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代人學習毛筆書法,老師總會要求用毛氈墊在紙張下面,寫的時候比較不容易把桌子弄黑,但是毛氈比較軟,有時候會不平整,影響紙張的平整,並不利於書寫,那麼古代也是用毛氈墊在下面練書法的嗎?
17
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古代人練書法時,那時候還沒有氈墊。在蔡倫造紙前,大多是寫在龜甲竹片上。紙問世後,古人才用紙寫字。傳說王羲之寫字時,紙底下往往是墊著一塊厚布,因為布的吸墨能力較強。王羲之每次寫完字,就把布涼曬乾,接下來再用。王獻之寫字時,紙底下也是墊的布。據說,王獻之勤於練字,就備有多塊棉布,有時候,一塊布墨洇多了,就換一快乾的布,把洇墨多的布拿去涼曬,這樣反反覆覆的寫,反反覆覆的涼曬,還反反覆覆的洗,日子長了,布爛了,就換新布。

    到了唐代,就開始有氈墊了。初唐書家虞世南、歐陽詢寫字時,就用的是氈墊。但是,也有不用氈墊而用布和紙的。

  • 2 # 子衿書法

    毛氈的作用是什麼?吸水。現在書法家寫毛筆書法,基本上使用的是生宣。如果不墊上毛氈,而生宣紙的吸水又極強,吸收的水分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很快就會洇成一片,根本就是一團墨而非字。而毛氈的吸水能力也很好,能夠及時的吸收掉宣紙中的水分,不會讓墨跡洇開。這就是我們現在寫毛筆字的時候墊毛氈在桌面上的原因。

    古代人墊不墊呢?不墊。古代人首先他們寫字不用生宣紙。他們用的是硬黃紙或麻黃紙。他們的紙吸水性恰在好處,不會洇。這是一方面。另一原因就是他們絕大多數時間只寫小字。不是特殊情況,不寫大字。不洇墨,就沒有必要墊上一塊影響書寫效果的多餘的毛氈。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寫字還需要這麼一件寶貝。

  • 3 # 不二齋

    剛才查了一下資料,要毛氈傳到中國是元代時候的事情,元代以後毛氈什麼時候開始用於書畫的創作這個沒有人考證過,但是毛氈確實給書畫創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王羲之這樣寫,用不到毛氈

    我們平時寫字,用的墨汁多了,墨汁就會洇到紙的下面去,如果直接在桌子上寫字,就會把桌子弄髒,如果邊寫邊挪動紙,桌子上的墨汁又會對作品進行二次破壞,字跡也會變得模糊。

    北朝時期,一個手拿著紙,一個手寫字。

    而有了毛氈以後,毛氈上面的細小的毛毛,會把紙托起來,由於這些毛毛都比較細軟,不會對書寫造成太大的影響,同時毛氈上面也不會沾上墨汁,這樣書寫起來,既方便又衛生。

    五代十國時期也是這樣

    漢朝之前肯定是不需要毛氈的,因為那個時候紙張還沒有普遍使用,當時主要書寫在竹簡或者木片上面,這些材質不洇墨,也就沒有必要用毛氈了。

    宋朝也是這樣

    漢代以後雖然有了紙,紙張書寫也被普遍採用,但是當時的紙比較粗糙,不像今天的宣紙吸水性那麼強,我用過一種古法造的紙,叫桑皮紙,據說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這種紙不是很洇墨,寫完以後,很多墨都浮在上面,估計當時也用不到毛氈。

    元代在床上這樣寫

    加上當時並沒有現在的高桌子和高椅子,很多流傳下來的繪畫作品上的人物都是用手拿著紙書寫的,並沒有放在桌子上面。

    一直到了明朝,才開始有這樣在桌子上寫的,和現在的書寫姿勢基本差不多了。

    我覺得唐代以後的人會用到毛氈吧,雖然當時可能還沒有,但是一些比較軟的麻布也是可以的。

    你覺得呢?

  • 4 # 萬氏制筆

    透過檢視有關歷史資料,古代沒有毛氈,古代造紙一出現,也就開始了塗布技術,而且造紙的紙張較厚,然後進行砑光,那時的紙不滲墨,紙也是很貴重的物品,這個過程一直延續到雕版印刷術的出現,書法用紙和印刷用紙開始分支了,書法用紙娟,都是熟紙,塗覆的,這時期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就可以看出紙的情況,隨著印刷術和造紙術的提高,大量的使用薄紙,而且幅面開始增大,隨著寫意畫出現,開始使用毛氈墊在下面。估計這個時間從明朝開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采潔有什麼歌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