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
2 # yht302
個人覺得應該多歸結於三方面的因素:首先,不排除近親結婚造成的因素在裡面,世間萬物凡有生命的,都要遵循自然遺傳規律,方能生生不息而茁壯生長。古代皇親國戚崇尚親上加親,不是表哥表妹就是什麼的親戚,甚至亂倫淫穢不堪,生出來的娃兒不是先天畸形就是家族遺傳病頻頻,所以即便活下來,身體底子在那的,當然不會長命。其次,宮廷勾心鬥角,不擇手段謀權上位的比比皆是,一旦聽說競爭對手懷孕了就會擔心日後影響到自己的實力更迭,所以,暗中下藥的,出陰招索人命的,在娃娃還沒出生之前就被偷偷餵了慢性毒藥的肯定是防不勝防,,你說在這樣環境下出生的嬰兒能健康麼?比起現代人,定期產檢,科學的優生優育差別不是點吧點吧的哦!最後還有,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和發達,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這裡不再囉嗦!
其實,各個朝代都有很多皇子夭亡的情況出現。清代時期,其實沒有多少近親通婚的事例。清朝有九大權族,僅“王”系就有63個分支,皇帝要與三等親女性親屬結合的機率實際上是非常小的,所以“近親結婚”說不通。
目前史學界對這種現象,一般總結為三大原因:
1.醫學水平限制
到了今天,很多幼兒疾病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是在數百年前的清代,醫學水準尚不發達,相應的藥品也沒有被研發出來。而有些疾病卻是幼兒高發,如百日咳、猩紅熱、水痘、疹,當然也包括過敏等等。
那個時代,就算有了準確的診斷,但沒有抗生素,而且也難以測試人體對藥物的過敏性,即藥物可能對症,但不對人。我們到今天,使用很多藥物還要做過敏測試,清代哪有這樣的條件。
另外,如果是常人家的孩子,醫生藝高膽大,也可以使用“偏方”來進行醫治。但涉及到皇族,即使對症,醫生也不敢輕易用藥,尤其是那些“偏方”。
看過電視劇《大宅門》,裡面有一個情節,沈樹仁給慈禧治病,來向白家求借“八寶”時說,"這個病換個什麼人得,我也敢說三劑湯藥保好,可不行啊,萬一出點兒事兒,我還一大家子人吶!"所以他給慈禧開方子,不過是“平和”“點綴”的藥物罷了。
也正因如此,很多皇子就是活活被耽誤了。
2.文化傾向限制
很多人受電影、電視劇的誤導,以為那些漢族太醫包攬了皇庭的健康問題。但事實上,由於民族分歧,皇族並沒有那樣委以漢官太醫重任,而是能靠滿醫就靠滿醫。
我們都知道,滿族的醫學水平是不如漢族的,他們治來治去治不好,這才交給漢族醫官,因此,也會造成患者病程進一步發展。
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裡就有相關描述,溥儀有一次生病,滿族醫官治不好,直到最後請出了溥儀的老師朱益藩才算治癒,差點耽誤了。
還有同治皇帝時的《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記載,剛開始都是滿醫治療。
另外,清廷皇族一貫迷信,生病之後最先想到的不是醫生,而是讓和尚、喇嘛來作法驅邪——所以說迷信害人啊。
3.派系內部鬥爭
這跟普通的“宮鬥”又有不同。很多人設想的,妃嬪之間暗鬥其實不存在。畢竟長幼有序,年齒排資,戕害幼年皇子幾乎沒有多大意義,做這種事弊大於利,划不來。
主要是太醫之間的爭鬥,或與官僚派閥有關。
舉個例子,《神醫喜來樂》那樣,明知道喜來樂有治病的本事,但王天和百般阻攔,用意很明顯,我治不好,也不能讓別人治好,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這樣一來,皇子們的小命就不太容易保得住了。
也難怪劉子鸞說,“願生不復帝王家”。夠倒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