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裡小白龍7098
-
2 # 紫翹
元 結:右溪記 ①
【原文】
道州城西百餘步②,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③。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④,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⑤。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⑨,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⑥,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俾形勝⑦。為溪在置州右⑧,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⑨,彰示來者。
【註釋】
① 本文寫於唐代宗永泰、大曆年間。右溪:唐時在道州城西,道州的治所在今湖南道縣。
② 步:長度單位,舊制以營造尺五尺為一步。
④ 攲(qī期)嵌盤屈:形容怪石的各種形態。鼓,傾斜。嵌,凹陷。盤屈,盤繞彎曲,這裡形容石頭形狀極不規則。
⑤ 激注:激盪傾注。
⑥ 蕪穢:指雜亂的草木。
⑦俾(bǐ比)為亭宇:使蕪穢之地變為亭臺和屋宇。俾,使。
⑨ 銘:古代常刻銘於碑石或器物,或以稱功德,或以申鑑戒,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品讀】
山水景緻的清幽秀麗,落拓文士的失意寡歡,歷代山水小品將兩者之間無緣道是緣的情感糾結體現得淋漓盡致。好山水者,多鬱郁不得志;好山水者,多滿懷情致;好山水者,多品格高潔;好山水者,在高山水流中盪滌著紅塵紛擾,是放下,是守護,亦是無奈之舉吧。
中唐散文家、詩人元結情形如是。《四庫全書·次山集提要》中對他評述道:“然制行高潔,而深抱憫時憂國之心;文章戛戛自異,變排偶綺靡之習。”元結詩文犀利精悍,古樸真切,繪形逼真,意氣激盪,雄偉剛峻,有人將他看作韓柳古文運動的先驅者,肯定了其文學成就和文學高度,以及對中國文學發展的貢獻。
《右溪記》是元結散文名篇。既展現了他熱愛山水的逸然情趣,又寄託了其心事落寞的寡合情懷。清溪是一條無名的小溪,因為它的僻幽清靜,作者決定尋幽探勝一番。文中寫“水抵兩岸”“清流觸石”,溪水湍急而激盪;寫“悉皆怪石”“不可名狀”,石頭光怪嶙峋、千姿百態;寫“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水道翠竹懷抱、佳木叢生,一派蔥蘢蓊鬱的靜謐幽美,清峻幽峭中凸顯悠然出塵的潔淨感。遂修亭建閣,培植樹木花草,刻碑立記,道明“右溪”源來。
清溪身在深山無人識,若是落在鄉野田間,又或城鎮鬧市中,必是人們喜愛之地。作者巧妙地設定了假想構思,寫溪小、石怪、水激、木鬱、竹陰的相互交映,突出山水秀,展顏環境清,是為人景合一的真實寫照。襯托出一種孤寂、清疏、高潔,遠離囂喧吵鬧的出世姿態和自愛品格。其不被世人所知曉,許是不被重視的緣故吧?作者這種伏線的寓意,頗為巧妙。
這篇文章短小精湛,輕巧新穎,文筆凝練,寥寥百餘字,卻概述了不同凡響的山水景緻。都道山水多情,文人亦是更多情了。
回覆列表
《右溪記》出自《元次山集》,作者元結呢是唐朝人士。《右溪記》主要描寫了右溪的自然風光,然後順便借山水之情抒發下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鬱悶之情。
右溪是一條小溪的名字,座標唐朝道州城西,元結去道州任官時曾經對這條小溪進行了修葺,還給起了名,叫右溪。《右溪記》全文大概百來字,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是對右溪的環境描寫:“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壯”。第二層感嘆石溪不被世人欣賞:“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這其實也是借小溪的無人欣賞表達自己的無人欣賞。
懷才不遇啊,百分之八十的詩人都會有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