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逆光165521013
-
2 # 西非高原愛生活
這是很多人都面臨的問題,老人需要陪伴養老,孩子需要陪伴長大,那麼自己呢?自己的人生規劃、目標理想又要如何兼顧呢?已經是個社會問題了。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
結合自身具體實際情況,有所犧牲在所難免,儘量努力兼顧,。
要嘛堅定不移不假思索地跟隨自己的內心去做,要嘛深思熟慮以後做出選擇,並忠於自己的選擇,不要悔不當初。
-
3 # 扒拉電影
孔子〈〈論語·里仁〉〉說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聖人在幾千年前就定義為人子女應當在父母健在的時候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即便要出遠門,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也要告訴父母去的地方,其實在如今社會贍養老人也並非多麼難的事情,現在政府各個福利政策日以健全,即使在家,只要你想幹事也不會無所事事,父母不一定希望你有多大出息,當然有出息最好了,她們可能只需要你陪著吃頓飯,在一起聊聊家長裡短的,說說笑笑,熱熱鬧鬧。不要說等有什麼出息了等等什麼的,要知道還有一句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擺平心態,珍惜現在,做現在能做到的!
-
4 # 君子之邀
百順孝為先!父母年紀大了,做子女的陪父母一起生活似乎天經地義。但是,盡孝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不行。可見,錢對一個家庭太重要了!父母養老、子女求學等都離不開錢。我認為:沒本事不得已,選擇出去打工是可行的。
現實告訴我們:在家裡孝敬父母也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你沒錢,即使在家,想照顧好老人也是很困難的,沒錢等於陪父母一起受罪。當然,為能夠照顧好年邁的父母,我們可以選擇離家不太遠的地方打工,隔三差五地回家探望一次即可;或者請保姆照顧年邁的父母,平時與父母多聯絡,也是可行的。
我想,年邁的父母對子女外出打工養家餬口的道理是明白的。
對於年邁的父母,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懂得如何尊重、照顧好,只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都會寬容自己的孩子的!
-
5 # 教育點點通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這是老祖宗傳下孝敬。但現在社會,這種現象已經很少見了,迫於生活的壓力,大部分人都背井離鄉,遠離父母在外邊打工謀生,致使很多父母成了空穴老人。
鄰居一家,父母年邁,兒子成年外出打工。孫子孫女留給父母,家裡地裡還都是老父老母在張羅。兒子一年回家一兩次,給不了父母相伴相守,甚至父親病危時,兒子都未能守在身邊。但他又不得不出去打工,因為一家子都等著花錢,孩子上學,父母看病,日常開銷,樣樣需要錢,花銷又大。他所幹的職業,在家附近又找不到工作,自己又沒有資本在家創業,你說他的處境是不是很尷尬?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現在是掙錢和孝不能兼顧。但我們不能因為他不能在家陪父母就斷定他的不孝,他也是一個孝子。
我認為孝順不能用一種方式來衡量,現在的孩子都在天南海北求學,畢業之後很少人回到家鄉工作,又有幾個人願意捨棄工作回家陪父母的。《都挺好》裡的老大蘇明哲,生活在的美國,他比我們都有能力,但他也逃脫不了這一困惑,想讓父親去美國,最終被現實酷困境阻斷。找一個可以回國照顧父親的工作,和妻兒聚少離多,結果差點離婚。
所以說,解決這一難題還得政府出面,首先在本地多提供一些就業機會,讓當地居民就近就業。其次 ,建一些標準的養老機構,使空穴老人有去處,老有所養,也解決了兒女的後顧之憂。
回覆列表
家裡有老人需要陪伴,但又有下一代要照顧。我們家老人很知性,能動就不用陪伴,希望獨立。為兒女分憂。都是偉大的母性。我們不需打工,老人都有退休金,雖然少,但夠基本生活。生病有醫保,能動就獨立動。生命在於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