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425686236
-
2 # 數量技術宅
根據題主的子問題,題主的基本面分析是商品期貨分析的範疇,同時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涉及量化交易方面,因此按照我的理解,題主的問題應該可以表述為“如何用量化手段分析基本面資料”或者“量化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如何更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首先,我的觀點是,量化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各有擅長的領域。量化分析擅長於分析樣本數量巨大的資料,根據大數定律取勝,而基本面分析則是從經濟學的視角,來尋找價格執行的規律性。
因為他們“各有所長”,因此量化分析經常應用在短線、超短線、高頻領域,因為資料的密度高,樣本足夠大,可以發揮出量化的特長;基本面分析則經常應用在中線、長線的分析,因為基本面分析格局高,能夠把握住市場大勢。
所以如何才能用量化手段分析基本面的資料?如何才能把量化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結合在一起?首先就要尋找到兩種分析方式的最佳結合點,既要滿足資料的樣本數量足夠大,足夠多,又要反映出資料的經濟學規律。那麼第一點的答案就呼之欲出,就是資料應該是短期或者中期資料,過短的資料無法體現經濟學含義,過長的資料又沒有足夠的樣本,因此這是首要的問題。也回答了題主的第一個子問題。
其次,不管是使用量化手段、基本面分析方法,甚至是畫線法,都是有主觀因素在裡面。從這個維度來講,量化分析和主觀交易分析所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量化分析需要為下一部量化交易的操作做好準備工作,而主觀交易不需要。因此客觀的部分是“歷史的資料”,主觀的部分是“根據歷史資料而做出的預測”。因此“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是我對第二問的回答,只不過量化的假設形式是量化的指標和模型,基本面分析的假設形式是交易的邏輯。
再次,對於突發性事件,我認為只能做到定性,難以做到定量。特別是宏觀方面的事件,型別相似的事件都很難出現兩次,更何況是一模一樣的事件。即便能夠歸納出這樣的事件,其影響力也不一,即便如此巧合,影響力接近,各種影響因素也不可能一致。如果用量化的思維,突發性事件根本構不成統計學意義,因此突發性事件無法量化的核心是樣本質量。定性的話,透過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梳理,可以對基本面的分析有所幫助。
最後,一般來說,我會用標準差來衡量價格序列的波動程度,透過這個指標,不同時期,不同品種的序列得以有所比較。但是正如題主的問題一樣,這些分析都依賴於主觀分析設定的情境,也就是已經處在了“波動”階段。而是否處於這個階段,取決於投資者的分析與判斷。正如我之前談到,從主觀因素這個角度看,量化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並沒有什麼不同,就是這一點,你可能從量化的指標當中看出,兩個序列的波動率很接近,或者你打開了行情軟體,看到走勢形態“很像”,我認為這都是可以的。這也是量化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要面對的“主觀設計規則”這個核心問題。而最後的驗證過程,只能交給市場。這又涉及到了“市場可能是錯的”和“市場永遠是對的”的主觀假設之爭了。
做一個小結,我認為,不管用什麼分析方法,最終輸出的是思想和邏輯。維度並不是越高越好,工具也不是越先進越好,適合分析的問題,能夠解決問題,就是好方法。
1.需要怎樣選準把握的資料?
2.如何整合這些資料並抓住它們的規律得到結論?
3.如何量化突發性事件對市場造成的影響?
4.如何透過量化確定價格的波動範圍?(在既定的基本面資料下,價格是否應該存在一個合理的波動區間?比如滬鋁,假定存在,而合理的波動區間是12000-13000元/噸。)
回覆列表
基本面。技術面都是扯淡。。根據基本面操作死的更慘。技術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也是扯淡。更不要談量化了。理論上講資金無限,可以不虧錢,但是誰資金無限?既然資金有限那就看自己資金說話。自己一波虧多少是自己可以承受的。虧多少自己就平倉不幹了。並且一輩子不幹了。在反過來想自己一波賺多少。賺錢,收手,一輩子就賺這一回不幹了。賺一波不難。難的是一直賺錢。誰也做不到。。。所有就虧虧賺賺虧虧。期貨沒有必贏技。。。。並且虧的多。。。。最好不要沾最好。。沾了對人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