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起源探索
-
2 # 楊大大
其實我搞不懂,為什麼這個時代的人要害怕手機這個東西。手機的誕生,是這個時代必須的產品。他並不是你害怕或者不想讀書的藉口。相反,如果你願意讀書,讀好書,其實手機還能幫到你更多。
像以前的別人想讀書的人都只能去圖書館裡面呢,找別人借呀。現在一部手機就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並且能讓你知道全世界的書籍。何樂而不為。
像我個人提倡的,書沒有錯,錯的是個人的理解。1000個人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你並不能說你讀的這本書就是最好的,你也不能說別人讀的雜誌,小說不是最好的,或者是很差的。
別人讀雜誌。但是賺的錢比你多,因為他能從雜誌裡面學到很多東西,而你只是認為他這個衣服或者什麼東西好不好看。就這樣吧。
-
3 # 簡書如人
曾幾何時,人們在獲取文化、知識等的渠道上還主要以紙質媒體書籍等取得,而自從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互聯的普遍應用後,人們從紙質獲取資訊的途徑被逐漸轉移到移動平臺上來了,雖然移動互聯確實有獲取資訊的及時、便捷,不受時間、不受場所的限制,可隨心所欲、想看什麼、想聽什麼找得到來可以看可以聽,確實方便,但是,我認為,傳統的紙質媒介還是會長期存在,畢竟、人類長時間的文明是透過紙質媒介傳承下來,非常巨大,無法被替代,人類的閱讀習慣還是較喜歡透過翻閱紙質媒介來系統性獲得。因此,我認為,如果要系統學習文化、知識,還是透過紙質媒介更好,而如果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當然了,就是透過移動互聯最方便了。
-
4 # 三秀才
讀紙質書跟讀手機上的電子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千百年來我們都是靠紙質書推動的歷史的進步,和文化的傳播,歷史的記載,我們在潛意識裡面對紙質書還是有一定的敬畏的。
其次,讀紙質書可以隨時讀隨時用筆做筆記,這樣的互動加上了知識在大腦中的記憶。而且有時候讀到深處的時候我們還會停頓,去想一些書中說的道理和現實生活,工作中的哪些事情能對得上,並且還能在自己的大腦中把這些事情在加工一遍,從而生產出自己的東西。讀電子書,我們的指間在螢幕中滑動,一瞬間過去了好多知識,也找不到讀書的樂趣,結果到頭來還是隻瞭解了個大概。
所以,我們要花一定的時間,返璞歸真下。資本書,一杯茶,一個人,安靜的在知識的海洋馳騁吧。
回覆列表
讀書並不一定要讀紙質書才叫讀書。
讀書的目的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書有長篇、專集式的長文章書,也有語錄、語歌式的少文字書。
多讀書,並不是一定只讀同一類書,比如只讀小說。多讀書也可以是看報形式。
而隨著手機的發展,這些讀書的形式,和讀書要獲得的知識,手機基本都能完成。
與書本最接近的有手機各種讀書軟體,你想讀什麼書,這裡大多都有。
如果想看工具類的書,或查資料,可以百度一下,或用謀些翻譯軟體。
當然,今天在獲得人所需要的知識時,手機的功能,遠遠超過紙質書。比如:
書要買很多很多本,而手機只要一支就全解決了。
書本要很麻煩的查閱,手機搜尋的速度遠遠快過紙質書的查閱。
還有,手機裡有可以聽的書,可以邊做其他的事邊聽書。
很多書的內容,可以拍成影片看,比如連續劇,比如紀錄片,看影片比看紙質書更直觀。
看新聞看直播,時效性遠遠不是紙質書可比的。
某些場景,看書很難體驗出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遊戲軟體和某些3D軟體,可以讓人親身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個人認為,用手機,可以代替紙質書的絕大部分功能。在很多方面,手機可以完成很多紙質書無法完成的體驗。所以,手機代替紙質書是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