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傾嫣baby

    一、概念

    1.先從概念著手,資料分析的知識可以用“很少”來形容。主要是比重、環比、同比、增長等等,概念數量不多。但這些概念需要什麼條件、公式及其變形公式都是怎樣的,一定要非常熟悉,如果這些內容在考試的時候看到都要一愣,那根本談不上解題速度了。

    2.例如求2016年的量,顯然題目不會直接給出,那麼給環比怎麼算、給同比怎麼算,給增長率怎麼算,需要從材料中找哪些量才能計算出來,在考試前,這一項基本功需要非常熟練。

    3.看到題目,所需的條件,計算步驟自然而然就反應出來了。做到這點也不難,剛開始解題一定是慢的,這個不用在意,練習中不斷鞏固這個知識,十幾道類似題目之後就對某個概念及其周邊內容很熟悉了。很多考生剛瞭解概念後就求速度,根本沒有給大腦留出適應、實踐新思路的時間,因此總是在原來的水平徘徊。

    二、定位

    1.關鍵詞在題目中先確定好,再到材料中尋找。這有一定的技巧性,定位要與材料相適應,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例如可能存在年份、行業、機構,要從材料劃分來定位。如果材料各段按照2014、2015、2016來分,那麼顯然先定位年份,這樣做可以把搜尋範圍縮小到一段當中;如果材料按照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來分,顯然先定位行業,這樣搜尋範圍同樣縮小到一段當中。以此類推,再搜尋,再縮小範圍。

    2.而且資料分析的題目往往使用的材料不重合,也就是說,第2題往往用不到第1題的材料,這樣搜尋的範圍越來越小,做題會越來越順。

    定位後,可以用尺子、橡皮或者筆帽等停留在那段文字下面,做完這道題目再移開。儘量不用手指也不要不做標記,自己試一下單手列式,實際上是為了降低速度。

    三、速算

    1.具體題目的速算,前與概念緊密結合,後與選項密不可分。

    概念的熟練程度決定列式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式子變形。備考中如果算的慢,請先回去看一下這個概念的整個內容,不怕浪費時間,因為提高才是目的,多次反覆比一次記憶還要好,要提醒自己多用就會熟練。

    2.選項之間差異大小決定速算的種類與取捨。基本原則是“列而不算,算則從簡”,就是說,列完式子之後不要急於計算,看看有沒有速算方法,而這個速算方法是要結合選項來確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幫助熱火晉級總決賽的兩位白人射手,為何遇到湖人就徹底啞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