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後炮實驗室

    至於這個問題,答主覺得應該先整個象棋佈局體系來看:在象棋佈局的廣闊天地中,炮、馬、兵、相各自呈現龐大體系和繁複變化。其中,以炮為主導的佈局中,又有中宮炮與偏鋒炮之分。鴛鴦炮與龜背炮同屬偏鋒炮一類,在偏鋒炮家族中還有金鉤炮和過宮炮,以過宮炮最為常見。他們在炮局體系中所佔比重較小,運用上也不如中宮炮熱門,因此往往為大眾忽視。

    偏鋒炮在攻防上有明顯特點:

    首先是偏。它不像中宮炮那樣主要從中路展開炮戰、兩翼配合、實施攻擊,而是採取防守反擊的方針,調集雙炮、集結重兵,找準時機從側翼出擊;其次是冷,無論哪種偏鋒炮佈局在正式象棋賽事中很不常見,即便民間多有象棋愛好者使用此種佈局,但很多並未掌握此種偏鋒炮佈局之奧妙要點。

    再來具體說鴛鴦炮與龜背炮之區別:

    鴛鴦炮,後走應對當頭炮的一種偏鋒炮局,因兩炮集結相伴,如鴛鴦之成雙成對而得名。它的佈局構想是,借右炮移左的閃擊搶先在左翼形成一個防守反擊的戰鬥組合。

    鴛鴦炮50年代初興起於上海,後再全國重大比賽中時見運用。在1975年第三屆全運會象棋預賽中,鴛鴦炮在所出現的31種佈局種位列第15位。在總計19局中炮對鴛鴦炮佈局中,紅勝2局、和8局、黑勝9局。但這種佈局形勢,因左翼子力過於集中,如不能隨防守反擊的推進而疏通勢必出現擁塞現象,所以未被棋手們廣泛採用。中炮對鴛鴦炮的攻防變化,後手方鴛鴦炮有進7卒,進3卒與飛左象等應法,而先走方當頭炮可採用直橫車、盤頭馬、五七炮、五六炮和巡河炮等陣式進攻,試暫舉一例:

    龜背炮,又稱“鳳凰炮”、“軟硬炮”,一種後走應當頭炮的佈陣。它上馬後即起橫車退左炮,此時陣型藏頭縮頸,狀如龜背,因此得名。

    龜背炮是一種寓攻於守的偏鋒炮局。它的佈局構思是調集重兵於右翼進行防守反擊,炮退下2路既不妨礙上象固防,又能隨時反架中炮,以剋制當頭炮盤頭馬的各路攻勢。龜背炮開局始建於清末巴吉仁編著的《反梅花譜》,總兩局。譜中總結了橫車龜背炮反擊當年盛極一時的中炮夾馬急攻的各種戰法,尤以“橫車龜背炮破當頭炮屏風馬局”為精彩,試演示如下:

  • 2 # 象棋愛好者

    謝邀。象棋中的“鴛鴦炮”和“龜背炮”是2個對付中炮的後手象棋開局,和堂堂正正的屏風馬、反宮馬相比,“鴛鴦炮”和“龜背炮”是冷門的象棋開局,優點是出奇制勝,缺點是子力擁堵,利弊參半,所以象棋高手一般都會優先選擇攻守兼備的屏風馬,這2個冷門的象棋開局很少採用。

    “鴛鴦炮”有“3卒鴛鴦炮”和“7卒鴛鴦炮”兩種分支,“鴛鴦炮”的意思就是以後炮2退1再炮2平8,兩個炮形成一條直線去進攻紅方的二路直車,如圖。對付“鴛鴦炮”,紅方中炮有2個下棋思路,一個是炮八進二巡河炮,準備炮八平一打死車;一個是炮八平六五六炮,以後黑方如果炮2退1,紅方可以進炮去攔住。

    “龜背炮”的走法是固定的,炮二平五,馬8進7,馬二進三,車9進1,車一平二,炮8退1(黑方炮8退1和車9進1這2步棋可以互換),如圖,黑方車馬炮的形狀如“龜背”,所以叫“龜背炮”。以後黑方8路炮的下棋思路是:炮8平5、炮8平3、炮8平1三個下棋方向,也叫“鳳凰三點頭”,所以“龜背炮”也可以叫做“鳳凰炮”。對付“龜背炮”,紅方中炮方的思路就是不能急躁,要穩步進取。

    綜上所述,“龜背炮”和“鴛鴦炮”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走法的不同和下棋思路的不同,至於題主所問的“哪個更有效”,這個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對於象棋佈局來說,不管是什麼開局,是沒有“最好”、“最有效”這種說法的,象棋佈局只是象棋全域性的三分之一,還要看下棋者在象棋中局、象棋殘局這2個部分的發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午夜兇鈴》的劇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