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5
回覆列表
  • 1 # 似水流年12

    心理學不是科學,也談不上什麼偽科學。科學理論具有可證偽性,心理學理論則不具有這種特性。心理的本質是一種意識現象,而我們也只能用意識來研究它,這與科學的研究物件截然不同,科學的研究物件是客觀物質世界,是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其真偽的,心理學則不能,因為不管是作為其研究物件的心理現象,還是驗證其真偽的手段,都是主觀的人類意識,用意識來驗證意識,那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以什麼為標準去判斷呢?這個判斷的標準也只能是意識,而不能是不被意識左右的客觀物質,所以不管結論是真還是假,這個結論也只是人的一種認識,這個認識本身的真假是無從判斷的,也就是說不可證偽,無法從客觀的角度確定其真假。好比讓一個人不借助任何他人意見或者客觀參照物對自己作出評價,那他這個評價是否準確就無法判斷,有可能對,有可能錯,而且這個對錯並沒有一定的規律,只能靠感覺去判斷,這個時間是對的,換個時間可能就不對,這不能稱之為科學。能從客觀的角度確定其真偽的才叫科學,反之都不能稱為科學,但也不能叫偽科學。如中醫,雖然能治病,有治療效果,但中醫理論同樣也具有不可證偽性,不能通過實驗驗證其效果,所以中醫也同樣不是科學,僅僅是經驗醫學,一種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理論,沒有固定的可以普遍推廣應用的規律。

  • 2 # zhenqu

    所有問題都是單方面原因。榮格的“同步性”理論錯誤估計巧合發生的可能性,對無意義的巧合進行神化

      “說曹操,曹操就到。”我們在一生中總有遇到巧合的時候,大多數人沒太當回事,在心裡說句“真巧”就完了。然而總有少數神經兮兮的人會像心理學“大師”榮格那樣,認為這絕非巧合那麼簡單,冥冥中必然有什麼神祕的聯絡,一定是天意的安排……想入非非的結果就是“共時性”之類的超自然理論。其實根據“巨數法則”,他們錯誤估計了巧合出現的可能性。在每個人的一生之中,或者許多人在一天之中,總會有那麼幾次或者幾個人碰到巧合事件,一點都不神奇。

      “具體一個特定的事件或巧合發生的可能性很小,而沒有特指的一些驚人事件是一定會發生的。這就是為什麼引人注目的巧合事件都是在事後才會被注意到,而不是事先預測到。”——美國霍普學院心理學教授戴衛·G·邁爾斯

     “共時性”:對巧合的想入非非

      卡爾·榮格(1875~1961)是瑞士精神病醫師,曾與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志同道合,後建立了自己的“分析心理學”。他迷信靈性、占星術、心靈感應、特異功能等神祕超自然觀念。根據英國精神病學家安東尼·斯托爾記載,榮格曾患精神病,認為自己是擁有“特殊覺悟”的先知,說35歲以上的患者都喪失了“神性”,人生從此空虛,沒有了意義和方向,需要給他們灌輸“集體無意識”、“原型”之類的玄學理論。

      榮格曾經歷了一些巧合事件,認為在概率上是不可思議的,光用巧合來解釋是不能讓人信服的,於是提出“共時性”(又稱同時性、同步性)的想法,把巧合說成有意義的事情,認為意義相近的事情同時發生,就有某種非因果的聯絡。特別地,他認為人的想法與人所感知到的世界是有共時性的,有點“天人感應”的意味。例如,一個被他認為“過分理性”的女患者在心理治療中說自己夢見了“聖甲蟲”,這時恰好有一隻甲蟲飛進了房間。“聖甲蟲”是何方神聖?屎殼郎是也,但在古埃及的文化中卻是重生的象徵。榮格藉此大做文章,終於令她“開竅”了,從“過分理性”中“解放”出來。

    儘管榮格認為其想法是科學的,但現在“共時性”、“集體無意識”都被歸入偽科學一類。美國著名數學家、康奈爾大學應用數學教授史蒂芬·斯托加茨說:“榮格的‘共時性’想法沒有任何證據。”美國哲學家羅伯特·卡羅爾對“共時性”提出質疑:有什麼理由相信“共時性”可以解釋真實世界的事情?故弄玄虛的“共時性”其實是人類的思維能夠從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看出意義來。

    榮格那個時期心理學還是開端,實驗心理學的解釋能力和範圍太弱,榮格只能採取科學與神祕主意結合的方法,畢竟總要有人對一些難以理解的神祕問題進行研究,研究乞丐的人本身不等於是乞丐。他的洞見在後續的實驗中得到了支援(當然也會有錯誤的)。雖然用現在的心理學研究看當時榮格的研究方法會有不足,但是對於當時的條件來說已經很科學了,他也儘可能的尋找實證,而且榮格的研究態度是很科學的,因此對於理論很謹慎,理論只是工具,如果觀察與理論不符就應該修改理論。他的目的追求更深入的瞭解人類心理。是不是偽科學不好說(通常偽科學是指那些打著科學的旗號,而又對後續科學研究沒有什麼價值的理論吧!不知道偽科學怎麼來定義,他的研究現在本身都還沒有完全定論,他那個時代研究心理,本身就是燙手山芋),榮格的思想對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影響,就如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影響深遠,而且對後世啟發巨大。雖然榮格心理學的原理描述也許不一定與實際相同,但是很多洞見的方向基本是對的,影響和對後續心理學研究的啟發很大,也較具有實用性,對於榮格的研究現在也越來越多,還未有定論。由於人類心理過於複雜,更多的理論,還需要後續的技術突破以及後續研究來證實。

  • 3 # 渡己亦是渡人620

    首先,心理學和科學是兩個概念,是不同領域,一個向本我向內探尋,一個向他我向外探尋,是兩個認知世界的不同路徑,大道同源,無所謂真偽、對錯、陰陽、明暗、是非、上下、前後、左右、黑白…

    正如宇宙中一切天體在我們看來是懸浮在空洞的宇宙中,本沒有上下高底前後左右之分

  • 4 # 生活來點心理學

    本人知識尚淺,一點愚見。

    榮格早年是以比較神話學開始發展,著名的《轉化的象徵》就是比較神話學著作。當中由衛禮賢(中)、齊默爾(印度)一同與榮格一起整理資料。中期偏向臨床一些,比如塔維斯托克之類的,沒什麼新的理論,但是臨床已經成型了。

    晚期有神祕主義文獻加入,主要是基督教的,國內基本上不翻譯,僅有《移情心理學》一卷。

    總的來說,榮格是存在主義的神祕主義色彩(見克爾凱郭爾)加經驗主義、現象學方法的心理學家。

  • 5 # 王的學習筆記

    牛頓絕對時空觀,已經被相對論證偽了,也就是牛頓的理論是錯的,但是為什麼還要學?

    因為牛頓理論是巨集觀低速世界非常好的近似,夠用了。普通人不需要不斷走近真實,他們只需要足夠真實就行。

    榮格那個時代受限於科技,不能對生理心理、腦科學進行深入研究,但是他的邏輯框架的開創性沒有問題。

    當代心理學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比巨人高,但是不能否定巨人。

  • 6 # 龍貓精的熊貓夢

    偽科學的不是榮格心理學,而是錯用濫用榮格理論的人!

    打個未必恰當的例子,在我看來,各心理學派大家的作用就跟我們的通訊裝置從BB機,大哥大,逐漸升級成現在的智慧手機一個邏輯啊!

    當年弗洛伊德提出的經典分析研究學派(榮格是其流派追隨者)是因為當初醫學不發達,科學家無法直接通過工具去研究觀測人腦,只能從聊天訪談這種辦法入手研究人腦思維。所以後來隨著科學進步,早就一點點被其他迭代的學派所替代,只保留其被驗證有價值的精髓而已。

    反正我看到的網上很多“專家”沒事就喜歡拿弗洛伊德和榮格這些19XX年代的學家的心理分析理論說事兒,我就想樂… 現在都2020了,心理學實驗很多都配合MRI等裝置檢測腦電波著進行了。咱的理論也跟著與時俱進一點行嗎?!

  • 7 # 炎黃心理

    榮格,是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不過因為觀點分道揚鑣。他擴大了精神分析的視野,將之放置在文化與集體的環境中去思考,他在研究了中國文化周易中找到了一些靈感,建立了集體無意識,文化無意識,原型,情結等概念,進而創立了分析心理學說。從無意識和情結的概念,可以看出兩門學說的差異。

    這一學說,能夠讓我們正好地理解一些個體和社會現象。

  • 8 # 扒拉啦大喇叭

    最早使用實驗方法研究無意識的學者,就是榮格。

    榮格受高爾頓影響,用詞語聯想實驗,研究個人情結,算的上是一種創舉。

    他所做的“詞語聯想測驗”,被弗洛伊德認為是溝通精神分析和科學心理學的橋樑,霍爾和詹姆斯頓都對榮格的研究倍加稱讚。

    榮格在科學界也受到廣泛認同

    他與愛因斯坦既是同事也是好朋友,第一部愛因斯坦傳記,便有對榮格的採訪。

    心理學與物理學融合的一段佳話

    主角正是榮格和被稱為“物理學界良心”的泡利。

    當時,泡利對奧本海默團隊研發的核武器感到失望,乃至於對科學產生絕望情緒,加上許多物理無法解決的心理困惑。

    於是他向心理分析尋求幫助。

    榮格與泡利工作了幾個月後,泡利便停止酗酒,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榮格總共幫助泡利分析了1300個夢,共同探討了共時性原則,被泡利稱為“心理物理學問題”。

    榮格提出的共時性原則,成為了系統科學中複雜性系統理論的核心理論以及方法論,對當代量子力學的研究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科學有其時代性,對其保持盲目傲慢,恰是落後的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0斤的我(男)做70幾個深蹲後做不動了,100個都做不到,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