——張氏: 1522年(嘉靖元年)張氏容貌美麗,肌膚白皙,選美入宮,九月冊封為順妃。嘉靖七年,因嘉靖帝在喝茶時偶爾循視順妃的手,懷孕的陳皇后見之大怒,投杯起立。嘉靖帝見狀也大怒,陳皇后因驚流產,因此病死。三個半月後,嘉靖帝立張順妃為皇后。 是時,明世宗追古禮,令皇后率嬪御在北郊親手喂蠶,又命皇后率六宮聽講章聖《女訓》於宮中。1535年(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廢張皇后,改居別宮。嘉靖十五年閏月十二月(1537年),張氏薨,年約30歲左右,喪葬儀禮皆比同明宣宗的胡廢后。

    孝烈皇后——方氏: 方皇后,世宗第三後,江寧人,左都督安平侯方銳女。世宗即位10年,尚未得子。大學士張孚敬上言:“古者天子立後,並建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婦、八十一御妻,所以廣嗣也。隆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為子嗣計。”世宗遂於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選方氏(即方皇后)、鄭氏、王氏、閻氏、韋氏、沈氏、杜氏、九人冊封為九嬪。 方氏被冊封為嬪後的第三年,世宗的第二位皇后張氏被廢。方氏因“端慎不怠,甚稱帝意”,被冊立為皇后。並冊僖嬪沈氏為辰妃,麗嬪閻氏為麗妃以副之。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方氏逝世,世宗因她在嘉靖二十一年的“宮婢之變”中救過自己的命,下令以元配皇后禮儀葬永陵,並命將其棺槨停放於皇堂(玄宮主室)棺床上左側,經禮部大臣建議,仍命放置右側。諡孝烈皇后。隆慶初,上尊諡“孝烈端順敏惠供誠袛天衛聖皇后”。 孝恪皇后——杜氏: 杜皇后,穆宗生母,大興人,慶都伯杜林女。嘉靖十年(1531年)封康嬪,十五年(1536年)進封為妃。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十一日去世,賜諡“榮淑”,葬金山。穆宗即位,當時,孝潔陳皇后、世宗皇帝的棺槨一同葬入陵內。其安葬的情況有“依次列袝”的記載,這說明,永陵一帝三後系同葬一室。

    任隆慶穆宗朱載垕孝懿莊皇后——李氏: 李皇后,昌平人。穆宗為裕王,選為妃,生憲懷太子。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薨。帝以部疏稱薨非制,命改稱故,葬金山。穆宗即位,諡曰孝懿皇后,封后父銘德平伯。明神宗即位,上尊諡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廟。

    明穆宗朱載垕孝安皇后——陳氏: 陳皇后(?—1596年),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裕王妃李氏(孝懿莊皇后)薨,選陳氏為裕王繼妃。隆慶元年,冊立為皇后。皇后無子,又多病,而居別宮。明神宗即位,上尊號曰仁聖皇太后,居慈慶宮。萬曆六年,尊為仁聖貞懿皇太后,萬曆十年,尊為仁聖貞懿康靜皇太后。 初時,明神宗萬曆帝在東宮,每天早晨謁奉先殿、朝父皇明穆宗及生母李貴妃畢,必去陳皇后的地方問安,皇后聞履聲而輒喜。明神宗登基後,孝事兩宮無間。萬曆二十四年七月,陳太后崩,諡曰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后,祀奉先殿別室。

    萬曆神宗朱翊鈞孝端顯皇后——王喜姐: 王皇后(1565年一1620年),名喜姐,明神宗朱翊鈞皇后,餘姚(浙江餘姚)人,生於京師。1578年(萬曆六年)正月,冊立為皇后。生有皇長女榮昌公主。王喜姐成為皇后後,行事端謹小心,頗有慈孝的美名,事婆母孝定太后(神宗生母)得其歡心;明光宗為太子的時候,數度危疑,皇后調護備至;鄭貴妃專寵,皇后百事容讓從不嫉妒;因此她正位中宮四十二年,雖然無寵無勢但後位卻一直沒有動遙,她又將常年強裝笑臉的壓抑怨氣發在下人身上,被她杖殺的宮中婢僕不下百人。 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四月),王喜姐崩逝,年57歲。諡號孝端皇后。 孝安皇后——陳氏: 北京通州人,國子監監生陳景行(陳氏入選裕王繼妃後,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九月)選為裕王繼妃,1567年(隆慶元年)冊立為皇后。陳氏無子,且多病,頗受穆宗冷落。萬曆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陳皇后病故。神宗上尊諡為“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后”,葬昭陵。 孝定皇后——李氏: 通州永樂店人,神宗生母,初為宮嬪,待穆宗於裕王府中,1567年(隆慶元年三月)封皇貴妃,1573年(萬曆元年)被神宗尊為“慈聖皇太后”,萬曆四十二年二月九日病故,享年70歲。 萬曆神宗朱翊鈞孝端顯皇后——王氏: 王氏,神宗元配,浙江餘姚人,永年伯王偉之女,生於京師。1578年(萬曆六年二月)冊立為皇后。 孝靖皇后——王氏: 王皇后,明光宗生母。宣府都司左衛人,原任錦衣衛百戶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王朝寀之女。生於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初二選入皇宮,初為慈寧宮宮人,侍奉孝定皇太后。後被神宗私幸有孕,於萬曆十年六月冊封為恭妃,同年八月生光宗朱常洛。萬曆三十四年四月進封為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病故。

    泰昌光宗朱常洛孝元貞皇后——郭氏: 孝元皇后郭氏(?—1613年),順天人。明光宗朱常洛第一任妻子,後追封為皇后。父郭維城,因為女兒的緣故,封博平伯,後進博平侯。郭維城逝世後,兄郭振明承嗣。郭氏於萬曆二十九年被冊為太子妃。她為光宗生育了一個女兒,即皇長女懷淑公主朱徽娟,七歲夭折。 郭氏於萬曆四十一年十一月逝世。因太子朱常洛不受父親明神宗的喜歡,太子地位一直受到鄭貴妃母子的威脅,明神宗不願意郭氏按太子妃的規格發喪,與大臣們發生爭執,故郭氏死後兩年多不能安葬。直到萬曆四十三年,轟動朝野的“梃擊案”發生,太子的處境受到普遍的同情,明神宗為了平息輿論的憤怒,這才給郭氏諡為“恭靖太子妃”,並按太子妃的規格發喪。 明熹宗登基,為嫡母上尊諡曰“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聖貞皇后”,遷葬慶陵,祔廟。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冊立為皇太子妃,生懷淑公主,四十一年去世。 孝和太后——王氏: 王皇后,熹宗朱由校生母,順天府人,新城伯王鉞之女。初為選侍,因生熹宗,封為才人。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去世。 孝純太后——劉氏: 劉皇后,崇禎帝朱由檢生母,宛平人,瀛國公劉應元之女。初為淑女,後被打入冷宮,病逝後葬京西金山。

    天啟熹宗朱由校孝哀悊皇后皇后——張嫣: 張嫣(1606-1644年),字祖娥,小名寶珠,為河南祥符人,天啟元年,選後時,被選入宮中。當時15歲。張嫣體態豐滿,被天啟的乳母客氏嫉妒。不願選她做皇后,無奈天啟帝一眼就看中了張氏,封為皇后,其父張國紀在女兒被冊立為皇后之後,父以女貴的被受封為太康伯。史載張嫣“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 張嫣個性嚴正,很有皇后風範,是位能母儀天下的女性,明熹宗病危,遺命傳位自己的五弟信王、日後的明思宗朱由檢。而明思宗之所以能夠登基為帝,其中張嫣出了很大的力,因此在思宗登基後,上尊號曰懿安皇后。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都城,眼見明朝亡國在即,明思宗命自己的周皇后和袁貴妃自盡殉國,又揮劍砍斷了自己十五歲的長女長平公主之左臂,同時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么女—昭仁公主,至於懿安皇后張嫣,則在自己的寢宮中上吊自殺身亡,殉國明節。 清世祖順治元年,順治帝命人將張嫣和明熹宗合葬德陵。弘光元年三月甲申朔己亥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諡曰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聖悊皇后。

    崇禎思宗朱由檢皇后——周玉鳳: 明思宗的皇后周玉鳳是嘉定婁塘周奎的女兒,被選為當時還是信王的王妃,崇禎即位後,立為皇后。皇帝最寵愛貌美無雙,且琴棋書畫,刺繡烹調,弓馬騎射無一不能的田貴妃。周皇后當然對此深感不滿,時時在田面前端出皇后的架子故意使其難堪。 一年除夕田貴妃按例赴周宮中朝賀,周有意拖延不及時召見,使田在寒冬臘月裡於門外苦凍了許久。待其入內參拜畢,周又久久不發一言,態度冷淡,事後田向崇禎哭訴了此事。後來帝后在閒話中“偶然”談及,言語間起了衝撞,皇帝將皇后一下子推倒在地,拂袖而去。幾日後,崇禎忽然覺得自己當日對皇后的態度有些粗暴,叫人送一件貂皮褥子給皇后並代致問候起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不久,田終因恃寵失禮,一連幾個月都沒有見到皇帝。一日帝后觀花時,周提出是否可以請田來共賞?崇禎聽後只是笑笑沒有回答,算是默許。於是周將田以宮車接到,帝后,后妃,帝妃間遂和好如初。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都城,崇禎命其自裁。清朝追諡為莊烈愍皇后,南明追諡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

  • 4 # 往事如煙217818771

    一.衛子夫衛皇后,不僅賢良淑德,也教導家族成員幫扶漢室。

    就身世而言,衛子夫並無任何光環圍繞,在少年時期就被送到漢武帝姐姐平陽長公主府中學習歌舞,並習得了不錯的舞技,也因此與漢武帝劉徹才有結緣的機會。由於當時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多年未能產下子嗣,平陽長公主順勢設計將衛子夫送到了武帝身邊,成為皇后的她治理後宮有方,減少了嬪妃們的惡性競爭與矛盾,深受武帝喜愛,其次,衛皇后的家族成員在她的正確教導下,也始終維護著漢室王朝的穩定。她的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是當時抗擊匈奴的兩名大將,為漢武帝時期平定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更是身奉四帝,在幫助西漢度過難關上功不可沒。而他們之所以能進入漢室朝廷,並建功立業,都與衛子夫的教導與引賢有關。

    二.一代才女長孫皇后,引導糾正唐太宗政治上錯誤,避免了外戚干政。

    同衛皇后相比,長孫皇后出身顯貴,是隋朝齊國光長孫晟的女兒,也是真正的名門之後。她在13歲時就被許配給唐國公次子李世民,後來在李淵稱帝后,被封為秦王正妃。並通過帶頭孝順李淵,以及玄武門之變時安撫將士的睿智之舉,在一定程度上間接的幫助了李世民被冊封為太子。後來隨著李世民的繼位,她也被封為長孫皇后,同時長孫皇后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才女,有博古通今之智,鍾愛寫詩作畫,還創造了比較有名的經典作品《女則》,在民間廣泛流傳,百姓也對她讚譽有加。此外,在某些政務處理上,長孫皇后及時的阻止了唐太宗犯錯,護住了一些真正忠心效國的重臣,相應的遏制了長孫家族的權勢過大,有助於維護唐王朝政局穩定。

    三.奇女子馬皇后,與朱元璋共患難直至稱帝,且治理後宮有方,頗受讚譽。

    馬皇后馬秀英,也是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奇女子,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在協助明太祖稱帝以及治理後宮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馬皇后是滁陽義軍首領所收義女,後與朱元璋結為夫婦。在朱元璋成為義軍首領,南征北戰的這段時間,制定了各種軍隊親眷相關的管理制度。較大程度的穩住軍心和提升軍隊戰鬥力,對朱元璋建立政權,並最終稱帝做出了巨大貢獻。

  • 5 # 另類小歷史

    【1】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歸德府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結髮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

    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對於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有所節制。

    馬氏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後以後,仍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都將她比擬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四月,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歲。同年農曆九月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一個皇后。

    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開國功臣徐達之長女。洪武九年(1376年)被冊封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冊立為皇后,

    徐氏待人處事,體貼謹慎,深受明太祖和馬皇后的喜愛。徐氏跟隨燕王朱棣前往藩地,為孝慈高皇后守喪三年,她按照禮制素食淡飯。高皇后遺言中可以誦讀的部分,徐氏都能將其一一列舉不遺。

    靖難兵起後,朱棣率軍前去襲擊大寧,李景隆乘機進圍北平。當時朱高熾以世子的身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禦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李景隆猛烈攻城,而城中兵力缺乏,徐氏便激勵將校、士兵、百姓的妻子,發給她們鎧甲,讓她們都登城拒守,北平城這才得以保全。

    位居中宮後,歷次勸諫朱棣修生養息,重用靖難遺臣,“當今賢才都是高皇帝所留,陛下不應當以新疏舊。”取消對其弟的追贈。

    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崩於南京,壽四十六。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於長陵。

    【3】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孫氏

    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孫氏(?-1462年),山東鄒平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永城縣主簿孫忠之女。

    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廢胡皇后,退居長安宮,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鎮登基為皇帝,孫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親征瓦剌,孫太后命郕王朱祁鈺監國。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之後,孫太后和錢皇后立刻籌措一批珍寶作為贖金送出,以使皇帝獲釋。八月十八日,孫太后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二十一日,升任于謙為兵部尚書,把備戰禦敵的重任交付給了于謙。九月初,群臣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以安人心,孫太后準議,郕王卻驚讓再三,最終朱祁鈺得以即位,為景泰帝(明景帝)。同年十二月初四日,孫太后加上尊號“上聖皇太后”。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將領密謀發動奪門政變,復立明英宗,他們先祕密告知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同意。正月十二日,明英宗復辟為帝,廢景泰帝朱祁鈺為郕王。為孫太后上徽號曰“聖烈慈壽皇太后”。明代後宮的徽號自此開始。

    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孫太后崩逝。全諡為孝恭懿憲慈仁莊烈齊天配聖章皇后,葬於景陵。

  • 6 #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個人認為最有代表性的是慈愛的開國洪武皇后馬氏,獨受寵愛的弘治皇后張氏,明末悲壯的崇禎皇后周氏。

    孝慈高皇后馬秀英是安徽宿州人,是朱元璋的賢內助,頂得了大明的半邊天,是朱元璋最親密的革命戰友和結髮妻子。她不忌出身,嫁朱重八於微末。胸揣熱餅,救朱元璋於危難。撫慰將士,安定吳王的後方。統領後宮,呵護洪武皇子嬪妃。勤儉持家,愛民如子,正直慈善,愛惜人才。如果說當上洪武皇帝的朱元璋這世上還有可敬可畏之人的話,非馬皇后莫屬。馬皇后對子女嚴加管教,管理內宮善用古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深得朱元璋敬重與讚賞,洪武十五年馬皇后抱病,農曆八月病逝,享年51歲。 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與孝康敬皇后張氏,河北興濟人,她和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及其少見的“一夫一妻”的帝后,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乃是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照夕與共。張氏性格活潑而善嫉妒(說白了就是天天撒嬌,小鳥依人,歐巴歐巴天天叫,老爺們兒都比較喜歡)對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史稱張後“驕妒”。雖然她獨受孝宗寵愛,貴為皇后,皇太后,但晚景淒涼,因獨子朱厚照無嗣,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登基為嘉靖帝,他對張太后的態度十分淡薄。朱厚熜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對張太后並不十分禮遇,如有臣子上奏還降罪,又改稱張太后聖母為伯母。後因張太后弟弟犯罪,張太后古稀之年竟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鬱鬱而終,享年七十歲。 崇禎帝的莊烈帝愍皇后周氏,原籍蘇州,家境清寒,性格嚴慎,從容淡定。膚白如玉,美麗端莊。朱由檢當初為信王時,因魏閹當權而日夜憂慮,只有周氏日夜陪伴,共歷患難,與崇禎帝朱由檢感情很好,周氏掌管後宮之後,面對國家困境,她勤儉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也不為自己的親屬在皇上那裡乞討恩澤,並且因此還處罰了“矯情傲氣”的田貴妃。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軍攻陷京城,在出走無望的情況下,崇禎帝命周皇后、袁貴妃自盡。在抱著皇太子朱慈烺和皇次子朱慈炯痛哭訣別後,周皇后便回到自己的寢宮坤寧宮上吊自殺身亡,享年三十三歲。

  • 7 # 路有多長o其修遠兮

    明朝除了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有名外,其餘就是兩個貴妃了!鄭貴妃和萬貴妃。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呢?我來說下

    中國歷史上的皇后能留下姓名的,要麼是非常賢明,要麼是外戚專權。但是明朝為了防止外戚專權,所以皇后的出身都很低,大多都是出身小官家庭,或者直接就是平民,有效的防止了外戚專權。所以,明朝的皇后大多都不出名,比不上歷史上的其他朝代,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一下。

    朱元璋在建國之初,為了防止大臣和後宮勾結,特地對選妃做了如下規定:“天子的妃嬪要選良家女子,民間女子最好”。明仁宗朱高熾的皇后張氏,家裡的父親只是一個7品小官。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孫氏,父親才是一個九品的官員。明神宗萬曆皇上的皇后王氏,更是一個宮女。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出身平民家庭。明朝的皇后出身很低,身後也沒有雜七雜八的關係,而且一旦成為皇后,整個朝廷會對皇后的母族多加看管,根本不可能干預政事。明朝的皇后幹不出什麼出格的事,在歷史上也不出名,甚至有些連一個名字都留不下。

    直到明朝中後期,朝廷才對皇后的母族有所優待,給他們升官進爵,但大多都是虛職,沒有實權。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漢唐,漢唐兩朝的皇后或者妃子很多都是出身世家大族,背後的關係錯綜複雜,很容易產生外戚專權。比如說漢朝的霍光和唐朝的楊國忠。

    明朝的皇后不著名,也恰巧說明了明朝沒有發生外戚專權的政局,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明朝的宦官專權卻十分嚴重,明以後的清朝才解決了宦官專政。

  • 8 # 磊哥影視

    之前回答一個北宋種家將的問題,朋友問我是不是歷史專業的(*゚ー゚),說來慚愧,好多這種類似的歷史冷知識 我都是看歷史小說學的(。﹏。*)

    像宰執天下,官居一品 ,明朝好丈夫 之類,一邊看書,一邊去百度裡面的人物,史實,久而久之,也積累好多奇奇怪怪的歷史知識==( ゚∀゚) ノ♡

    有明一代276年中,皇后為:太祖孝慈馬皇后、惠帝馬皇后、成祖仁孝徐皇后、仁宗誠孝張皇后、宣宗恭讓胡皇后、宣宗孝恭孫皇后、英宗孝莊錢皇后、景帝汪廢后、景帝肅孝杭皇后、憲帝吳廢后、憲帝孝貞王皇后、孝宗孝康張皇后、武宗孝靜夏皇后、世宗孝潔陳皇后、世宗張廢后、世宗孝烈方皇后、穆宗孝安陳皇后、神宗孝端王皇后、熹宗懿安張皇后、思帝愍周皇后 (逼格這麼高的論文體描述顯然是我百度的==)

    我們來數一數

    1、太祖朱元璋的皇后,就是著名的大腳馬皇后,馬皇后是郭子興的女兒,這個大家都耳熟能詳,朱元璋創業的時候,老闆賞識他,讓他做了聯合創始人,並且把女兒嫁給他,朱八八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巔峰。

    2、建文皇帝的皇后,馬氏,沒有資料顯示馬氏和朱允炆他奶奶有什麼關係。。 馬氏的父親是光祿少卿馬全,五品官。在開國朝,滿朝權貴的情況下,已經算是微末小官了。

    3、明成祖朱棣,皇后是徐達的女兒,徐達是當朝第一大元帥,徐皇后可謂是出身名門,但是要注意的是,朱元璋指婚給朱棣的時候,朱棣只是親王,並不是繼承人,所以並不能認為是按照皇后的標準

    4、明仁宗朱高熾,就是生了好聖孫那一位,他的皇后張氏,實錄記載張皇后的父親在她成為太子妃時是兵馬指揮使,而明史記載,是因張皇后被冊封為燕世子妃,她的父親才被授予兵馬副指揮,正七品,而到了永樂年間,升任了京衛指揮使,這是一個正三品的官職。

    也就是說,當時選皇后的時候,張氏出身只是一箇中層軍官家庭。

    5、明宣宗朱瞻基,皇后胡氏。胡家的長女由於在洪武年間入宮當女官,所以其父被封了錦衣衛百戶,正六品。這個錦衣衛百戶很有可能只是享受待遇,而還沒有實職,所以胡家算是底層武官家庭。選妃之後,胡老爹才當的三品官。

    6、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其父為正九品的主簿,還是負責工程的,這簡直就是低到了塵埃裡,與其說是官宦人家,倒不如說是小吏。

    7、英宗的第一任皇后,錢氏,其家族是朱棣燕王一系的嫡系,祖上追隨靖難,世代高官。其父都指揮僉事,正三品。

    8、英宗的第二任皇后,周氏,完全就是平民出身。

    9、憲宗第一任皇后, 王氏,其父王鎮原為義勇衛千戶,正五品,後來王氏進宮為妃,授金吾衛指揮使,正三品,後來冊為皇后,拜中軍都督同知,從二品,後進右都督,正一品。

    王皇后出身地方軍區校官家庭,當了皇后以後,其父才進的中央軍委

    10、憲宗的第二任皇后紀氏是廣西土官之女,。。。

    廣西,少數民族,地方,某個山寨的,姑娘。。。。

    11、憲宗的第三任邵氏

    其父林,昌化人,身世貧寒,將其女賣與杭州鎮守太監,邵氏由此入宮。

    我服

    12、孝宗張皇后,就是正德的母親,穿越小說裡面屢屢出現的,因為夫妻恩愛而聞名,張皇后出身國子監一普通學生家庭,遇到了孝宗,然後從一而終,恩愛不變

    簡直就是灰姑娘的翻版,少女心都要冒出來了好麼

    13、鏘鏘鏘!接下來出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正德皇帝了

    正德皇帝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故事不用我多說了吧

    14、嘉靖的第一任皇后 陳氏

    陳氏的父親陳萬言是一位諸生,為大名府元城縣儒學廩膳生員,無官職。

    15、第二任皇后 方氏

    其父方銳因方氏進九嬪授錦衣正千戶,原來應該沒什麼官職。

    16第三任皇后 杜氏

    其父杜林和方氏的父親方銳一樣因女兒進九嬪授錦衣正千戶,因為他死的早,沒等他外孫繼位就死了,杜氏可能也無寵,所以後來也沒什麼晉升。

    17、穆宗,就是裕王,其皇后 李氏

    李氏的父親李銘為錦衣衛百戶,正六品,李氏被冊為裕王妃後,升為副千戶,從五品。

    底層武官

    18、穆宗的 陳氏皇后,陳皇后祖上闊過,但也不過是位小軍官,到了他父親的時候,已經是國子監的窮學生了。

    19、穆宗孝定皇后 李氏

    也是大名鼎鼎,我指的是在YY小說界,據說和張居正有JQ的那一位李太后

    純平民,看過官居一品的朋友們可能知道,這位李皇后,因為出身小商戶家庭,所以在垂簾時也斤斤計較,毫無遠見。

    20、明神宗孝端顯皇后 王氏

    其父王偉原為文思院副使,文思院隸屬工部,從九品,屬於中央機關的底層公務員。

    21、明神宗孝靖皇后王氏

    宮女出身,原是慈寧宮李太后的宮女,被萬曆私幸。

    22、明光宗孝元貞皇后 郭氏

    其父錦衣衛指揮僉事,正四品,沒有記載是不是後來封的。

    23、明光宗孝和皇后 王氏

    又是一個來歷不明的,因為生了皇長孫,所以萬曆曾派錦衣衛調查其身世,避免有人亂認親戚。

    24、明光宗孝純皇后劉氏,出身平民

    25、天啟皇帝的皇后, 張氏其父同樣為祥符縣監生。

    26崇禎帝皇后 周氏

    周國丈在穿越小說裡面也是鼎鼎大名,早年平民,家庭貧困,所以拼命攬財。李自成逼近京師,崇禎帝讓捐錢,他說沒有,拒不捐獻。後來逼不得已捐了萬金。李自成破城後,乾乾脆脆的共產了他的家財。。

    綜上,明朝皇后,出身平民,國子監學生,基層武官,基層文官的 佔了絕大多數,確實可以說是明朝皇后,大多出身不高。

    當然,也不至於太低,像一月天子朱常洛的王皇后一樣,原本是作為宮女,後來因為生下來皇長子才被冊封為皇后,當然,這次反映出明代選秀的要求也不高。。。

    這是因為明朝吸取了元朝的教訓,元朝的皇后權力大到了一個極端,可以自己任命官員,後族的勢力也可以決定皇位的更替,因而明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訓,嚴格控制後族的勢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大多來自民間。

    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朱元璋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後妃的遴選上,為防範朝中權臣與後宮勾結,規定

    “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選妃側重平民,而且對後族的極為提防,不過到了明朝中葉,皇帝們也都開始厚待後族,女兒冊立為皇后,其父兄大多高官顯爵,但是卻沒有實權。

    而且,唐宋等朝後族出身權貴,一是因為聯合武勳權貴鞏固皇權,二是因為為皇子找一個可靠的助力。但是明朝制度特殊,自土木堡之變後,武勳權貴名存實亡,文官集團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明朝制度,在繼承人方面採取非常極端的政策,冊立太子後,其他的皇子就當豬養,不許其參與國事,不許其掌權,只准吃喝玩樂一生。不像清朝一樣,每個皇子落地就有一套班子,輔佐其參與政事,所以清代皇子歷練的出類拔萃,但也因此政爭不休。

    明朝的養豬政策決定了太子的人選只取決於皇帝,與皇子的母族並沒有什麼關係。而且朱元璋也極為提防皇子的母族參與政治,故選妃選後多出身平民。

  • 9 # 跪射俑

    (一)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姓馬,關於馬皇后的名字,眾說紛紜,在正史之中是沒有記載。

    但是,野史之中認定馬氏是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的義女,這是確定無疑的。馬氏出生一個富足之家,母親很早就過世了,而父親在躲避仇敵追殺的時候,就將她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當馬氏的父親遇害的訊息傳至郭子興處時,他便收下馬氏做自己的義女,而且待她很好,視若己出。

    在朱元璋投奔紅巾軍之後,也因為他的能力得到認可,郭子興將馬氏許配給她為妻。在當時來看,是朱元璋撿了一個大便宜,然而歷史會證明,這既是朱元璋的幸運,同時也是馬氏的幸運。隨著元末一系列的局勢變化,朱元璋最終笑到了最後,建立大明王朝,成為開國皇帝,而馬氏則成為了第一位皇后。

    馬皇后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尊敬,這是毫無疑問的。民間流傳著馬皇后各種故事,而從朱元璋在她死後不立皇后來看,他與馬皇后的感情很深。他們是患難夫妻,相傳當朱元璋被郭子興猜忌,多次陷入絕境時,就是多虧了馬皇后機智地幫助。在建立明朝的艱難歲月中,馬皇后也為他籠絡人心,出謀劃策。在明朝初定,百業待興時,馬皇后又能勸說朱元璋以仁德治理天下,避免暴政。

    因此,馬皇后不光在洪武朝享有極高的地位,終有明一朝,都是極為重要的,就相當於唐朝時的長孫皇后一樣。但有一點,長孫皇后有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親生皇子是板上釘釘的,而馬皇后的名下五位皇子,是不是她所生,卻有著極大的爭議。

    在《明史》之中,懿文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明成祖朱棣、周定王朱橚都是馬皇后的兒子(高皇后生太子標、秦王樉、晉王棡、成祖、周王橚)。然而,因為明朝初年發生了靖難之役,燕王以庶奪嫡。為了宣揚他的正統地位,篡改了大量的史料。其中極有可能是將自己生母碽妃捨棄,改認馬皇后位母親,以取得嫡子的地位。

    這個說法其實在明朝時已經存在,並記錄在主持禮儀的《南京太常寺志》之中,而且《國史異考》、《三垣筆記》相繼採納了這個觀點。特別是在1645年明朝滅亡之後,大儒錢謙益拜謁明孝陵,就發現正史中默默無聞、地位極低的碽妃神像,卻排在朱元璋后妃中的第三位。這個反常的位次,正是《南京太常寺志》所提到的,也證明了該書的嚴謹。

    關於朱棣不是馬皇后所生的觀點,曾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吳晗、朱希祖、傅斯年相繼加入進來。但目前來看,學界認為朱棣時碽妃所生的觀點佔據主流意見。

    朱棣的生母存疑,直接導致周定王朱橚的生母也不能確定。因為朱橚是朱棣一母所生,在永樂朝受盡了優待。因此,他極有可能也是一同被篡改了生母。除了和朱棣一樣的證據外,還有一件事極為可疑。那就是他的幼年竟然是送給沒有兒子的孫貴妃撫養。

    如果是馬皇后的兒子,作為嫡子又怎麼會如此,要知道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按理來說怎麼也輪不到他去認孫貴妃為母。反倒是地位低下的碽妃兒子,被送給孫貴妃,才符合情理。

    然而,《南京太常寺志》並沒有放過其它的嫡皇子,朱標、朱樉、朱棡也被認為不是馬皇后所生,而都是李淑妃的兒子。對於後面兩個皇子,尚且沒有什麼反駁,但朱標的年齡並不符合。朱標是1355年出生,李淑妃的出生時間待考,但她的父親李傑生於1331年。所以此處是該書的硬傷。

    但是,此書寫成於明朝,又是放在敏感的地方。所以,它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馬皇后到底生了多少兒子,有沒有親生兒子,值得史料進一步的發掘。

    (二)電視劇《大明風華》醜化了她,其實她十分賢良,她輔佐3代皇帝開創了盛事,被稱為“女中堯舜”,這位女子就是誠孝張皇后,下圖是故宮中她的畫像。

    ​她的家世算不上多麼高貴,明朝時期為了避免外戚權力過大,所以皇帝的子孫在選妃時,都會選一些家世一般的女子。於是她在1395年嫁給了丈夫朱高熾,當時他們還只是世子與世子妃。自從朱棣奪得皇位後,就將自己的兒子立為了太子,而她則成為了太子妃。史書上關於張氏的記載,都是說她是一位賢良溫順,識大體懂禮儀的女子,成婚之後不僅能輔佐自己的丈夫,更讓自己的公公婆婆滿意。很多人應該知道,朱高熾本人非常肥胖,連走路都是問題,因此朱棣不止一次的想要將其廢位,但是看在兒媳的面子上又打消的這樣的念頭。

    ​1424年,朱棣重病離世,她的丈夫順利繼承了皇位,史稱“明仁宗”。而她則成為了張皇后,兩人的兒子朱瞻基當上了太子。明仁宗是一位極其仁厚、善良、勤奮的皇帝,登基後為國事煩憂,而張皇后總是陪在身旁。在這一時期,明朝採取了“修養”的策略,使得飽受戰爭的百姓得以恢復,也為之後的昌盛打下了基礎。

    只可惜,這位以“仁愛”而出名的皇帝卻十分短命,1425年,稱帝僅僅9個月明仁宗突然暴斃,享年47歲。張皇悲傷不已,但是此時朝堂上的局勢只能讓她快速堅強起來。

    ​就在這一年,太子朱瞻基繼承皇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明宣宗”,隨後張氏被尊為了張太后。明宣宗對自己的母親張氏十分尊敬,他知道父親在世時,母親總在一旁輔佐,所以在處理軍國大事中也經常會詢問母親的意見。按理說後宮女子不得干預政事,張皇后雖然可以插手朝政,但是數年來一直恪守自己的本分,她一心只想幫助兒子穩固江山,並不為自己謀求什麼。

    明宣宗繼位後,聽從張太后的話,善用忠誠、正派的官員,考察百姓的實情,讓百姓安居樂業,並且嚴控宦官、外戚的權力,避免他們權力過大。在張太后的輔佐下,大明的國土上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四海之內安寧祥泰,後人將這一時期稱為“仁宣盛世”。

    ​明宣宗深知母親的用心良苦,於是對自己的母親十分孝順,不管是日常起居還是出遊赴宴,但凡是母親喜愛的,皇帝都會優先獻給自己的母親。但是沒想到,這位皇帝也很短命,在位僅僅10年,在38歲的時候駕崩。

    兒子的離世讓張太后幾乎流盡了眼淚,但是她身上還肩負著大明的江山,她只好繼續前進。隨後,年僅9歲的朱祁鎮登基,也就是後世知道的“明英宗”,而張氏則成為了太皇天后。明英宗過於年幼,朝堂上下都十分擔憂,於是有不少大臣請求有經驗、有威望的張氏可以垂簾聽政,真正掌控大明的江山。但是她聽後卻說:“毋壞祖宗法。第悉罷一切不急務。”表示自己不願意破壞祖制,只願意輔佐幼帝。

    ​張太皇太后思慮再三,從朝堂親自任命了5位輔政大臣,與他們五人一起商量軍國大事,並且教導幼帝要以禮對待他們。這五位大臣得到張太后的任命都十分感激,並且發誓要盡心盡力輔佐幼帝。就這樣,幼帝登基後,大明的國勢反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除了朝堂上的動向,後宮中也是張太皇太后需要多加留意的地方。當時皇帝身邊的太監王振,憑藉著皇帝的寵愛,多次對內閣的事情指手畫腳,妄圖干預朝政。這件事情被張太后之後,張氏十分擔心出現宦官霍亂朝政的事情,於是下令嚴懲這名太監。

    ​但是當張太皇太后要處死該太監的時候,皇帝和輔政大臣都來求情,無奈之下,太后只好放過他,讓他以後都不得干政。在《明史》中也曾記載了:“以故王振雖寵於帝,終太后世不敢專大政。”也就是說,直到太后去世,這名太監都不敢再出現在朝政上。

    張太后為了大明的江山,為了朱家祖孫3代耗盡了自己全部的心血,1442年,張氏對自己孫兒萬般叮囑並且留下遺詔後就撒手人寰。這位在後位上堅守了18年的傳奇女子,終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可惜的是,在她去世之後,太監王振再次興風作浪,使得大明差點就此滅國。如果她得知這件事,不知道會不會後悔自己的仁慈?

    (三)在明朝有這樣一位皇后,她心地善良卻還是遭人陷害,一生都沒有孩子,她就是天啟帝的皇后張嫣。

    張嫣從小在一個禮儀之家長大,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可以看出是個美人胚子,張嫣的父親飽讀詩書,所以要求女兒也要學禮儀,多讀書,這就養成了她嫻靜溫婉的性格。張嫣是個很招人疼的女孩,讀書女紅,洗衣做飯,沒有她不會的。隨著年紀的增長,張嫣的容貌也長開了,越來越美麗,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美女。當時的天啟帝選妃子是通過在全國範圍內選秀的形式進行的,張嫣憑藉著她驚人的美貌和獨特的氣質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美人。就這樣張嫣被選入了後宮,直接被冊封為皇后。

    天啟帝朱由校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沒有什麼大志向,只想要皇宮裡面好好享樂,所有的大事小事他都交給了太監魏忠賢去處理。魏忠賢可不是什麼好人,他通過關係進入朱由校的視線,用一些手段讓朱由校十分信任他,將所有大事都交給他來辦,魏忠賢就一直把持著朝政。魏忠賢和乳孃客氏一邊欺瞞著朱由校,好像他們事事都為朝廷考慮,但實際上,二人壞事做盡,有了皇帝這個靠山,他們兩個人把朝堂攪得一團混亂,肆意妄為,朝堂上的一眾大臣都苦不堪言,因為皇帝根本聽不進去其他大臣說的話,完全被魏忠賢哄得迷迷糊糊的。

    而皇后張嫣是個明白人,她經常勸說朱由校,讓他不要再聽魏忠賢和客氏的話,這兩個人把皇宮弄得烏煙瘴氣。張嫣早就對這兩個人心懷不滿,都是他們讓整個朝堂動盪不安的。她將魏、客二人所做的事情一五一十和朱由校說了,可是朱由校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覺得張嫣是在信口雌黃,因為這件事情,他對張嫣感到不滿,漸漸對張嫣冷落了,但仍對魏忠賢和客氏十分信任。魏、客二人知道張嫣一直跟朱由校說他們的壞話,就記恨上了張嫣,想要拔掉張嫣這顆眼中釘。終於被二人找到一個機會,張嫣懷孕了,懷孕的時候事事都要小心,如果有什麼沒有照顧到的地方,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客氏知道自己受寵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是皇帝的乳母,如果張嫣也生出一個皇子,那皇帝的重心勢必會轉移到張嫣母子的身上,那自己和魏忠賢可能就危險了。於是她和魏忠賢一合計,兩個人決定把張嫣的孩子除掉。魏忠賢找了自己的手下冒充按摩師進宮給張嫣按摩,說是多按摩放鬆一下更有助於孕婦的生產。張嫣不疑有他,就很放心讓這個人給他捏肩揉背,沒想到這個人卻在她的腰上重重一捶,導致張嫣立馬就感到很難受,捂著肚子痛撥出聲,孩子就這樣被害死了,張嫣從此之後也沒能再懷孕。

    魏忠賢和客氏的奸計得逞了,他們繼續把持著朝政。朱由校由於長久昏庸好色,身體早就已經不行了,而且他之前還落過水,更加虛弱。在朱由校臨死之前,客氏將一個懷了孕的宮女帶到他面前說,這是他的孩子,想要朱由校承諾如果是男孩就讓這個孩子當皇帝。而這件事被張嫣知道了,遭到了張嫣強烈反對,這個孩子根本就不能確定是朱由校的骨肉。而她極力推薦朱由檢來繼承皇位,經過很長時間的激烈討論,最終朱由校聽了張嫣的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朱由檢上位之後,很是尊敬自己的嫂子,覺得自己的嫂子很不容易,在這個亂世保持著清醒,保持自己的本心,所以對張嫣非常好。可是張嫣沒過幾天安穩日子,李自成的大軍攻破了都城,張嫣不願意屈服於敵人,在宮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張嫣真是個有骨氣、有思想的女子,她的一生十分苦,但是她從來不去抱怨,而是將所有的苦難都忍受下來,當做上天對她的磨練。

  • 10 # 小龍女5505

    明朝著名的三位皇后分別是:大明開國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結髮患難之妻馬秀英,將門虎女、一代賢后明成祖朱棣皇后、大明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之女徐氏,有女中“堯舜”之稱、歷經五朝、德高望重的一代賢后明朝張太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現在的人特別喜歡攻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