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爺
-
2 # 李蘭頌
【考試教育類話題】
謝邀。傳媒藝考生的聲音魅力,如何貫穿藝考考場?這之中對應詞是藝考和考場,一般是在提前招生中出現;可以肯定,聲音魅力大多由於訓練有素,而考官中自有名家把關,究竟聽到怎樣的聲音達到貫穿?也許就不存在。
也可以說,聲音再有魅力,如何貫穿考場,讓考生完全控制了考試時間節奏;初試、複試、三試,頂多兩次涉及朗誦,時間長度一次三五分鐘,貫穿一定屬於奢求,何況朗誦佔藝考比例不大,播音主持等考三五分鐘足矣。
一年一度的藝術類院校招生考試和藝術特長生考試已經接近尾聲;其中,有一部分考試必然過朗誦關。 朗誦者對作品的理解程度,決定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一一基本維度。這裡,由李又然詩作《我也喜歡》闡釋藝考朗誦。
需要明確的是,在有朗誦完好訓練足可以參加藝考的情況下,選擇作品的至關重要。 所以要問朗誦什麼又怎樣朗誦,關鍵之一是如何選擇作品。許多人以為,關鍵是朗誦者,而文字在其次。推薦試讀這首詩叫《我也喜歡》。
這首詩原載於《黑龍江日報·天鵝》(1982年8月22日第三版)。後以《李又然遺作:我也喜歡》為題刊載於《新觀察》綜合性半月刊(1985年1月10日第1期·總第345號)。這首詩較適合藝考朗誦(編導或播音主持專業):
首先是時長。有一些朗誦,通常在初試,要求考生最長不過朗誦2分鐘。三言兩語,當然不行;但是2分鐘,實際已經夠長度了,有時候考生朗誦不到2分鐘,主考老師就已經分出仲伯,看出考生大概潛質。朗誦並非僅考朗誦。
其次是體裁。小說、散文、詩歌,寓言故事、戲劇片斷、本人習作⋯⋯ 當然沒有限制,都可以選用為考試時的朗誦作品。但是,選擇古詩詞,對於沒學過或學偏頗者來講,無疑是在向朗誦大師們挑戰,過關也難。實在別傻大膽。
再次是題材。重大題材、課本教材,就其思想性、藝術性而言,絕無問題。但是一般來說此一類作品大多有朗誦大師的音像製品,耳熟能詳,家喻戶曉。考生的朗誦,也存在冒險。 這當然要因人而宜,沒有硬性的規定和標準。
《我也喜歡》一詩的作者像考慮到以上三個要點的基礎上,我本人的建議是:作品可以是名家的,但必須是名家微雕一般的上品,有生活的情趣和明晰的哲理;朗誦者考試時一定要融入作品之中去,才有可能引起主考老師注意,增加一定的特殊印象。
正所謂:清新得能喚醒耳朵,動情得能觸及心靈⋯⋯在藝術類院校招生考試和藝術特長生考試中,選擇怎樣的朗誦文字為最佳呢?例如,選擇托爾斯泰的微型小說《跳水》,為了控制在2分鐘以內朗誦完畢,砍去了作品的一半。
而剩下的一半呢,至少有船長和他的兒子、船員們、猴子,用眼睛閱讀小說本不難,朗誦者就遇到障礙了,情感投入和轉移更難,無法交待清楚人物和人物關係。對第一次聽這篇小說的人包括考試老師一一這怎麼說都不適合⋯⋯
在真正的朗誦考試中貫穿,早有教授披露說,除考表演有朗誦外,考戲劇影視編導等也考朗誦:一是考精神面貌和狀態,過於投入並無真情;二是考生活常態的容貌和裝束;三是考語言表達的一般情況,無須公式化表演。
回覆列表
要特別,只有細分哪些是自己優勢部分,哪些不是,先了解清楚自己優勢劣勢,然後選定一個自己擅長的藍海領域盡情發揮才能事半功倍,不然在大眾都競爭的環境競爭中,既是擠破頭皮也是無濟於事。我們常講的不對稱競爭就是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