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Daniel小亮

    我是老師,教學比賽,參加過好幾次。本人不太熱心於此。

    儘管從客觀來講,它會讓教學過程更加規範,透過打磨,教學節奏更加緊湊,教學效率更高。這對提升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水平還是很有幫助的。

    但是,參加比賽,分散精力,耗費大量時間,打亂教學節奏,對所帶班級的學生會帶來不小影響。而參加比賽主要目的卻是為了個人評職稱方便。反正我是不願意幹這事得,評不上算了,對此不太在乎。把學生帶好,盡最大努力讓他們考上好學校,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這種比賽,基本都是在外頭去上課,學生都是臨時的,一節課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有限,縱使學生很喜歡你的課,也只能上一次,況且評委不一定欣賞。我記得有一次滿懷熱情地去比賽,孩子一個個t聽得特別入神,特別喜歡,下課還要留qq,可是呢,孩子的感覺和評委是不一樣的,評委是專業的,他能找出很多不足,學生的喜愛,並不會作為評價依據……

  • 2 # 感恩213y

    對於這個問題:出發點是好的,原則上教師應該感興趣,積極參與。但是現實告訴我們,這項工作效率低,讓越來越多的教師反感。原因有如下:1.為了某些老師評論職稱,照顧性的安排。失去了公平。2.有些領導為了突出成績,制定的計劃不科學。3.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下,專家提出給學生減負,但是如今的學生是比減負的學習任務還重。老師也有了空前的壓力。例如我們這邊,所謂的雜課,基本上都被正課佔了,你來查那是查不到的,因為學校校長會變像施壓,叫你不上雜課,去上正課,去調查的話,受處分的還是一線教師!……還有很多,沒時間寫了……

  • 3 # 胸懷寬廣

    不用如果,我就是老師,我很討厭各種五花八門的賽講課。

    第一,各種形式的賽講課,其評分標準是遮蔽了老師的課下付出的。

    教學不是演戲,不是看你表演得如何。一節課,凝聚著老師太多的勞動,而關鍵是看落實,落實的前提是看物件。如果只看一節課老師是如何上的,根本看不出其中包含著老師的多少勞動和這節課的真實效果。

    比如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需要藉助之前所學做為基礎,你給不同的學生授課,處理這個知識點所用的時間和方法就不同。該詳還是該略,是由授課物件決定的。評委如何評判得失優劣?

    第二,賽講課的教學模式,不太適用於常規課。

    就像武術動作揉合了“舞”才會好看,但真正的比拼絕對不具有觀賞性。賽講課比賽“講”,把“講”作為了課堂中心,凡是能表現老師課堂藝術和教學水平的手段皆可展示。但常規課不是這樣的,老師的“講”必須服務於學生的“學”。所以賽講課看上去很美,但真正的課堂上是不實用的。難怪老師們都說這樣的課是表演。

    賽講課上的內容,應該是預習過的,學生預習能達到課堂要求嗎?

    任何一點的失誤,就使得賽講課程序受阻,教學目標泡湯。但有過失敗的寒講嗎?沒有!說明什麼、只能是課前的佈置和排練。

    第三,賽講課對學生的要求比對老師的要求更高。

    賽講課不是老師在唱獨角戲,而是由學生配合老師表演的。一節正常課的進行,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的問題出現,老師必須處理這樣那樣的突發事件。但賽講課是一帆風順的,分分秒秒準確精細,課堂“效率”高到極致。如果平時的課堂能有這樣的效果,上課對教師來說簡直就是藝術,對學生來說一定就是享受。

    國慶閱兵壯觀,需要提前多少天訓練?一場文藝演出,還得進行彩排。所有用來比賽、觀摩、展示的課堂,都會失真。如果學生有了課堂表現出來的水平,還用得老師費心去教?

    給這樣的課堂評優,給這樣的老師發獎,拿這樣的課給老師們看,是不是有點挑戰老師們的智商?

  • 4 # 聚焦職教

    老師不想參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太耗費時間精力、評獎難度高、害怕表現不好等等。但參加教師比賽其實也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可以獲得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又能夠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無論是對教學技能、上課方法、組織能力等都有很大提升。其次參加比賽一般都是有獎項的,如果能獲得獎項,對以後的績效、年終總結、甚至職稱評審都有很大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敢去眼鏡店配眼睛,怕被“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