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26日,王石在《王石開講:人生的無限可能》節目中,被問及年輕人在一二線城市工資買不起房時表示,買不起房可以先租,回老家其實也是很好的選擇。
-
1 # 俞小溪呀
-
2 # 等等Melody
王石說的:“回老家其實也是很好的選擇。”你確定?如果真是這樣,那當初為什麼要多此一舉來大城市打拼?一般情況下所謂的“老家”的常住人口跟大城市比起來很少,言下之意就是引導年輕人回去讓人多起來,那人一多,住房需求也會增長,那哄抬房價不就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了嗎?
而且實際上,在非一二線城市買房的人多嗎?顯然不多,畢竟一二線城市的綜合實力比起小縣城強上太多——一二線城市有更便利的交通、更發達的醫療、更優秀的教育、更完善的公共設施以及更豐富的社會資源等等。而且一二線城市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更多、更豐富,誇張點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二線城市的就業環境再怎麼困難也比在小縣城沒得選擇更有自主性,哪怕實在是遭不住現在的工作,也是有能換工作的資本的。請不要抹殺在大城市打拼能帶來實現自我價值的無限可能性!
再者說,在一二線城市買房落戶,能享受到的福利體系和為後代帶來的便利是可預見的、更踏實的。回老家也能享受到同樣的居住便利性和城市蓬勃發展帶來的升值紅利嗎?我們無從知曉,更無法把握。所以,可以不急買房,但買房還是最好在一二線城市。
-
3 # 大玩家說房
先來看看今年年初居理新房大資料研究院釋出《2019年新房消費大資料》(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指出:“一線城市購房者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5-40歲;二線城市購房者年齡相對更為年輕化,以20-35歲最為集中。”《報告》還指出:“10個一線城市、熱點二線城市的新房購買者中,剛需族佔比超50%成為絕對主力。”
兩項指標結合來看,近年來購房者主力軍還是以年輕人、剛性需求為主。也就是說,購房需求日益龐大,“買房越來越早”的現象日趨顯露。年輕人的資金積累或許還不雄厚,但這並沒有讓年輕人停下買房的腳步。
於我而言,除非你打算獨居一生,不然房子還是一定要買的。因為你總要結婚生子,你不再只是為自己考慮,對愛人、對孩子都要盡到相應的責任,那麼一個安穩的家就是一份最具分量的保障。特別是關於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有自己的房子,就可以對房子的結構、功能改變有絕對的自主權;而有的地方擁有房產證併入積分入學體系,對孩子的就學問題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
4 # 腕錶造夢
實際上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購置首套房產的年齡情況是最低的。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近日接受採訪表示,中中國人買房的年齡偏低,購買第一套房產的平均年齡僅27歲,說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到買房的重要性。
其實說到底,現在所談論的年輕人指的還是80末及90後的這批人,一方面由於計劃生育的影響,他們在生活和思維方式上表現得十分獨立,家庭結構從眾多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大家庭轉變為一家三口、至多一家五口的小家庭,從而住房思維上表現為非常渴求私人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逐漸加快。而對於80 90後來說,他們不像60 70後包分配工作,又不像00 10後提起工作還為時尚早,不穩定、奔波漂流是他們的生活現狀。而買房不僅能讓自己安定下來,還是把人民幣轉化為固定資產的最穩妥手段之一,這無疑給生活的不安全感打上了一針強心劑。
-
5 # 彌亞的幻想
確實,王石說的“暫時買不起房可以先租房”我也認同。但不會真有人聽了王石的言論就誤以為可以一輩子租房吧?這種活法在中國並不現實。因為中國的租房市場並不規範,房東是會隨時漲房租的,而且房東趕租客的理由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解釋。租客因為各種原因會被迫搬家,那這種情況下還敢在家裡隨意添置東西麼?搬家可是很累人的。所以長期租房的不確定性你能接受嗎?反正我是不能,甚至要承擔的壓力也不比已經買房的人小。
而且現實也不可能會讓你一輩子安安心心租房住。中國房子綁定了許多核心的資本,例如戶籍。就算出臺了“租售同權”的相關政策,回到房租問題上,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能保證房東肯定不會漲房租嗎?而且現在 “結婚得有房” 的社會風氣,大多數父母還是不會把自己女兒交付給打算一直租房的人吧?更何況可以夫妻二人共同奮鬥買房。所以在有了能力之後,還是買房的好。
-
6 # 張九譯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些大企業家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但是凡事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誤,他們分析的也不一定全都是對的。去年王石說嘛,不要大家買房,年輕人的租房就可以了,事實證明呢,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你會發現就算去年的房價和今年的房價就算下降也沒有下降多少,而且很多地方還漲價了,而現在的房租呢也不便宜。該買不起房子的還是買不起房子。就好,比如說馬雲曾經說過未來的房價如白菜價,可是以他的身價以他的地位來看買什麼房子都是白菜價,因為錢在他的認知當中。只是一個數字問題,而我們普通老百姓每一個月掙1萬塊錢都非常非常的高興,這就是區別。
而買房子我們主要是要看我們用來做什麼,這個是具體到人的,比方說有的到了結婚的年齡,就算是房價這麼高,那老丈母孃需要我們買一套房子,就算房價再高我們也需要去買。而不是說我們再等等,等到房價暴跌的時候我們再出手。有的是因為老人要過來給我們照看,小孩子住在一起不方便,那就要在就近的小區或者同小區買一個小面積的房子,那這個時候不管他。房價多高,我們也是需要下手去買的,這就是所謂的剛性需求。年輕人不買房不買房幹什麼,現在租房子的成本也很高,你租來租去到最後你的租金都成了房東的,而實際上我們還是居無定所。
過去20年到現在房子仍然是最保值的一個資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20年前的房子多少錢,現在的房子多少錢這麼多年翻了多少倍,很多大企業家說我們不要買房子,可是他卻在暗暗的和開發商合作,去投資去拿地去建房子。
所以有的時候不要太聽心這個專家,那個專家的話,買房子就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購買,沒有錢我就買個小的,有錢我就買一個大的,實在是厭倦了城市裡邊的生活,我可以回農村。無非就是這幾種情況,為什麼非要聽一些大企業給你分析今年的房價怎麼樣,明年的分析怎麼樣,不管你觀望多少年,你分析多少年,最終我們老百姓有可能這一輩子只能買上一個房子或者兩套房子,最多了我們去想那麼多有什麼用呢?
-
7 # 買房參謀
有時候,我們看待公眾人物說話是要看時間、場合、立場等背景的,僅僅憑一句“別急著買房做房奴”就急眼實在沒必要。
簡一老師稍微查了一下去年王石演講的直播視訊,他除了“別急著買房”,還有一段解釋。原話是這樣的:
“實際上買房子不是目的,更多來講,(房子代表的)是棲息地、居住,過美好的生活。到大城市來打工就是一種挑戰,在大城市學習,擁有了經歷後,回家照顧父母、結親、養育下一代。暫時在某一個城市買不起心儀的房子,但回去之後再創業,可能再回來就成為一個買得起房子的創業者了。”
而他直播的物件是來自150所鄉村和邊遠地區學校的30000餘名師生。
面對這樣的群體,如果王石說:“你們一定要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否則你們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你覺得合適嗎?
這場直播更多的是為了幫助邊遠地區孩子做更好職業規劃,引導孩子們把目光放在夢想上,這很明顯是一種正能量的輸出。
此外,王石還建議年輕人即使買得起房子,也不要著急先買房子。他是這麼說的:
“可能原來很嚮往的地方,在經過之後發現有更大的地方值得追求,真的一旦房子買了,實際上等於就把你限定在那裡了。你只要肯租房子,那麼我蓋的房子就有去處。因為得有人先買它再租給你吧,所以我不擔心你不買房子我沒生意。所以(留)在城市或者回老家都是一種選擇,不要更多的糾結。 ”
我們之所以形成一定要買房的共識,是多個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是中中國人對“家”這個概念的認知是有房才有家;
二是房子綁定了很多社會公共資源,買房才能享受;
三是房地產行業對輿論施加的影響;
四是國家政策對買房的引導。
這些因素構成了我們對買房的認知,助推了房地產行業發展,這又導致房價上漲,房價過快的上證,給我們一種“不買就來不及了”的印象,反而強化了儘早買房的認知。
這才是我們儘早買房的現實理由,這些理由其實和王石說的並不衝突,他本身也表達了這個含義。只不過,他提出了其他可能,也符合他演講的主旨:“人生的無限可能”。
追求夢想是壞事嗎?當然不是,只是我們大多數人已經被現實磨平稜角,連生活都沒有活出樣子的我們羞於談夢想。有時我們甚至對其他談夢想的人也會抱有偏見,尤其聊這個的人還是靠房地產發家的“萬惡的資本家”。
我們不過是把對房價的怒氣與抱怨轉嫁到了這個人身上。
在我看來只要年輕人經濟實力夠,還是要趁早買房,原因有三:
其一,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房子是對抗資產貶值非常好的工具,哪怕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其居住損耗相較於日漸成熟壯大的城市生活圈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其二,中國自古以來重視安家,而且現在年輕人傾向去大城市打拼,漂泊他鄉多年,買房能帶來歸屬感和安心感。只要挑好了房子,居住舒適度會大大提高。
其三,租房的房屋質量和房東素質並不穩定,房屋可能存在問題,而房東也可能不給予解決,白花了冤枉錢;甚至房東突然不打算租房了而被迫搬家。
我在貴陽生活,作為新二線城市,在觀山湖區、花溪區、貴安新區這些地方發展潛力巨大的地方買房,其升值空間還是很大的。像我瞭解到花溪區的印象花溪樓盤,因為它對望花溪政府,地段非常好,周邊的生活配套也很完善;再加上毗鄰花溪湖公園,共同構成旅遊為核心的城市綜合體,更是提升了其增值屬性,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