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伴長隨1

    年畫富含人們的智慧,也反應出人們對新生活的渴望,用誇張,細膩的手法,形象地畫出碩果累累豐收的景象,畫出胖娃抱魚--年年有餘的美好心願,畫出善財童子賀喜,畫出老壽星拜壽,畫出許許多多幸福生活的年畫,滿滿的祝福,滿滿的欣喜,預示著明年會更好!

  • 2 # 齊翔閣

    民俗文化即人民大眾接受的,有美好願意望,有祈求福祿壽喜財,富貴平安吉祥如意的畫幅,年畫也滿足人們的各種寄託的需要,大俗即大雅。

  • 3 # 獅峰山下悅龍井

    見仁見智,喜歡民俗的自然會貼,老百姓貼了也是尋求一種心理上的安慰,這是文化的傳承,並不能歸併於迷信一類,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

    教育到位了,文化傳播到位了,華夏文明才有發展的空間

  • 4 # 香漫寶居

    年畫,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的彰顯。富含了喜慶豐收,和人們,對來年生活的美好的嚮往。既然是文化的傳承,就應該保持他的原味,主題意旨不要做太大的改變。雖然新文化,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衝擊。但還有許多的人,對我們的古老傳承,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和信心。所以,年畫,只要做工優良,寓意深厚,能提現傳統文化的特色,達到人們的審美度,能展現華人,對生活和生命,獨特的思考和感受。具備了這些優點,我想,年畫走進新年俗場景,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當然,這就要求我們,務必要盡心盡力。儘量達到盡善盡美。這樣,既能讓年畫,順利的走向市場。又得以讓她傳承下來。我們做古文化傳承的,不能只想到利益。還要關心她的興衰。就是說,我們對她,能否更好的流傳下來,負有一定的責任。只有用這樣的心態去做,才能把她做好!做大!你才能,在今天的大市場中,站穩腳跟,勝券在握!不要滿腦子都是利益。單純的功利動機下,出不來什麼好東西。最後,肯定被淘汰!

  • 5 # 得得齋

    本人主要寫點詩詞,塗鴉幾筆書法,票友級的愛好者。勉為其難,講幾點粗淺看去。

    文化也好,產品也好,想要走進千家萬戶,市場問題很重要。

    想想過去,經濟落後,物資缺乏,小小年畫卻是普通老百姓過年趕集必買之年貨,請回家,按不同內容,或貼於大門,或貼於中堂,或貼於床頭。喜聞樂見,又必不可少。

    反觀現在,人口多了,經濟富裕了,買的人卻少了。普遍的,一幅對聯,兩個福字,就是全部了。

    箇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傳統文化缺失。不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了,傳統文化弱化了。經濟和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兩條腿,缺一不可謂之強國。經濟這條腿已經很強了,文化這條腿沒跟上。

    2、庭院文化式微。工業化的發展導致城市化,庭院逐漸消失。傳統意義上的大門、廚房都變了,想貼也沒地兒貼。裝修很豪華了,想貼也沒地兒貼了。

    3、移民成為常態。工業化的推進,移民不可避免。工業化程序中,有知識有文化的新生代都進城了,廣大農村和小城鎮只剩留守老人和兒童,家的概念弱化了。

    4、營銷模式老化。年畫市場區域化侷限性嚴重,輻射面小,造成想買的買不著,想賣的賣不掉。

    5、創作隊伍萎縮。隨著受眾減少,銷量下滑,經濟效益肯定不大,自然造成年畫創作隊伍萎縮。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難度較大,時間也會稍長,不會一蹴而就。

    一是國家層面的重視。輿論引導,政策扶持,非遺保護,產業振興。

    二是行業自身的努力。提高質量,創新內容,擴大隊伍,行業自救。讓人們喜愛,想買,買的起,買的著。

    昨夜鳳陽大雪,氣溫陡降,臨屏打字不易。本想展開詳說,罷了,就此打住。

    (如下有兩幅鳳陽鳳畫,朋友所畫。鳳畫是安徽鳳陽民間美術,六百多年曆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戰場》裡的年獸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