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老師的教育江湖

    在以前,通訊技術比較落後的年代,如果聯絡不到一個人,那是很正常的。如今,通訊技術那麼發達,如果聯絡不到一個人,那第一反應就會想到會不會出什麼意外了?如果超過24小時還沒有任何訊息,可能就會選擇報警了。為什麼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會不會出意外呢?又沒有確定事實。我的看法是:

    第一,俗話說:愛之深,關之切。人都是有惻隱之心的,如果我們聽說一個人聯絡不到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往不好的方面去想,因為聯絡不到本身就是一種不好的方面,所以我們會認為會不會是出什麼意外了。這是一種太過擔心的表現,是一種正常地焦慮心理。就好像我們會緊張、害怕、著急、痛苦……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學會冷靜客觀,端正心態,不要亂了手腳,導致問題更加嚴重化。

    第二,在以前,通訊技術比較落後的年代,如果聯絡不到一個人,那是很正常的。如今,通訊技術那麼發達,如果聯絡不到一個人,那第一反應就會想到會不會出什麼意外了?因為可能我們會結合世道安不安全、這個人是否有社會經驗以及發生了什麼事情等等。另外,這當中除了擔心和愛之外,也包含了責任。

  • 2 # 一念水墨

    這就是所謂的關心則亂吧

    因為你一旦關心一個人,就會無緣無故的胡思亂想。因為在乎了,對他就會估計的多,想的多,就會發現不在簡單,複雜了就亂了

    我也關心過,也亂過,也難過過。 可為什麼?關心還要則亂?

    一、關心的往往是和自己有關係的人,比如親人,比如好朋友。所以都摻著感情。

    二、關心就是總希望他們好,尤其是,按照我們希望的好,若沒有,至少要按照我們要求的去做一些能好的事情。

    所以關心是有要求的。 所以被關心的人其實也挺不容易的。關心的亂,被關心的更亂。 說起來是被關心,不如說是被要求,有些時候,的確做不到,關心的人會覺得感情上接受不了,認為被關心的人是故意不去做。於是,情緒情感和高要求一起來了,到最後,關心的人都不知道,到底是自己真正關心這個人,還是執著於證明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

    於是大家都亂了。

    真正想幫助別人(尤其是關心的人),最好的方式是置身事外,把“我”放在整個事情的外面,全部的心思是為對方考慮,理解體會對方。沒有“我“的要求,只有”他“的要求和想法,才能理解他,支援他,給予他全部的信任。 就不會亂了。

  • 3 # 影視大鍋飯

    晚上八點鐘,你的愛人(孩子或者朋友)還沒有回到家,你會不自覺的盯著鐘錶,胡亂猜測:按理說(行為固化),他早該回來了呀!是不是出了什麼意外?

    你打電話給他,他沒有接,你就會更加焦慮:他肯定出了什麼意外,不然不會不接我的電話。

    這種篤定和肯定,是為什麼?

    其實,在心理學界,有一套著名的“冰山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人的行為不是由意識決定,而是由深埋於腦海深處的潛意識來決定。你透過和一個人長時間相處,彼此“情投意合”,他(她)的特有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會紮根於你的腦海。

    你的潛意識會覺得他很重要,相對的你很自覺的認為,你對他來說也很重要。你習慣於他的按時回家,習慣於他的打電話必接,把他喜歡吃的飯菜銘記於心,把對他的關心固化。

    那麼你付出了關心,就很自然的要求得到相應的關懷。你的持續付出,使你對他產生了期待,類似於“我惦記你,你也要想念我”或者“我愛他,他也要愛我”這種情景。

    當你聯絡不到他時,或者說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時,人的潛意識裡覺得,我聯絡他,他就應該回應,因為我們關係密切,也因為我付出了深深的感情,想必他也會把我掛在心上。

    那他不迴應是為什麼呢?只能是出現什麼意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校評了講師2年後到企業3年可以評高階工程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