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心所欲不繫舟
-
2 # 小哥燴史
小哥看來,“像樣”一詞得看怎麼解讀,如果是跟張居正相比,大明兩百多年,論成就,論權位,論強勢,也難有出其右的首輔。
當然,問題的源頭也在萬曆自己身上,大明前後這麼多皇帝,就萬曆一個獨苗是年幼登基,所以這樣的客觀條件也間接成就了帝師——張居正輝煌的人生。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即便和大明之前的首輔們相比,張居正之後的首輔確實也已經拎不出一個像樣的來了,這其實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萬曆當然也難辭其咎,並不簡單的只是會不會用人而已。
之所以這麼說,有這麼幾個原因:
1、張居正的原因
萬曆在張居正死後抄沒其家,發洩十多年的壓抑和不滿,這就註定了終萬曆一世,首輔的職權和威勢都不可能再輝煌下去。在嗜權的萬曆眼裡,張居正代表的首輔一職差不多已成為他心底的夢魘,陰影面積巨大。
所以,萬曆不允許再有這樣的局勢出現,首輔只能是附屬在皇權下的一個執行角色,不能對皇權產生哪怕是任何一點掣肘。
沒有了相應的獨立自主的許可權,只能淪落到處處唯皇帝馬首是瞻的拍馬屁角色,而且伺候的還是萬曆這樣混不吝的主兒,後來萬曆長期不上朝,但是權柄一直牢牢把在手裡,這樣的情況下,跟傳聲筒差不多的首輔們,試想又能有什麼機會做出點成績來呢!
2、官場的風氣已經變了
張居正時代,奉行的圭臬是重循吏、慎清流,說的直白點,就是要能幹事,肯幹事的,而不要天天只憑嘴皮子吃飯的。
隨著張居正的倒臺,他的這套用人哲學也隨之被萬曆拋棄。
恰恰這個時候,出現了萬曆朝最大的荒唐事——國本之爭,為了立太子一事搞得天下烏煙瘴氣。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流們像是飛蛾撲火一樣,拼了老命和萬曆互撕,恨不能希望萬曆把自己革職杖斃,以全錚臣美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和成全自己的名聲相提並論。
大趨勢下,首輔們帶頭搞事情,關注的重點早已不是如何真正地讓帝國重新走上正軌,培養務實型的後代,而是不停地內耗撕逼,儼然莽夫一樣逆著龍鱗,然後爭著搶著告老還鄉。
這種情況還談什麼興國安邦?
3、時代不允許
終萬曆一朝,大明已經江河日下,內憂外患漸重。等到了天啟、崇禎兄弟倆時,大明的形勢更與萬曆時不可同日而語,只是,情況更惡劣了!
天啟時,出了個大名鼎鼎的魏忠賢,別看是權閹,但反倒是幹了點實事,而文官集團向來是打心眼瞧不起這個宦賊的,而且當時的東林黨人更是務虛不務實的典型代表,魏忠賢在嘗試合作後碰了一鼻子灰,自此成敵,在一手遮天的魏黨麾下,首輔們完全是傀儡,沒有份量的存在。
到了崇禎時,大廈將傾,混亂不堪的局勢讓急於求治的皇帝病急亂投醫,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留給首輔們施展手腳,往往稍有點起色就被急躁的崇禎撤換掉,這樣不穩定的職場環境,想出點成績無異於痴人說夢!
綜上,可以看出,張居正後的首輔,已成強弩之末,僅僅是形式上的存在而已,對於千瘡百孔的大明而言,已無實用,更像雞肋!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解答,張居正能當首輔,獨斷專行的在生前推行改革,這是由當時的時代背景條件所決定的。當時,隆慶皇帝駕崩時,萬曆尚在幼年,好在隆慶只有萬曆一子繼承帝位。太后李氏出身宮女,榮幸生子,毌隨子貴,當上貴妃,成為太后。李太后對兒子接班能力十分殷切,她又信賴帝師張居正。所以,張居正可以在不受制肘的情況下專斷行事,直接到他死去。明朝萬曆後的泰昌、天啟、崇禎都是成年人稱帝,他們的首輔大臣們,就只能唯唯諾諾,即使有主見,也不能無所制肘的行事了。他們也就無法顯示張居正那樣獨斷專行的能力了。比如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