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逯振春

    當然是吃植物油,因為植物油屬不飽和脂肪酸,而植物油中的花生油最好。因為花生油中含有花生四烯酸,具有溶酶抗凝作用,有利於防止血栓形成,這對於防止動脈硬化有好處,對於保護心內膜和血液流動有好處。

  • 2 # 渠成健康進修站

    長期高血壓病人是可以發生心臟代償性肥大的,嚴重時可以發生心力衰竭,稱之為高血壓性心臟病。而膳食因素是引起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過量的脂肪攝入造成超重肥胖,肥胖又可以獨立地增高高血壓病的發病危險。

    而人們吃的食用油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此外不同品牌的食用油還含有少量磷脂、膽固醇等。脂肪也叫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稱為甘油三酯。人體脂肪的來源有二:一是自身合成,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靠自身合成;另一必須由食物脂肪供給,特別是某些必需不飽和脂肪酸,如人們熟知的亞油酸、亞麻酸等,自身無法合成,必須從各種植物油中攝取,它們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故稱為必需脂肪酸。

    因此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食用油用量應該控制,以減少脂肪攝入量,但同時應該食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用油,以補充必需脂肪酸的攝入量。

  • 3 # 元亨175184033

    橄欖油,裡邊復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B,D,E,K及抗氧化物質,是迄今為止被發現最適用人類食用的油類。

  • 4 # 南開孫藥師

    高血壓是目前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據統計,全球約有10億高血壓患者,中國是高血壓大國,估計目前全國高血壓患者至少有2億,高血壓的危害主要在於對血管和機體多個器官的損傷,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心肌細胞肥大和間質纖維化,從而導致左心室肥厚、擴張,就是常說的高血壓性心臟病,左心室肥厚導致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當心肌氧耗量增加時,出現心肌缺血,高血壓性心臟病還可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梗死。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該少油少鹽,油就是脂肪,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之一,我們的身體需要脂肪構成細胞,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都溶解在脂肪裡,不吃脂肪很容易缺乏這些維生素。脂肪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相比,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擴張血管、調節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建議高血壓患者應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應選擇橄欖油、山茶油、芥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茶油、葡萄籽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這些植物油有助於延緩高血壓心臟病的進展,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奶油、黃油、豬油、牛羊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建議每天飽和脂肪的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修訂版)》建議,中國居民每人每日烹調油用量最好不要超過25克,大約白瓷勺滿滿3勺,植物油再好,不控制攝入量,對健康的促進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總之,高血壓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應選擇植物油,少吃動物油、奶油和黃油,此外,無論選擇什麼油,都應控制每人每日25克的攝入量,以防高血壓心臟病的進展和惡化。

    參考文獻: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修訂版)

  • 5 # 心臟衛士

    血壓是一種終身疾病,需要長期口服降壓藥治療。即使血壓控制穩定,也需要藥物的維持,無法停止。

    高血壓主要是低鹽低脂飲食。它不能吃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雞蛋、黃油和黃油。通常以植物油為主。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胚芽油等均可選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怒懟馬雲,炮轟電商,娃哈哈不算成功的跨界史,能被機器人改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