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3
回覆列表
  • 1 # 品三齋

    古時大多大戶人家的女子規矩很多,主要有裹足;沒婚嫁前輕易不讓陌生男子看見;多學女紅,女德等等很多規矩。條件好的請先生到家,學上幾年。很少有外出私塾讀書的,愛情經典《梁山伯與祝英臺》,其中的祝英臺就是女扮男裝去男生的私塾求學的期間發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此不做敘述。

    即便如此,古時出名的才女也大有人在,最早的班昭肯定排在才女的首位,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她都是實至名歸。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 他幫助哥哥續寫《漢書》,也因此流芳百世。 若要推論女子私塾哪個時候開始,因班昭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丈夫去世較早,在此期間班昭編寫了《女戒》。因此獲得了皇帝和鄧太后的重視,班昭也因此在宮學設立女子學堂為後宮女子及官宦家的女子教授《女誡》,故後世亦稱"曹大家"。這也算是最早時期的女子私塾了。 至此以後,歷史上的才女也人才輩出:東漢才女卓文君的《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三國時期的蔡文姬;唐朝的武則天、上官婉兒都是巾幗不讓鬚眉;李清照、蘇小妹…..文學史上都有一席之位。

  • 2 # 雄風231911189

    這個話題研究不多,但略知一二,不妨說來與大家分享。

    這個話題要從不同社會等級的四個層面說起。

    一是王公貴族。王朝貴族應該從奴隸社會末期和封建王朝開始就有女子私塾。他們要培養女兒學習琴棋書畫,以使將來成為皇妃和高門大戶往來有名望有地位。如羋月就很有才華,蔡文姬就才華超眾。

    二是士大夫及其富裕階層。他們應該說從漢唐以後就有女子私塾。王昭君、武則天、李清照之流,歷史上較多。特別是江南諸多才女應該都上過家庭私塾。

    三是富裕階層。他們應該在清朝末期才有私塾,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女子私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是普通富裕階層。民國中期,也就是解放前的近10年時間才有私塾。住地比較發達,家庭經濟比較寬裕,家長比較開明的女兒被送到私塾或官學學習。

  • 3 # 闖闖Chuang

    中國古代的女子教育,主要是接受家庭教育,沒有專門的女子學校。但是我們古代也出了很多傑出的女性代表,春秋時齊國公主,衛莊公的夫人莊姜就是最早的一位。《詩經》裡的《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就是中國最有代表性離別的詩,也是最早的離別詩。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貌美出眾,琴棋書畫很是精通,家中富貴,後因喪夫,與司馬相如結婚。

    班婕妤漢成帝之妃,西漢著名女文學家,少時就有才學,後被選入宮中,立為婕妤,班婕妤是名門之女,很有才學,擅長音律,寫詞譜曲都很精通,趙飛燕姐妹得寵之後,嫉妒班婕妤的才學,班婕妤為求自保,求侍奉太后長居長信宮。蔡文姬、甄洛、蘇若蘭、上官婉兒、李清照等,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才女,但他們都出生於名門望族有的是皇室,中國古代平民之女很少有人接受教育,古代的觀念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中國古代並沒有女私塾。

    中國的女私塾據考證最早的有兩所,一所是英國東方女子教育協進會的傳教士阿爾德塞女士於1844年在寧波開設的女塾視,被稱為中國開辦的第一所女子學校。

    但也有更早的說法,是郭實臘之妻溫絲黛爾1834年在澳門創辦女塾,專收女生,第二年附設男塾,學生多來自廣東,我們可以看出這兩所學校都是女子辦學,女子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與男子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為此許多女子都為自己與男子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而開心落淚。這也是歷史的必然,沒有任何人能證明女子比男子差,那為什麼要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特別在意52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