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你等等我

    1.從高中到大學以至時下的網路中,對此的解釋總覺似是而非,總覺隔靴撓癢,也總覺得是時下的語文老師對漢字文化的瞭解不夠深入所致,難道他們看不出,這是魯迅先生對中國古代文辭手法的繼承和創新麼?

    2.文以載道,古今中外的科技文獻、時政資料,在講道理、擺事實的時候,力求準確明瞭,力避似是而非,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你說分子“大約的確”是由原子構成的,不僅是語病,你載的道都會讓人開始懷疑,讓人莫衷一是。

    3.小說是文藝體裁,說小類大、說小類多、說物類心、類事、類理,為了讓這種類比更有藝術感染力,小說家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多段落、多章節,反覆摹寫一個人物、事情,猶如詩經中大段落的迴圈詠歎,不僅沒有人指摘其語義重複,反倒是增加了藝術感染力。

    4.但文藝體裁也並是所有事物都需要用文字反覆類比,好多時候,惜墨如金更有感染力、藝術性,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互文”修辭手法。

    5.互文,也叫互辭,或叫互文見義,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作用: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動,引發讀者興趣。

    例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秦時明月漢時關;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僮僕歡迎,稚子候門;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以上示例,都只有互文地理解,才更有意味,否則,多數文句語義不定,甚至有語病。

    語言的發展,來到今天,有些互文的用法已成了信手拈來的詞語而不自覺了,例如:鶯歌燕舞、鶯聲燕語、奼紫嫣紅、朝暉夕陰、朝秦暮楚、秦磚漢瓦、惹是生非

    6.魯迅先生在這裡是說:

    鑑於孔乙己個人的行狀和嚴酷的社會現實,大約地說,他確實死了,無可奈何花落去,我心裡有點沉重和傷感…

    鑑於孔乙己個人的行狀和嚴酷的社會現實,確實地說,他大約死了,但願相識燕歸來,我心裡有點憐惜和惆悵…

    以上也只是對先生心理狀態的簡單列舉,但魯迅簡單地互文了兩個副詞,省去了大塊文字後,卻使先生的矛盾心理躍然紙上,讓讀者如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般,體味到一干零一個孔乙己,否則,添寫十頁也不能說盡先生心中的感受。

    意味沉厚、發人深省若此,真是大筆如椽,吞吐不盡。

    在副詞中使用互文的手法,晏殊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已初露端倪,魯迅先生似乎信手拈來,但卻幹字難換,因而是先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繼承,對於白話文學,更是一個創舉。

    魯迅能稱文豪,不是憑你我他說了算的。

  • 2 # 文字長廊

    這一句話的核心意思是“孔乙己的確死了”.“的確”是對“孔乙己死了”作的肯定,說明在那種殘酷無情的社會現狀下,孔乙己無力維生,肯定無法活下去。

    而“大約”又是作者對“孔乙己的確死了”的一種揣測.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其實作者是抱有一絲幻想,希望孔乙己能活下來的。嘆惜孔乙己不在這世界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生日送什麼禮物才會讓她覺得你不是直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