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李少俠

    目前,心理疾病有個診治特點:未治率高,能真正進行心理疾病診斷、救治的患者很少。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還得歸咎於人們對精神心理障礙的偏見這種偏見導致病人和病人家屬有“病恥感”,很多患者即使知道自己心理有了問題也不找專業醫生進行就診,這就導致了他們誤診率、誤治率提高,規範診治率降低,繼而加重了心理疾病對他們的危害。

    因此,學習精神心理學知識,減少病恥感,顯得尤為重要。其實,有了精神心理疾病沒必要感到恥辱,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樣,是可防可控的。公眾意識提高了,歧視也就不存在了。這樣,患有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的患者才會及時就診,早治療才能早康復。

    那些有抑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心理障礙的患者都應該及時就診。要知道,絕大多數心理疾病透過早期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康復治療等綜合治療方式都是可以獲得臨床康復的!

    另外,當我們對精神心理疾病知識有了正確的認識後,不僅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關鍵的是可以預防。

    透過學習心理知識,我們知道怎麼和人相處、怎麼認識社會、怎麼應對壓力......那麼,在之後的社會生活和人生道路上,即使遇到了挫折和壓力,我們也懂得怎麼去解決,精神心理疾病的誘發因素將大大減低。

  • 2 # 全乙枝

    從有形的才到無形的,從低階的才到高階的!先身體才到心理,同理,存藥廢(中)醫之論,就是因為肉眼看不到五行陰陽!

  • 3 # 愈見心理研習社

    1.心理疾病的汙名化

    跟人方面:很多人覺得去看心理疾病說明自己有“精神病”了,自己沒有精神病,所以不需要看心理醫生。

    社會方面:抑鬱?還不就是矯情,富貴病!燥鬱?那你可得離他遠點,萬一在自殺在傷到你,還不用負責!強迫?多大點事啊,誰還沒點強迫啊,你這是負責人的表現

    2.自欺欺人的心態

    感冒?沒事,吃點藥就好了。心理疾病?沒事,又死不了人,多大點事啊!感冒可能確實簡單的OTC藥物就能治療,但心理疾病未必,即使心理疾病可以自愈,但是自愈的週期也可能非常長。

    心理學的科普程度遠沒有達到街頭百姓都熟知的地步,大多數人都是一知半解,完全沒有做心理診斷的能力。很多人覺得心理疾病太丟人,不肯承認,自欺欺人認為不去管它,自己就能好。結果越拖越嚴重,最終造成很多悲劇。

    3.對諮詢效果缺乏信心

    諮詢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把大部分想要進行心理諮詢的人拒之門外,諮詢費用貴,諮詢週期長,而最後能不能治好,多長時間能治好還是未知數?!這種不確定感和悲觀心態,減少了大家對心理諮詢的投入程度。

    4.社會監督缺失

    醫院雖然也不能保證所有疾病都能治好,甚至做手術之前還需要先簽一份風險說明,但大家普遍對醫院還是有信心的。至少可以對本地醫院沒信心,也可以去省會三甲醫院找主治醫師。可心理諮詢的等級評定是不確定的。花錢越多效果越好嗎?並沒有確定的答案。

    醫院如果出了問題,就是醫療事故,有統一的監管標準和機制,雖然平民百姓也聽不懂,但多少是有點信心的。心理諮詢本身就有保密原則,你的病情情況可能並不想對外說,那麼如果諮詢師水平不足,或者治療方式不合適,怎麼監督?如何投訴?出現問題如何賠付?社會監督的缺失和不重視,是心理發展的大忌啊!

    市場魚龍混雜,最後劣幣驅逐良幣。好的心理諮詢師更稀缺,最終受害的還是普通群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