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鄭的打工生活
-
2 # 螞蟻小世界
在三國,諸葛亮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再整個歷史上,諸葛亮是最大的贏家,在三國司馬懿取得的是暫時的勝利,而諸葛亮卻是最大的最長久的勝利,諸葛亮被後人稱作“智聖”是智慧的化身,他的故事家戶喻曉,在歷史上,論名氣諸葛亮可以說是數一數二,所以諸葛亮是三國最大的贏家,更是歷史上的贏家!
-
3 # 沒事鬧著玩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諸葛亮成了,匡扶漢室了,也不一定能像現在一樣人人崇拜的!有遺憾,才能給人想象的空間
曹操
曹操不僅是一個政治家、戰略家,還是個在文學史佔重要地位的文學家,僅從這一點看,劉備、孫權似乎有所不如。
曹操的形象在民間之所以白臉小丑出現,很大程度是拜《三國演義》所賜。在強調正統的時代,曹操以殘忍手段對待漢獻帝(主要是軟禁,加上根除獻帝身邊的反曹勢力毫不手軟,如對獻帝的皇后)受到後代文人的指責不可避免,但到今天,曹操統一北方的實力在當時無人能敵。
應該說,從郭老首替曹操寫翻案文章後,曹操的成就在學術界基本已經得到肯定,所以不再多展開。
劉備
歷史上的劉備,其實是一個經常領兵衝鋒在第一線的軍事家,而絕非如《三國演義》所謂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最典型的是赤壁之戰,劉備親自領軍參戰,但當是擔任側翼掩護作用,因為主力是周瑜的三萬軍隊。即便是在三顧草廬之後,劉備亦經常把諸葛亮扔在家中而四出征伐,這一點後面還會論及。
但劉備的軍功委實說不上赫赫,他的最得意之作即是取蜀川、下漢中兩役。前者有法正為謀士,但損失了龐統;後者老將黃忠戰功卓著,劉備主要是指揮作戰。其餘戰役,他屢屢敗走、寄人籬下,這在《三國演義》中也有詳細介紹。
不過,劉備卻是從社會的最底層一級級白手起家的,三國君主中他身份最低微(曹氏家族勢力龐大,且有夏侯氏為親;孫氏家族在江東也可算是一霸的地頭蛇性質),能夠成三國霸主之一,殊為不易。從這一點看,儘管西蜀擁有的人才數量最少,但劉備招引人才、吸納人才的水準絕不在曹、孫之下。
個人以為,劉備的最大失誤處,在於傾全國之力以攻東吳。劉備攻東吳,正說明他放眼的是全國,看到曹操力不可敵,唯有取東南江山才足以北上和曹操一決。但一出兵後,就發現東吳的實力其實超出其想像,就此陷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地步,最後被陸遜一舉擊潰,無奈。
孫權
如前所說,孫氏家族在當地屬於地頭蛇性質。孫堅看上了當地的美女吳氏(即後來的吳夫人),但吳氏親戚認為孫堅名聲不好而反對,而吳氏擔心惹禍上身而同意,所以馬植傑先生在《三國史》中說多少帶有逼婚性質。
孫權的功業,在於開創了孫吳政權和以陸、顧為首的吳地大姓之間同心協力的新局面,從而也就開創了孫吳政權獨霸東南的新局面。陸遜家族一共出了十多個將軍、封侯者,陸遜和他的兒子陸抗相繼成為孫吳國家的軍事中流砥柱,陸遜本人還一身兼上大將軍和丞相、孫吳的最高軍職和文職於一身。但孫權後期,對吳地大姓多有打擊,陸遜就是被他逼問而死。
此外,孫權在三國外交中,手段最為靈活,這也是被後人指為不堅定的來由。其實這也是不得己的孫權難處所在,他不能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又不能像劉備那樣號稱皇叔,在一個以正統為至高無上的社會,他要獨霸江東則不得不忍辱負重,時而在赤壁戰中堅決抗曹,時而在劉備兵戈相向時稱臣曹丕。
外無合適的名號以服眾,內有江東土著勢力的融合難題,這是孫權面臨的兩大困境,但他都解決得非常棒。這也是“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稱讚所在。
最後插一句,草船借箭是孫權的傑作,斬華雄是孫堅的軍功,都被羅貫中先生移花接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