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鄉村來風

    本家族幾代人打著燈籠去逝去的親人墳塋請先祖回家過年,請回家後在祖先掛譜前行祭拜禮,祭器、香蠟紙表、獻果、獻飯俱全,祭祀家宅六神,隨後燃放鞭炮,共進團圓年夜飯,小孩給老人及長輩磕頭拜年,老人長輩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守祖先香火延續至零時後,方可休息,全天晚上燈火通明

  • 2 # 安憶朝

    晚上接仙人,家庭團聚吃餃子,熬夜守歲,據說熬夜越長活的歲數越大,年三十晚都不可以去別人家,待在自己家過除夕,逐個給親朋好友,長輩們打電話恭祝新年快樂!

  • 3 # 碧玉齋和田玉

    家在河南,我們這兒的過年還是比較有年味兒的,尤其是拜年特別好玩,是真的磕頭哦。

    除夕夜從時間流程上是放鞭炮,吃餃子,八個冷盤宴神仙,熬年夜,初一拜年,上廟燒香。這些大家估計都差不多。

    重點說一下吃餃子和拜年,餃子是一定要吃的,而且要剩下一點。因為餃子形似元寶,吃剩下的餃子寓意家有餘財,年年有餘的意思。

    拜年是個大工程,晚輩的要給所有的長輩下跪磕頭,注意,是所有長輩哦。初一早上,所有人加都會在自家屋子中間放上一塊墊子,然後大開院門,輩分高的在家坐等晚輩來磕頭拜年,輩分低的則是挨家挨戶去給長輩們磕頭拜年,有些小字輩一遍走下來,差不多要一個小時。

    其實我覺得拜年這個習俗挺好的,拜年時所有人都要對人笑臉相迎,即便是過去有過矛盾,也在一笑之間煙消雲散,增進了鄰里和各家之間的關係,一個小時的頭磕下來,也鍛鍊了身體,哈哈

    小夥伴們,你們那裡除夕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嗎?分享一下

  • 4 # 人老童新

    我們這裡的除夕夜還是很有興趣的。年三十晚飯後,大人準備除夕夜的餃子。剁餡兒和麵,包餃子。孩子們手裡提個小燈籠屋裡屋外的玩耍嘻戲,偶爾還會跑到鄰居家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就會拿些糖果賞給孩子們。餃子包完後,有的人家幾口人坐在一起看春晚,也有的打麻將。一直到零點鐘聲敲響開始煮餃子吃餃子。吃餃子前晚輩要給長輩磕頭,長輩要拿出壓歲錢給孩子。還有的人家在屋裡撒些芝麻桿,預示明年吉祥,節節高的意思。

  • 5 # 城田之野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臘月二十三開始,春節就拉開序幕,人們約定俗成地祭灶、掃房子、磨豆腐、燉大肉、吃年夜飯、守歲、拜年、發壓歲錢......這些年俗,你都知道嗎?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各家買糖瓜、祭灶,捎帶著開始置辦年貨,春節拉開了序幕。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就是為了更好地演繹除舊迎新,把舊一年的積穢全部除掉,迎接新的開始。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說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吃豆腐渣以表清苦,家家為來年祈福。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人們把肉上鍋燉,熟了以後,放在院子的缸裡,等待過大年時吃。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家家把買來的或家養的小雞宰殺,上鍋燉。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為過年這幾天做準備。

    這兩天是發麵蒸饅頭的日子,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

    這天家家戶戶都在做主食,除了蒸饅頭以外還要蒸花捲、豆包等麵食。南北方口味各異,膠東的大餑餑、西北的饊子、南方的年糕,可謂蒸蒸日上又一年。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人主觀意識越來越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