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折騰不生活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了。沒有說人從哪裡出生就必須認定那是自己唯一的家。家是由很多複雜的關係組成的。當我們在一個地方生活,打拼,漸漸的依戀這個城市的時候,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因為這裡有我們的一切。

    小縣城裡的孩子大多數都會出來闖一闖,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剛開始就去了快節湊的深圳,雖然有同學和我們一起工作,生活。但那時候的深圳的空氣總是分外的沉重,彷彿參雜著很多故事。我習慣不了,放棄的了許多同床好友。孤身一人來到了崑山,這個一呆就是八年的地方。

    剛來的時候,到處都是不超過7層的小樓,還有未開發的荒地,野草。在這裡我似乎聞到了家裡味道,那種心安的味道。能記住一個地方的除了音樂還有味道。我知道這個地方是可以接納我的。所以我開始了我的生活,上班,下班,宿舍。這樣的日子持續的兩年。這些日子裡我沒有過多的去關注這個城市,沒有看到荒地變成了高檔的大樓,也沒有發現原來這個城市正在快速的發展。發展的離我越來越遠了。

    當我真正的想融入它的時候,高房價,高物價已經把我手裡只有微薄收入的人拒之門外了。那時我似乎明白了,自己終歸是過客。和那些揹著行李匆匆而過的人一樣。

    這個城市接納著所有人的夢想,有的破碎了,化為烏有,找不到痕跡。有些在慢慢長大,而我卻自己在編制,不問終點!

  • 2 # 8088情義無價

    沒有!對年輕人而言,也許這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大城市快節奏的優惠的生活,如果條件可以父母幫助在這座城市出一個買房的首付款也許就可安心的在這座曾經的陌生城市紮根生活下來了,而且很快會接受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而對於有些老年人來說,老伴在那兒家就在那兒,可現實生活好多五0,六0後,兒女多成家立業,有的兒女多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生活在大城市,按理應該享受晚年最美夕陽紅了,可如今面臨鄉下一個家,城市一個家倆老伴也要分開生活了,因老伴有一個要進城幫兒女帶孩子啊,大媽們怎能有心境在城市安心的生活。我這要一出門散步也許就可以認出那些是城市大媽而那些是新進城的大媽,看穿著是看不出的甚至外來有的大媽還穿著更講究。是城市的有些大爺大媽喜歡倆個人一道出門,或者有的大爺們在吹各種樂器,大媽們在吹葫蘆絲或者在跳廣場舞。而來自各地的大爺大媽們這要見過倆三次面就相互打招呼,特別是夏天上午多喜歡在綠化帶運動健身的大樹下納涼。大家多數喜歡在一起聊天反正大家不知姓什麼叫什麼聊起來反而輕鬆,東北大媽特別熱情,老遠就打招呼,安微大媽見面笑的開心,山西大媽真得很友善,也許每一座城市的人為人方式多不同,但大家多有一個共同心境,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有緣相遇也是緣份,在一起開心聊天也是在這座城市的最好生活方式,不過這要說到老家中還有老伴在守著就是一種無奈,孩子讀幼兒園的盼望放暑假好回老家多待一段時間,有的大媽就盼兒孫快點長大就好回家與老伴早日團聚。

  • 3 # 大山much

    我是異地工作定居的。父母還在老家。所以經常雙城記,最長兩週時間就得回老家一趟,每次單程2.5至3個小時。有時候來回這麼跑,自己就會有一種感覺:匆匆地回趟故鄉,宛如去了一趟他鄉。余光中的鄉愁,只有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才會懂。胡適曾經說過,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祖國。改動一下:哪裡有工作,哪裡有發展,哪裡就是現代人的一個家吧。

  • 4 # 玲玲133055066

    有一點道理,但主要還是心裡有衝動,八十年代有一次去桂林開會,看到桂林的山水,就有一種衝動,心想如果退休了到桂林安家,就好了。改革開放為大家提供了條件,有了商品房,上前年退休後在桂林買了房,在桂林過上了退休生活。實現了當年的願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頻繁的脫魚現象,該如何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