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林

    在中國,人文意義上的南方地區常指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特別是六南方言區,如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臺灣,江西等。不知您所說的長江以南和以北是不是這個概念。

    同一地域裡出現“十里不同音“原因,個人認為是人口遷徙造成的和地理上原因造成的。

    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人口相對稠密,但因戰亂等原因,中國歷史上出現過6次大的人口遷移。遷徙目的地基本集中在南方地區。總的來說,黃河流域的人口遷徙到長江流域,長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遷徙。

    而移民一般多以家族,同鄉為單位聚集。舉個例子,山西人定居在山腳,河南人定居在山坳,隨同處一座大山,但使用的語言上卻並不相同。

    另外,南方多山,交通相對北方的平原存在諸多的不便,交通的阻隔形成了天然的文化屏障,同樣也影響了各地語言的交流,所以出現了“十里不同音”。

    “十里不同音”並不是南方獨有的現象,北方地區也存在這種情況,形成原因不是交通的問題,而是移民的出現。舉個例子,北方城市天津,天津話其實就是一個方言孤島。

    為什麼這麼說,天津歷史上就是個移民城市。在這座城市裡,你可以聽到6種方言。

    由於(1)即天津方言區,它的東南西三面都被靜海方言區包圍著,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就為“方言島”。所謂方言島是外來的方言勢力佔據原來某方言區,形成被原來方言區域包圍著的獨立的方言孤島。

    全國這種例子不少,大都因移民所致。北方方言區內最著名的方言島是承德,它距離北京近二百公里,但居民說純北京話,就是由於康熙時興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大批供奉、保衛人員移住該地,定居下來,以致壓倒原來居民所說方言,使之同化於北京話,因此承德形成一方言島。

    所以說,有移民的地方就會出現”十里不同音“的情況。

  • 2 # 鳥言夷面

    因為長江以北屬於華夏文化領域,華夏文化大同小異,相互之間不影響交流。

    長江以南屬於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眾多越族支系 ,《呂氏春秋》統稱這些越族諸部為"百越"。

    不同越族之間也是雞同鴨講,吳越人說吳語聽不懂閩越人說的閩南話,閩越人說著閩南語聽不懂南越人說的粵語……丘陵之地很容易分割形成不同的部落種群。

  • 3 # 孫澈虛

    就像同一物種因為地理分隔,基因差異會變大,慢慢分化為不同亞種,再分化為不同物種。

    語言也有這種現象,在沒有無線電遠端交流的前提下,如果人口不流動,同一種語言在各地域自然發展,這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會變大,慢慢分化。

    如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分開時間不久,就有了明顯差異。

    遠古漢語從古羌語分化出來,由於地理分隔,漢語人群和古羌語人群交流減少,漢語和古羌語變成了兩種語言。

    漢語自身也因為諸夏族群的擴張,不同地域間的漢語差異增大,形成了漢語方言。

    周代把周國的漢語作為各諸侯國通用的語言,稱為雅言。孔子周遊列國時說的不是魯國話,而是周國話。

    現代的北方官話形成於金元時期,北方戰亂不斷,人口無法在家鄉安居樂業,不斷遷徙逃亡。北方往往一個地方來自各個方言區的人都有,這時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語言交流,官話就這樣出現了。

    北方的山西因為地形原因,地域封閉,人口比較穩定,較多保留了原本山西話的特徵,成為了北方唯一保留了入聲的方言區。

    東南地區受戰亂影響相對較少,人口穩定,也較多保留了原本的漢語方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軾在密州共創作了多少詩篇?你記得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