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一般般
-
2 # 痴迷小書童
常言道,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我們也用這句話來表彰哪些成功男人背後默默付出的女人們。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兩位默默無聞的偉大女性。
馬皇后——家有賢妻的典範
明朝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由於史料沒有記載,我們不能得知她的真實姓名,但是這並不影響馬皇后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形象。
馬皇后曾經救朱元璋於危難之中,在朱元璋被困,快餓死的情況下,她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朱元璋十分感動,所以一生都尊敬,敬佩,寵愛著馬皇后,也只有馬皇后敢當著朱元璋的面喊他朱重八。
朱元璋要殺洪都保衛戰的大功臣朱文正,她勸告朱元璋,朱文正是你的親侄子,沒有朱文正守洪都,哪有現在的你,請朱元璋不要殺。
朱元璋要殺五軍都督府統帥李文忠,她勸告朱元璋,李文忠是你的外甥,也是你的養子,繞他一命吧。
朱元璋要殺宋濂,她跪求朱元璋,宋濂是太子的老師,普通老百姓尚且尊師重道,何況帝王家呢。馬皇后用她善良的心,從朱元璋的屠刀下解救了很多人。
而在她身染重病後,自知很難醫好,拒絕御醫給她看病。她說,人的生命由命運決定,御醫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御醫是治不好的。到時候陛下一定會降罪於御醫的,這是我不想看到的。她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還始終用自己的愛心關懷著他人。而且她在病榻上給朱元璋留下了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諫,有始有終,願子孫個個賢能,百姓安居樂業,江山不朽。”
孝莊,她憑藉著聰明才智,籠絡各方勢力,在皇太極駕崩後讓自己的兒子福臨登上了皇位。痛失愛子後,又輔佐幼孫玄燁繼承大統,開創盛世,殫精竭慮,鞠躬盡瘁,這就是為兩代皇帝默默奉獻的孝莊。
為兒子謀皇位。皇太極突然駕崩,對皇位的繼承人沒有留下任何遺囑,諸王兄弟窺視帝位。皇太極長子豪格,弟多爾袞兩派到了劍拔虜張的地步,豪格和多爾袞都是皇位的有利競爭性,但是兩派誰也不服誰。孝莊利用自己的智慧,讓他們相互制衡,然後提出一個折中方案,讓自己唯一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
為孫子守江山。兒子一路走好後,孝莊擦乾眼淚接著輔助八歲的孫子玄燁,不僅關心玄燁的生活起居,還對玄燁定下規矩,嚴格要求,稍有逾越則嚴厲批評。在她的諄諄教導下,玄燁健康成長,少年康熙就有了未來傑出帝王的特徵。
在剷除了權臣鰲拜後,孝莊放手讓玄燁理政,鍛鍊他的執政能力,還提醒玄燁要選賢任能,謹慎用人,勤修武備,玄燁每遇重大問題無不先徵求意見,然後實施。在祖孫二人的攜手努力下,清王朝從動亂走向穩定,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可以說,康熙帝開創的文治武功盛世,就包含了孝莊的一份功勞和心血。
-
3 # 糊了個逗
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女性很多,但究其偉大,屈指可數。
一,衛子夫
漢武帝劉徹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諡號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
衛子夫出身低微,少時或被送往平陽侯家教習歌舞,由此成為了一個歌女。漢武帝建元二年,漢武帝祭祖之後,見到了衛子夫,由此衛子夫進入宮中。
而後衛子夫得到大幸,有寵於皇帝,封為夫人,十年間先後為漢武帝生下三女一男。而其家族更是得到極度的顯貴。衛子夫的長姐衛君孺嫁給太僕公孫賀為妻,公孫賀亦因此更受親信;二姐衛少兒因與陳掌有私,漢武帝便召見陳掌使其顯貴;公孫敖因與衛家親近而受益;衛青則升為大中大夫之職。縱覽漢武帝一朝,更無此幸。
衛子夫一生雖未插手政事,但是她的影響力不僅僅是在漢武帝時期,其後的對孝昭、孝宣三朝做出了巨大貢獻及深遠的影響。
二,黃月英
雖然黃月英相貌醜陋,但是知識廣博、非常有才華。她的父親黃承彥向諸葛亮提出要將女兒嫁給他時就曾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諸葛亮並非以貌取人的庸常之輩,等黃承彥說完,諸葛亮就立即答應了這門親事。
結婚後,諸葛亮突然發現岳父一家的社會關係非常複雜。岳父和劉表是連襟,當年,荊州首屈一指的實力派人物蔡瑁把兩個妹妹分別嫁給了劉表和黃承彥。也就是說,劉表現在不僅僅是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還是自己妻子的姨父,關係更進了一步。而在荊州擔任重要軍事職務的蔡瑁則成了諸葛亮妻子的舅舅。
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相傳就是從黃月英的傳授的技巧上發展出來。荊州一帶的特產,相傳部分也由黃月英所製造或發明。
三,孝慈高皇后,馬秀英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9月18日),名不詳,歸德府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結髮妻子。
朱元璋稱帝后,立馬氏為皇后,馬氏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後以後,仍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都將她比擬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后。
馬氏勤於內治,史書記載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較賢良,馬氏就將宋代的家法彙編成冊,讓后妃們朝夕攻讀。正是由於馬皇后的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賢惠的佔了大多數,也很少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面,可以說馬氏為明政權的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后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診治。
結語: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援他的女人。 我們在歌頌那些創下巨大功業的偉人們的同時,他們背後之人也依然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
回覆列表
1.光武帝劉秀 皇后 陰麗華
陰麗華是春秋時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後裔,在歷史上以貌美著稱,劉秀就曾讚歎“娶妻當得陰麗華”。她在劉秀創業初期嫁給他,算是患難夫妻,東漢王朝建立後,作為第一任妻子和皇帝最喜歡的女人,是很有條件被立為皇后的。
可是當時天下未穩,晚她幾個月嫁給劉秀的郭聖通 ,家族勢力強大,並且育有子嗣,她們屬於政治聯姻,此時的劉秀更需要的是郭氏家族的支援,所以陰麗華主動推辭皇后之位,安心的做“妾”。幾年以後過皇后失寵被廢,陰麗華被立為皇后,陰氏外戚也跟著飛黃騰達。
然而作為管仲後人的陰麗華,非常注重家風品行,從不放縱孃家勢力,弟弟陰就之子陰豐從小受寵,性格驕橫,娶了公主之後,小兩口經常吵架各不相讓,脾氣暴躁的陰豐竟然殺了公主,最終他們這一枝,侯國被取消,陰豐被處死,陰就夫妻也因兒子之事受到連坐之罪而自殺。這件事情雖讓讓當時已經貴為皇太后的陰麗華十分痛惜,但是她沒有為侄子的罪行開脫。這也讓陰氏一族成為大漢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得以保全的外戚家族。
2.晉康帝司馬嶽 皇后 褚蒜子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人,輔佐5位帝王登基,三次親臨朝政。19歲的褚蒜子,因為夫君稀裡糊塗繼承了哥哥的皇位,她也就跟著成了皇后,可是晉康帝是個短命的皇帝,不到兩年就病逝了。21歲的褚蒜子就成了皇太后,輔佐年僅兩歲的兒子晉穆帝主持國政。
當時,大臣們提議由褚蒜子父親褚裒參錄尚書事務總覽朝政,但是褚裒顧忌自己外戚的身份,嚴詞拒絕了朝廷的加封,不得不讚嘆這是一位開明的父親。當皇帝成年以後,皇太后褚蒜子便還政於14歲的晉穆帝,可是4年之後穆帝去世,褚蒜子又一次臨朝執政,因為晉穆帝沒有子嗣,所以褚太后為大局著想,聽從大臣們的建議,擁立了丞相之子司馬昱為晉簡文帝。
本想歇口氣的褚太后,卻因為幾個月後晉簡文帝的猝死,不得不再次走到前臺,處理國政。她的一生伴隨了5代帝王,三次主政天下,40多年裡國家被治理的井井有序,雖然皇帝一直羸弱,但從未發生過外戚奪權的事情,一個女人用智慧與權臣們較量,保證了司馬氏皇權的延續,實屬難得。
3.宋真宗趙恆 皇后 劉氏
劉氏出生卑微,遭到宋太宗的反對,命令趙恆將劉氏逐出京城,趙恆不捨與劉氏分離,便把她藏匿了起來,直到劉氏36歲之時,趙恆繼承皇位,才重新回到了後宮。雖然劉氏已年老色衰,但是宋真宗劉恆對她依然如故,但劉氏不能生育,不得立為皇后,宋真宗就想出“借腹生子”的辦法,把他和侍女李氏的兒子,偷偷給了劉氏,但這樣的做法大臣們早已知曉,劉氏便很知趣的請辭了皇后之位。
直到8年以後,44歲的劉氏才被立為皇后,她從不與後宮嬪妃爭風吃醋。博覽群書才華橫溢的劉氏每日輔佐宋真宗處理政務。宋真宗死後,劉氏升為皇太后,輔佐11歲的趙禎主持國政。劉氏雖有私心,給家族親戚都加官進爵,可是她嚴明律法賞罰分明,不準外戚干政,所以在她執政期間孃家人從未霍亂國政。
劉氏一生未有子嗣,宋仁宗也不是她親生兒子,如今她大權獨攬,但從未想過篡奪趙姓江山,對待皇帝的親生母親李氏,不但沒有下殺手,而且還晉封她為宸妃。劉氏一生都非常節儉,並告誡身邊的侍女,不要和皇帝的宮女比奢華,因為皇帝才是國家的主人,最終劉氏還政於宋仁宗。
4.明成祖朱棣 皇后 徐儀華
燕王朱棣是造反後才當上的皇帝,大文學家方孝孺寧願被滅十族,也要一口咬定“燕賊篡位”,所以在朱棣稱帝初期名聲很不好。作為皇后的徐儀華傾盡全力為夫君“正名”,編寫《內訓》十二篇,《勸善書》等頒佈天下,教育女性修德勸善,幫助朱棣取得民心。
並且,徐皇后還召見大臣們的妻子,告訴她們“作為一個女人,不僅只是伺候夫君,還要對他的事業有所幫助,朋友的勸告男人不一定會聽,但妻子的話就比較容易被接受了,我與皇上朝夕相處,從不以私慾開口,所說的一切都以生民為念。希望你們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只做了4年皇后的徐儀華病逝了,她在生命的最後還記掛著“靖難之役”中,為國犧牲的將士們的妻子們。徐皇后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她一直勸諫朱棣,體恤百姓,廣招人才,善待族人,並且不要嬌慣自己孃家人。朱棣對徐皇后的去世也是十分的悲痛,自此沒有在立皇后。
5.乾隆嬪妃 孝儀純皇后 魏佳氏
這個魏佳氏就是《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原型,乾隆的皇后那拉氏斷髮之後,魏佳氏被升為皇貴妃,已經是後宮中為止最高的了。出身不高的魏佳氏從貴人一步步做到皇貴妃,深受乾隆寵愛,她的兒子永琰也被立為太子,人生可謂圓滿。
當然,真實的魏佳氏和影視劇中的魏瓔珞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影視劇中顯然更為傳奇。頭腦聰慧,心胸寬厚,輔佐乾隆成為一代明君,這些都是事實,在陪伴乾隆長達20年的時間裡,魏佳氏是後宮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女人。
影視劇中用藝術的形式,讓更多的觀眾記住了這個默默無聞的王朝女人,魏佳氏的成長興許比魏瓔珞更為艱辛,其真正的功德也許更為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