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陳中思

    立德樹人的提法太籠統,更合乎實際的提法應該是給孩子打好做好人好公民的基礎,或者是把每一個人都培養成好人好公民。如何通過教育讓孩子打好做好人好公民的基礎呢?根據本人長期的研究和系列文書稿中的思想觀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改變基礎教育的方向,恢復基礎教育的本質,由應試教育和只教知道就行了的知識變革為育人教育,既將基礎教育變革為以培養孩子的“意識-內在素質”為主的教育;二是,對超越孩子認知能力的知識教育要減時間、減課時、減難度、減複雜、減作業、減做題、減考試,在“減”的前提下和基礎上,設定和規制要讓孩子具備的“意識-內在素質”相應的課時;三是,所有的校長都必須改變教育理念,由“教育就是教知識的教育”“教育就是為了把知識轉化為分的教育”“教育就是為了考大學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改變為“教育為育人”的教育理念,校長應該在這一教育理念的導向作用下,向教育家方向發展;四是,我們的教師既要會上知識課,也要會上育人課,在上育人課的過程中,改變教書匠的身份,讓自己成為育人先生;五是,廢除高考制度,不要再讓高考成為決定教育性質的指揮棒,切斷高考指揮棒對基礎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指向和決定作用,剷除高考對育人教育的障礙和阻力作用;六是,在廢除高考制度的前提下,在基礎教育中實施學分制教育模式,以學分來招錄大學生,建立起全新的教育形態。有了這樣的教育形態,基礎教育的育人本質和育人功能就能得到體現、保障和發揮,對孩子進行“意識-內在素質”的教育就會發生效率,就能把走進大學走向社會的青年培養成好人好公民,也就達到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 2 # 張生談教育

    一、社群溝通聯動

    家庭是學校品德教育的後方,社會是學校品德教育的試金石。學校在實施美德教育的過程中,也要重點關注向家庭、社會的擴張、多面手、社會溝通交流。以家長學校、家長會、家庭訪問、問卷調查、公開郵箱(電話)等形式,收集有關家庭和學校品德教育事業的社會意見和建議,確保家校間教育共識,擴大品德教育事業的社會輻射範圍,使學校品德教育事業朝著理想的方向執行。

    二、班組課堂教學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是形成學生美好品德的重要場所。在課堂上以美德教育學生,推進班級自律管理是理想的教育戰略。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教育民主,營造寬鬆、和諧、開放的班級教育環境,使德育課程成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導、積極參與的過程,成為師生之間雙向交流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班級文化使學生們可以自己醞釀討論;課堂日常工作讓學生自己管理分工。課堂存在問題學生自己發現並解決.在學生培養課程文化的過程中,培養心靈,收集心靈,提高自信,培養自我管理過程中作為人的尊嚴感、道德感、責任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自我修養,自我完成,健康成長。

    三、學科教育滲透

    學科教育有豐富的美德教育資源。在人文教育中,把愛國、靈感、感恩、生存、生命等教育放在第一位,激發學生對祖國愛、故鄉、老師、自強等的美好感情,讓學生了解生活,瞭解社會,感受生活,培養生存和生命,珍惜生命.在自然學科教育中,教師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根據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科的優勢,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真正的知識,在實踐中嚐到成功,在思考中啟用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習慣,糾正學習態度,指導學習方法,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人文素養

  • 3 # 法理基礎

    “立德樹人”,我個人理解,就是立“美”德,樹“好”人。如果一個人有了美好的品德,自然而然就是一個好人。

    那麼,又如何進行美德教育呢?

    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我認為應通過以下五個途徑來傳遞美德教育的正能量。

    途徑1:主題教育體驗

    “教會學生做人”是美德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美德教育不能只是苦口婆心式的“言傳”,而是要在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中“身教”。在學校教育裡,“主題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美德教育途徑。它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行為表現,有針對性的將孝道、感恩、禮儀、勵志等美德教育主題寓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自己去體驗和感悟,以達到修正學生品行,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的目的。主題教育一般一至兩個月開展一個主題,開展方式可通過演講比賽、徵文大賽、主題班(隊)會、班級論壇、講故事、演情景劇、寫主題週記、佈置家庭實踐作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

    途徑2:學科教學滲透

    學科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美德教育資源。在人文學科教學中,可把愛國、勵志、感恩、生存、生命等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感恩師長、自主自強等方面的美好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讓學生了解人生、認識社會、感受生活、增長生存、珍愛生命…… 在自然學科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可根據學生特點,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啟用思維,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指導學習方法,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學生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獲得人文素養、道德素養的提升。

    途徑3:班級管理自悟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是學生美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場所。在班級中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推行班級自主管理當是一種理想的教育策略。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教育民主,創設寬鬆、和諧、開放的班級育人環境,使美德教育過程成為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成為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班級文化讓學生自己去討論醞釀;班級日常事務讓學生自己去分工管理;班級存在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 讓學生在醞釀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叩擊心靈、凝聚人心、激發信心,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培養做人的尊嚴感、道德感、責任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律自悟、自我完善、健康成長。

    途徑4:德育論壇交流

    美德教育的主力軍是班主任,而每個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又不盡相同。因此,搭建一個平臺讓班主任們互相交流一下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學校可定期舉辦班主任論壇,讓班主任舉案例,談經驗,晒成效…… 交流育人心得,共享育人經驗,分享育人成果,提升育人水平。同時,學校倡導教師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總結,善於反思,積累經驗,收集案例……藉助論壇平臺和全體教師交流,分享集體智慧,提升集體能力。最好再把優秀的稿件編輯成冊,給教師人手一本,供老師們進一步交流學習,互相借鑑,對特別優秀的稿件也可推薦向教育報刊投稿。

    途徑5:社群溝通反饋

    家庭是學校美德教育的大後方,社會是學校美德教育的試金石。學校在開展美德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向家庭、社會延伸,多和家庭、社會溝通交流。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問卷調查、公開信箱(電話)等形式徵集家庭、社會對學校美德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達成家校之間的教育共識,擴大美德教育工作的社會輻射範圍,從而確保學校美德教育工作沿著理想的方向執行。

  • 4 # 睡不醒看不完wq

    德育理念是指人們經過長期蘊蓄而形成的關於德育發展的一種理想性、精神性、持續性的相對穩定的價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

    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的浪潮洗滌下,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環境已發生了巨大變遷。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新的時代中已有新的表現方式。現在的學生遍文化基礎薄弱,厭學情緒較重,紀律性不強,自控能力弱,行為表現差,有的自卑心理嚴重,有的則目空一切,且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多以自我為中心,漠視他人利益,同時,他們接受新事物快,熱心集體活動……這些身心特點與過去的學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應從中剖析新的特徵,改革傳統德育思路及模式,與時俱進,樹立嶄新的德育理念,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現代化,既要堅持德育方向的正確性,又要尊重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的選擇性;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性,又要承認思想觀念的層次性,從而堅持德育的正確導向。儘管當代學生的缺點方面較為突出,學校更有責任關注、關心、關愛他們,充分肯定當代學生的正面素質,注重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體,分類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道德水平發展需要。把立德樹人與學生的潛能挖掘、學生學業成長、個性發展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而成為促進學生改善自我、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的原動力。只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為目的,把學生作為學校德育的動力主體,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價值取向,把德育工作過程變成尊重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學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時代性、實戰性和有效性。

  • 5 # 商城萬花筒

    作為學校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6 # 別動我鑰匙

    學校職責本身要影響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目的的。

    讓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其實就是立德樹人。

    學校領導者應該進行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進行教學。制定一定學習計劃,發展健康有效的學習為重要目標。

    學校不要以升學率為目標,從而培養出德體美缺失的孩子。

    著重考慮孩子發展,多關注學生的生活環境,才能營造出更好的學習環境。

    老師的職業素養也要提高,老師有師德師風學生更好的發展。

    學校要立德樹人,就要有良好的計劃,優良的師資,這樣才能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也是教育事業需要牢牢抓住的靈魂。

  • 7 # 鈽氪

    十八大報告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要“立德樹人”。

    學校主要是通過學科教學進行立德樹人,因為學科教學是學校的主要內容,其中蘊藏著豐富的美德教育資源。

    1、在人文學科教學中,可把愛國、勵志、感恩、生存、生命等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感恩師長、自主自強等方面的美好情感,從而更深刻地讓學生了解人生、認識社會、感受生活、增長生存、珍愛生命……

    2、在自然學科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可根據學生特點,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啟用思維,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指導學習方法,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學生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獲得人文素養、道德素養的提升。

  • 8 # 草藥百方

    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的目標是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則排在第一位,可想而知德育的重要性。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學校德育途徑:

    (一)課堂教學,這是學校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也是引導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共青團、學生會活動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氣,最能發揮學生主動性。

    (四)課外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最重要的是,老師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所以學校要制定每學期德育計劃才能有效實施立德樹人!

  • 9 # 鄰家五哥教育工作室

    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教師在課堂上反覆講要愛國,孩子們卻無處下手;老師們諄諄教誨孩子們要尊老愛幼,孩子們卻依然我行我素等等,這是學校德育的失敗,因為教師還在用原來學來的知識和方法教現在的學生去適應未來的社會,教育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如何改變以上無可奈何的現狀?五個字:體驗式教育。

    我在學校工作的時候,我們建設了一個小動物園,裡面有20幾種動物。而這些動物的飼料、免疫等等,都是由家長朋友和孩子完成的,特別是鴿子和兔子受孩子們照顧最多。久而久之,孩子們和小動物們的感情與日俱增,不僅自己不會傷害小動物,就是見到了傷害動物的行為也會去阻攔,因為孩子們對小動物的喜歡已經成了習慣,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場景隨之出現了。而且在餵養動物的過程中,孩子們還了解了各種動物的習性,小猴子的頑皮、鴕鳥們的悠閒、孔雀的端莊……無論是科學還是生物課,小動物園都派上了用場。

    而老師們在課堂上想盡各種辦法教育孩子們要去善待小動物,愛護小動物,其收到的教育效果與讓孩子們親身把小動物養大相比,都會有天壤之別。

    再比如學校每週三都組織各年級學生代表去老年公寓,孩子們和父母一起準備了小禮物送給老人們,還給老人們表演節目、打掃衛生等。孩子們每次參加完活動,心情都非常激動,他們瞭解到老人們非常孤獨,需要人去陪伴。而在我們家庭中,很多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一起去看望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甚至認為他們是父母的長輩,與自己無關。透過到老年公寓慰問,孩子們知道了老人們所想,很多孩子主動要求和父母在週末一起去看望長輩,學校教育的效果達到了。

    說起愛國情懷,孩子們往往覺得太空洞,不容易引起共鳴,更不知道如何去傳遞和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我們提出了新四句半:“國歌唱起人端莊,輕聲靠右過走廊。見到垃圾大家搶,安全禮儀行動上。我們真棒。”

    老師們要求孩子們把對祖國的愛透過在生活學習中的細節表達出來,尊重國歌、國旗是愛國,遵守交通規則是愛國,撿起垃圾是愛國,做懂禮貌、守法紀的優秀公民是愛國,讓愛國情懷變得非常具體。

    當然以上說的也只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具體操作,要真正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還需要教育大環境的改善。比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真正把學生品德的考核作為學校重點工作,不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的唯一標準。從學校內部講,校長要嚴格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不搞唯分論,不把成績作為評價老師和學生的唯一選項;而老師要意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對學生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以德為首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憂傷是什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