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7913912524

    用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情節解釋和演變歷史,將歷史文學化、故事化;以形象和情節解繹歷史時表達出自己的評價,注入個人感情,“發揮了史詩式的文藝之本質”,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為敘事文學確立了楷模。你可以試試101教育ppt裡面有許多的ppt背景素材可以讓你使用參考一下。

  • 2 # sf蘇東坡

    第一,中國史傳文學有一個發展的線索,嚴格的說,最早的史傳是殷商甲骨和卜辭和金文銅器銘文等,他們是史傳文學的萌芽。史傳文學額由編年紀事綱要《春秋》到編年體紀事史書《左傳》再到國別體《國語》《戰國策》、紀傳體史書《史記》。其中,文學因素在不斷提高即文學色彩不斷加深。所以題目問“坐者視史傳文學為品位極高的文學作品”表述不太準確。

    第二,早期文史哲渾然一體的時候,史傳文學還不能算嚴格意義的文學作品,只是具有文學色彩的作品,這也是後人將它們劃到文學作品裡的原因。從漢代開始,文學與哲學逐漸分離,散文分為史傳散文和政論哲理散文兩類。其中,史傳散文文學色彩濃厚,偏文學性,政論散文重點在說理,偏於哲學性。

    第三,史傳文學中的文學因素大致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高超的敘事技巧、形象生動的人物形象刻畫,這兩點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吸收發展,產生真正的文學品位極高的文學作品。史傳文學的文學性可以漢代司馬遷的《史記》為例,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作,記事寫人可稱為史傳散文之最,而且漢代一些雜史雜傳也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早期的小說。

    第四,《史記》的文學性主要體現在記事寫人上。首先說記事,《史記》儲存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幾千年的歷史資料,並且他的記事不是完全死板枯燥的事實記錄,而是靈活的選擇史料,甚至有摻入民間傳說,有瑣碎的軼事描寫;

    他的語言清醒活潑、通俗易曉,筆觸飽含感情,真正做到了他《報任安書》裡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也無愧於魯迅先生“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稱讚。

    其次,在寫人方面,他善於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和行動,進行細緻描寫如寫項羽主要寫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三件大事;

    為了解決全面介紹史實和人物形象突出的矛盾,司馬遷用互見法來寫人,將一個人的某些事蹟分散到其他傳記中去敘述,以便在主傳中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比如前面提到的項羽,《項羽本紀》只突出了他喑嗚叱吒,英勇善戰的英雄性格,而他所犯的一系列政治軍事錯誤以及性格中殘忍嗜殺的一面卻在《高祖本紀》、《陳丞相世家》、《淮陰侯列傳》等篇中補敘;

    《史記》寫人既不平鋪直敘的介紹梗概,也不靜止地介紹人物言行,而是透過許多緊張鬥爭的場面,將人物置於複雜的矛盾衝突尖端,讓人物在緊張的鬥爭中表現他們各自的長處和弱點,表現各自的性格特徵。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鴻門宴》一開始就寫出了項羽的聲威和劉邦的岌岌可危,揭示激烈的矛盾衝突,項伯的出現讓氣氛緩和;次日宴席上又是矛盾跌宕,劉邦謝罪,項羽留宴,矛盾似乎解決,突然范增說目項王,劉邦又性命垂危,項王不應,氣氛緩和,這是第一波折;而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亦拔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驚險又得到緩解,這是第二波折;樊噲闖入,將矛盾推向頂峰,殺與不殺的矛盾又趨於解決,把情節從高潮導向結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後相因,騰挪跌宕,把項羽的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和劉邦的善於聽取意見及善於籠絡人心,范增的老謀深算,張良的沉著機智,樊噲的粗豪勇猛、臨危不懼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些人物的瑣事描寫看似無關緊要,卻在展現人物性格上起著重要作用,如《張湯列傳》中張湯審訊盜肉的老鼠顯示“老獄吏”般的氣質和殘酷的性格,對他的思想性格描寫有極大的渲染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中你見過哪些最奇葩的倒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