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耆角木
-
2 # 瓊林夜話
蟹妖~~~
“五德終始說”源自於戰國時期齊華人鄒衍,他提出歷史變遷、王朝更替都是有根據的,這個根據就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鄒衍認為,虞朝是土德、夏朝是木德、殷朝是金德、周朝是火德。夏朝取代虞朝是木克土,殷朝取代夏朝是金克木,周朝取代殷朝是火克金。
後來,秦朝取代周朝,則是水克火,所以,秦朝尚黑,黑色代表水。漢朝取代了秦朝,根據五德終始,漢朝應該是土德,但是,漢朝建立之後,他到底是什麼德,經歷了一個變化。
劉邦稱帝以後,在渭水北岸建立了五帝廟,即赤帝、白帝、青帝、黃帝和黑帝。當時,赤帝、白帝、青帝、黃帝都有,就缺一個黑帝,於是劉邦便自認為自己是黑帝。既然開國皇帝說他是黑帝,那麼,由他建立起來的王朝就應該是屬於水德。
後來,有人提出,秦朝時水德,如果漢朝還是水德,那麼就意味著漢朝時秦朝的延續。漢朝是取代了秦朝,不是延續了秦朝,根據“五德終始”,土克水,漢朝應該是土德。
再到後來,五德相剋變成了五德相生,各個朝代的德也有了變化,周朝從火德變成了木德,根據木生火的五行變化,漢朝又變成了火德。有人說,這中間不是還有個秦朝嗎?有人認為秦朝國祚太短,在這方面就不方便承認他,於是,漢朝就繼承了周朝。
當然,還有一說是因為劉邦斬白蛇起義時神話,說劉邦是赤帝子,就是赤帝的兒子。赤帝是火,漢朝便是火德。
這就是關於“五德終始說”的演變過程,另外還有漢朝對秦朝不同時期的不同看法有關。
首先解釋一下“五德終始說”。這是戰國時陰陽家鄒衍提出的一種觀點,他認為各個朝代的運勢與金木水火土五行有著緊密的聯絡。“五德”就是對應“五行”的五種德行,“終始”就是週而復始,不跳出輪迴。這套理論被統治者所接受,作為自己“正統”的象徵。每個王朝開始時,都要擬定自己所對應的“五德”之一,來制定自己王朝崇尚的顏色等。金德尚白、木德尚青、水德尚黑、火德尚紅、土德尚黃。後世所謂“奉天承運”其中的“承運”就是遵循五德終始的意思。
那五德終始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傳承的呢?無外乎兩套標準,一是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後一個朝代是前一個朝代“生”出來的;二是相剋,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這個產生過變化。按照鄒衍最早的理論,“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所以很顯然,是按照相剋那條線。於是,根據這個理論,秦朝就應該是克火的水德,所以秦朝確實崇尚黑色。但是,漢朝建立後,定五德時,丞相張蒼提出秦朝國祚太短,不應承接周朝的火德,而應該跳過,由漢朝承接周朝正統,為水德。這就是為什麼漢朝最開始是水德。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認為跳過秦朝的做法欠妥,於是對五德重新排了一下,秦朝承接周朝為水德,而漢朝承接秦朝為土德,服色尚黃。自此至西漢末,漢朝都成了土德。
事情到了王莽時期又有了變化,王莽為了標榜自己奪位的合法性、正統性,採用了劉向、劉歆父子提出的新一套理論,徹底推翻了原本鄒衍提出的五德相剋順序,而改用相生的順序。同時再次革除了秦朝的地位,於是變成了“虞土、夏金、殷水、周木、漢火”。後來劉秀建立東漢,承認了這套理論。就此,漢朝遵循火德,故被稱為炎劉。
漢朝之後,基本遵循相生理論,但是各個分裂時期的小政權各自遵循的正統順序又有不同。到了明朝滅元之後,元明清三朝又開始按照相剋理論走(元金、明火、清水)。故而,所謂五德終始論不過是各個政權為自己的“正統地位”臉上貼金,隨意更改罷了,沒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