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講:藝術是人類隨著生產力的提升而不斷提升的精神需求。從繪畫,雕刻,音樂,戲劇,電影。藝術形式多樣又都具有共通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的精神需求卻似乎得不到滿足。人類矛盾衝突的加劇我認為也是精神層面得不到滿足的一種發洩。隨著科技的發展,藝術需要搭載新載體。未來的藝術可能真的就是做夢。
-
1 # 陽光天堂鳥
-
2 # 李德漢翰煜鈞窯
關於藝術的未來在哪裡?搭乘什麼平臺?是個大話題。本人略述己見,不當之處請指正。
首先,關於藝術的未來。一個人自己的未來還敢冒昧出口,但是,藝術這麼大的一個領域課題真不敢信口開河。我總的認為中國藝術領域的未來應該在於:國家和社會對藝術要有些標準和框架要求。這些標準是社會認可,國家同意的。比如歌頌題材、或者批評題材、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作者的社會價值、作品價值、市場認可等,這些標準即有形也無形,但是社會和國家可以審視出真、善、美;假、惡、醜。要嚴防獨斷和壟斷。換句話說,藝術有了標準約束,才能看清方向,有了正確的方向,才有未來。否則就沒有未來可談。
第二,國家和社會對各個藝術領域的創作者要所明確要求。比如作者的體裁和內容、倫理道德、思想意識、創作意念、社會責任感、社會價值等,這些方面存在不存在問題,通過社會審查、國家監督,進行優勝劣汰,支援亮點、去除糟粕。不得不提出,有些低階趣味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特質,恰恰會利用藝術形式來表現他們的假、惡、醜,好在宣傳媒體有火眼金睛和社會的批判眼神,抹去了這些醜惡意念。
還有,我認為,藝術只要有規可循、有德可依、有道可行,以及社會價值永在心中,才有未來,才是未來。只要能做到如此,國家的合法平臺多的是,誰都樂意承載你。
-
3 # 武道玄樞
藝術的未來在古聖先賢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典籍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藝術創作思想和藝術內容。他所搭乘的是現代網路媒體去進行傳播。
-
4 # 麥sir小螺號
如果將藝術的培養,用一棵樹作為載體成長……
樹,為我們提供了什麼?
半朽臨風樹
多情立馬人
是的,樹能告訴我們什麼?
首先,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樹從一開始就依託大地,立足本土,根是生命之源、力量之本,是保障獨立生長的必要條件,根深則葉茂;其次,樹同枝葉,各自枯榮——枝與枝、葉與葉各留餘地,永遠向陽,保持距離,天天向上;最後,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晉•桓溫)
同樣,藝術的土壤和未來就是森林,森林裡有千萬種不同的樹木,各有各的好,各自各精彩。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船的側邊依然有千萬條帆船經過,枯死的樹木旁邊,也不斷有新芽吐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大自然生命生生不息,藝術的生命也生生不息……
梁實秋:樹與人早晚都是同一命運,都要倒下去,只有一點不同,樹擔心的是外在的險厄,人煩慮的是內心的風波。思考藝術的未來,是人類的杞人憂天。
空林暮景,疏梅瘦影,老樹伴秋聲, 樹欲靜而風不止?雲來綠樹平,水迸青山破,天然圖畫添上我;翠樹擎殘月,綠波浮嫩煙,正是新晴雨後天。隨分自安心自斷,是非何用問閒人。根若不動,風又奈何?
長空雁,老樹鴉,離思滿煙沙。月淡娑婆樹,風香富貴花。蘆花淺水釣舟閒,老樹蒼煙倦鳥還。雲閒望出岫,葉落喜歸根——無論外面叫得多響、天上飛得多高,地面走得多遠,樹依然是雀鳥的歸宿。離開生活,離開傳統文化的藝術,是長不高的樹,是生命脆弱的樹。
隨月去長空雁影
喚秋來高樹蟬聲
黃花紅樹,春不如秋;白雪青松,冬亦勝夏。春夏園林,秋冬山谷,一心無累,四季良辰。
藝術的未來就是:為愛鳥聲多種樹,預留花氣不垂簾。
人類至少可以從一株樹上學到三種美德:抬頭仰看天空和流雲;學會佇立不動;懂得怎樣一聲不吭。(朱爾·勒納爾)
《風送蘭香入座清》
-
5 # 三卓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勞動產生了美;用相對於技術的角度去解釋,藝術是立足於人類文化,而產生的專業性的表現經驗感性認識的勞動成果。相對於此,技術則是偏向於理性表現。
藝術的功能是描述感性認識,或者說將一切認識歸於感性的凝結——這種目的性根植於人性對於靈魂歸宿(或者說符號化)的追求。
藝術的未來,即是感性表達的未來。未來又是相對於歷史來說的——今天來看,歷史產生的一切概念皆在延續,原始、奴隸、封建制在當今仍然存在,只是表現形式不同了;紙質溝通、電子資訊溝通仍然並行。現代化不會改變歷史,未來就是摻雜了創造性的歷史的總和。
未來藝術的載體肯定會於當前的資訊表現融合。也與這個時代題材創造性有關。
-
6 # 龍清平
藝術的未來,人們正在努力探索,相信前程似錦。
以往搭乘的載體主要是廣播、電影、電視還有蝶片什麼的,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人們對藝術的展現形式有著更高的要求和睱想,而這些玩意有其至命弱點,那就是大眾只能觀看欣賞,不能直接參予,現今隨著高科技的高度發展,自從有了手機網路,以往的載體逐漸受到了冷落,那就是一機在手萬事皆有,人們可隨心所欲點看自已所鍾愛的節目,還可自導自演,各顯才華,真正做到了藝術大眾化,人人都有展示才能的平臺,其樂無窮。
但唯有不足的是能力有差異,導至作品優劣混雜,要是能加以整頓疏導,藝術未來搭載的新載體也許就是手機網路。
-
7 # 瘋兔子晗
藝術的載體會越來越豐富多樣,估計自己的情況,選擇興趣愛好,陶冶情操,治癒心靈。
我認為藝術的未來,歸根結底是要提高全民的審美水平。只要你做出美的東西,載體由你去決定。
-
8 # 手機使用者於長琉
藝術的未來就是走向世界,將來的藝術沒有國界,但是可以各有特色!我體會選擇書畫藝術是合適的。音樂歌唱要有先天條件限制,剪紙和雕塑也得有美術為基礎。演員道路很艱辛,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唯獨書畫有筆墨,有老師指導,有喜愛和決心,就會伴你一生。
-
9 # 漆人
我個人認為,藝術的未來走向是——科學與藝術,人與自然的關係。
原始社會早期,藝術的產生和人們生存需要聯絡緊密,也是和勞動生產息息相關的。比如捕獵了5頭野牛,就在牆上畫出並標記下來。這個畫的野牛還沒有真正成為藝術。只是生產的記錄。
西方中世紀和以前的藝術反映的是宗教,離開宗教的藝術形式也不被認為是真正藝術。後來的文藝復興,對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藝術開始強調人的重要性而不是神的重要性,藝術從科學角度看也更客觀真實。
西方18,19,20世紀的三次工業革命,人類以機器代替手工,進入科技發展是第一生產力的電氣時代,進入原子能、計算機、空間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工業革命伴隨社會矛盾,科技的發展對藝術衝擊特別大,這段時間產生了現代藝術,有很多典型的流派,如現實主義、抽象、野獸、表現、印象派等。
現在的21世紀是人工智慧,資訊時代,經濟發展,科學加強。伴隨著科技領域的迅猛發展,以及新冠病毒,自然災害等頻繁發生。科學與藝術是人類不可分割的一對翅膀。科學走得太遠時,藝術的人性關懷把它拉回來。科學走不動了,就從藝術哲學中啟發靈感。
因此,在未來,藝術將走向科學與藝術,人與自然的關係。科技不斷的提供給藝術以思考。藝術以人與自然的標準評判著科技。未來的藝術觀念,形式風格會出現很多反映科技、自然、人本身之間關係的內容。
黑格爾曾經說過,藝術將最終走向科學。但是我們會發現,藝術不能完全變成科學。它只是走近了科學。
-
10 # 時光解碼ZB
藝術的未來在哪裡?搭載怎樣的載體出現?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藝術的未來應該在我們普羅大眾裡面,藝術應該是普惠的,貼近人民、貼近生活的。現在許多種藝術作品因為曲高和寡、缺少宣傳,不能夠為普羅大眾接受欣賞,被淡忘從而失去魅力、失去傳承。有人說藝術就是高冷的、陽春白雪。藝術作品的表現場景需要成本預算,藝術表現者需要要生存生活,如果太過高冷,哪來的經濟投入,哪有藝術繁榮。像火熱的電影行業是無法理解那些快要凋零的藝術門類,它們還在苦苦掙扎。
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首先,不管哪種藝術形式要有宣傳的意識,增加宣傳渠道,才能加強普羅大眾的鑑賞能力、才能形成藝術風潮,讓大家都受益。拿電影行業來說,藝術類電影往往是門可羅雀、無人問津的,但是商業電影反而有比較好的票房。商業電影裡面往往啟用很多的電影明星,起到廣泛的宣傳作用,發行前期的路演提高了宣傳渠道。
其次,許多藝術形式需要增加商業元素帶動人們的鑑賞熱情,用商業的手法來運作藝術形式。 還是拿電影打比方, 現在的電影基本分兩類,藝術類電影和商業電影。我們可以在藝術電影裡面加入一丟丟的商業元素,不偏離藝術表現形式的根本,也不從眾於商業電影俗套, 然後用商業化的手法去運作藝術電影發行,讓藝術電影發光發熱、重現繁榮。
就像一件嚴肅的中山裝上面加入一點花紋的圖案、花朵點綴,讓人耳目一新更富生命力。 在我看來,其他的藝術門類也要這樣思考和經營,才有未來。
-
11 # MOX文藝
藝術未來的載體,應該是觀眾的沉浸式體驗。如果文字是想象,繪畫是視覺,音樂是聽覺,視訊上視覺加聽覺加想象。估計未來會觸達更多的知覺。比如味覺,觸覺等等。沉浸式體驗。
-
12 # 淡淡香艾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非常是時候。2024年,下一個元年即將到來,為九運離卦,屬火,而且離中虛,是虛火。代表事物趨向光明、有文化、藝術、網際網路等虛的精神文化將迎來大發展。
建國以來,人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物質生活的滿足,人們的追求向精神世界發展。象繪畫、雕刻、舞蹈、演藝、美容、中華傳統文化,包括中醫、佛教、道教、網際網路等將蓬勃發展。
一個更加美麗精彩的未來即將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
13 # 非武少寧
藝術的概念很寬範,不知你指的是哪一個藝術品類,不同的藝術,如電影、詩歌、音樂、繪畫、文學等,不同的藝術就會有不同的未來,比如皮影戲、木偶劇等這些不具備時代性的藝術就已經沒了未來,因此,看待某類藝術有沒有未來,首先要看它是否具備了時代性語境。
無論社會怎樣發展,藝術的未來還是離不開人民群眾,離不開民間藝術與民間文化。因為藝術不是孤獨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偶然的。首先藝術來源於人民群眾勞動創造的過程,是人民藝術家的社會生活的體驗與體現。另外藝術又反過來為人民大眾的精神生活所服務。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是有前途的藝術。如果人民群眾不喜歡的藝術自然會被淘汰。
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綜藝節目就充分體現了藝術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作。我們看到許多讓觀眾拍手叫好的歌手、舞者等都是來自於基層群眾。還有很多的藝術作品都來自於基層。
社會在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也在提高,他們的藝術欣賞水平在提高的同時,藝術創作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我們的藝術發展還是要依靠人民群眾。
當然很多藝術家最初也是來自基層的。他們的藝術理論水平和藝術創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引領群眾文化藝術的提高,從而推陳出新。
另外藝術的發展也是依靠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社會文明程度提高了,自然創造出的藝術形式與藝術質量也一定能夠引領社會的文明。
社會的經濟發展了,也能為藝術研究打好基礎,也能讓更多的民間藝人創作更多的藝術作品。
所以藝術的未來在民間,藝術必須搭乘社會的進步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