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鸝小屋
-
2 # 柳暗花明美文苑
看到這個題目,自然而然會聯想到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透過描述觀看移步換形,千姿百態的廬山風景,闡述了為人處世的哲理:因每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大相徑庭。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給別人講道理,你是旁觀者。與自己沒有什麼利害關係,可以置身度外,理性分析,冷靜思考。因而,你可以思路清晰,侃侃而談。你公平公正、客觀理性的勸說,別人聽著舒服,自然容易接受。
事不關己,給別人講道理容易。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關己則亂。你往往深陷其中,苦苦糾纏,不能自拔。置身事外時,你只是就事論事,沒有切身感受當事人的情感。輪到自己面對時,再淺顯的道理都搞不清楚了。你會設身處地考慮方方面面,感性影響了理性。有時候道理明白了,依然難以取捨決斷。
瞭解別人是聰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你要面對的是自己,其實,我們很多時候並不瞭解自己。知人難,知己更難。在對待自己時,可以換位思考。把自己作為旁觀者,客觀分析問題,找出癥結所在,從邏輯上說服自己。最終做出決斷,走出矛盾糾結,走出陰影,走向燦爛的明天。
有部電影的海報題目就是“學了無數的道理,為啥還過不好自己的人生”,已是流行熱詞。是啊,“道理”滿天飛,講給別人頭頭是道,自己遇到反倒無所適從了呢?
我們聽過說過很多道理,但是這些道理如果只是聽到說過,跟自己的實踐沒有丁點關係,成了空談,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世界在變,人心也在變,境況也在變。所以只有不斷修正自己的看法,找到真正的道理,才能讓自己知行合一。
這裡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地方:
1,網路時代資訊爆炸,“道理”滿天飛,本身就有問題,一時真假難辨,是非不明,當是“常理”,由於認知深淺,經歷不同,感受不同等等原因,人云亦云,很多“道理”不一定是道理,特別是不一定是適合你的道理。
2,過去我們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很簡單,那是賢哲們把正確的東西總結出來,推廣開來,大家都知道哪對哪錯,即使心術不端的也不敢張揚,因為人人心裡有是非,道理即是“公理”。“道理”滿天飛,知淺知深德厚德薄,真正的道理淹沒在鋪天蓋地的所謂“道理”之中,有沒有慧眼識別出真的道理出來?而且,公理是大家共同遵守的準則,指明瞭大方向,但有時解決不了個人的具體問題。
3,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經常看到各種“道理”南轅北轍驢唇不對馬嘴,想學真正道理的人,如果沒有判斷力,自然無所適從,如果學會了“負能量”的所謂“道理”,弄不好還會於己不利於人有害,學不如不學。
4,現在似乎很懂道理的“大家”們都不發聲了,多是一幫“草民”在那兒信口開河,其實有的有點兒道理,有的沒有一點時代道理和時代正氣,真的道理不是沒有,可這眼花繚亂哪裡去尋,學的是不是真的道理?還是學雜了,真東西沒學到手,沒用的學了一堆?
5,我覺得,真正紮紮實實做人做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人,最主要的,在遵守公理的同時,還得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個人道理”,按照自己的道理,認真規劃自己人生,每個人的學識經歷職業不同,適合他發展的“道理”也不會完全相同,只要是適合自己生存發展,有利於自己人生規劃的道理,都是有用的道理。
道理是有數的,無數的不是道理,想學無數道理的那是不懂道理。煙海飄渺之中,真的太需要高人出場,幫助人們理清哪個才是你需要的真正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