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偷間閒談

    慈禧太后:才高八斗,無書不看,無著不曉,滿腹經倫,上懂天文,下曉地理,三皇五帝,古今中外,旁門左道,易經八卦,春秋三傳,四書六經樂經已失傳.焚書坑儒*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樂經,儀禮周禮,黃帝外經,黃帝內經,孫子兵法,本草綱目,天工開物,春秋列傳,四大發明,樣樣精通,唐詩宋詞,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三步成詩,出口成章,墨染山水,筆書千秋,口若懸河,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德才學識,琴棋書畫,賠款慷慨,割地不痛,三任垂簾,功蓋日月,一手遮天,威鎮九洲,二十四史,八歲已閱,三寸金蓮,踐踏四海,天下奇女,天地難造,

    ………………

    世間萬物,無她不曉,三言二語,難敘其才,還在乎二十四史,不然,泱泱大國,唯她是命????

    ☕☕☕

  • 2 # 端木建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所謂二十四史的知識

    我們常說的二十四史,一般是指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以《史記》作為開端,《史記》的紀傳體寫法被後世認為是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所以使用相同寫作方式的史書都被稱為“正史”。

    這二十四史的跨度自公元前2550年黃帝開始,一直到明朝的崇禎年間,共二十四部,3213卷,4000萬字以上,使用了統一的本紀和列傳的方式編寫,被稱為“二十四史”

    民國時候,總統徐世昌把《新元史》列到了國學正史中,二十四史演變成了二十五史,但是全中國人並不認可這一說法,所以把《清史稿》作為了第二十五史。那麼這二十五史主要有哪些,又是什麼人撰寫的,跨度有多長呢?

    首先是《史記》,其作者是西漢司馬遷,內容從中國遠古到漢武帝元年,時間範圍為三千年左右,這部書沒有全部流傳下來,只有一部分殘卷。作者司馬遷編撰此書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書成之後,先是命名為《太史公記》、《太史公書》等,三國時期開始命名為《史記》,一直沿用到今天。然後是東漢班固編撰的《漢書》,內容從漢高祖劉邦元年到王莽新朝結束,本書的原型是班固的父親班彪編著的《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班固對後傳做了重新的編寫,只可惜後來他因罪死於獄中,這本書並沒有完成。班固死後,其妹班昭續補了《漢書》,成為《漢書》中“天文志”的作者,她也因此成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作者。

    第三個是《後漢書》,作者為南朝宋范曄,內容從漢光帝劉秀建立東漢開始,到漢獻帝禪位於曹丕,前後共一百九十五年。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脫胎自三國時蜀國的陳壽編寫的《三國志》,內容主要為三國時期。魏國和吳國的部分是陳壽參考兩國史料撰寫,蜀國部分由陳壽親自採集編寫。

    《晉書》是由唐朝房玄齡主持編纂,內容從司馬懿開始記錄,一直到晉恭帝,內容為整個晉朝包括西晉和東晉。該書成書過程僅用了三年,編著者多是文學家,所以《晉書》有 “詞藻華麗,內容不實”的評價。

    《宋書》的作者是南朝梁朝沈約,內容為南朝宋朝的六十年曆史,這個朝代是在東晉滅亡後,南方建立起四個小朝代之一的宋朝。

    《南齊書》的作者是南朝梁朝蕭子顯,其內容是南朝齊朝的短暫歷史。

    《梁書》和《陳書》的作者都是唐代的姚思廉及其父姚察共同完成,內容為樑朝五十六年的歷史和陳朝三十三年的歷史。

    《魏書》的作者是北齊的魏收。所謂的魏指的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朝代,史稱北魏。內容從鮮卑族的起源開始一直到東魏滅亡,北齊建立。

    《北齊書》的作者是唐朝李百藥,內容北魏後中國北方建立的北齊的歷史。

    《周書》的作者是唐朝令狐德棻,內容是北魏之後建立起的北周二十四年的歷史。

    《隋書》是唐朝的魏徵編修的史書,內容為隋朝的三十一年曆史。《南史》和《北史》的作者都是唐朝李延壽,描述了南朝宋、齊、樑、陳和北朝魏、齊、周、隋的歷史。

    《舊唐書》為後晉劉昫主持編修的史書,記錄了唐朝興衰史;《新唐書》則為北宋歐陽修、宋祁等編纂,比《舊唐書》更加完善。

    《舊五代史》由宋朝薛居正等編著,記錄了唐朝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歷史;《新五代史》是歐陽修私人編寫的正史,與《舊五代史》記錄的內容相同。

    《宋史》、《遼史》和《金史》都是元朝的宰相脫脫主持編修的,內容為宋朝、契丹族耶律氏建立的遼國以及女真族建立的金國的興衰過程。

    《元史》是宋濂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主持編修的,內容為元朝的歷史。

    《明史》是清朝的張廷玉主持編寫,記錄了明太祖到崇禎年間的二百七十六年曆史。

    這樣我們再來說說慈禧太后,以及慈禧太后是否能熟讀二十四史?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陽曆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太后的一生還是很負傳奇性的,其中也滿是權謀和狡詐,做為晚清的實際控制者,其可說性很高,被演繹性很強,民間流傳其很多奇聞異事,但是我們需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這個人,而不能用些野史逸聞去給其下判語。

    根據《清史稿》中記載 ,慈禧是一個大才女,經受過傳統教育,正所謂:“年十六,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入宮後,慈禧因才學出眾,在加上咸豐皇帝身體不佳,也不信任別人,因而能在咸豐皇帝身邊幫助咸豐皇帝披覽各種奏章,還時常能給皇帝提供頗有見解的意見。

    除此之外,一些曾在慈禧身邊服侍過的人,也曾多次撰文,稱讚慈禧太后的才學。例如宮女女官德齡曾說,慈禧太后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比較有名的額婢史,可以說是很有見解的,為尋常人所不能及。在慈禧身邊的洋人女畫家卡爾曾說慈禧呢能夠寫詩文,”振筆疾書,洋洋千言不窮,斯真稀有之才......彼於古名家之詩文詞,能滔滔背誦,如數家珍。“

    在咸豐皇帝去世之際,清朝外有強敵,內部南方是太平天國,北有捻軍,西北是同治穢亂,新疆是阿古柏入侵。飄搖末世,如果不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力挽狂瀾的話,在太平天國沒發生內亂導致滅亡時期就已經將清朝打的土崩瓦加了,也不會有清末最後的一抹晚霞”同治中興。“

    伊萊扎·魯哈馬·西德摩在《中國,長壽帝國》中曾說過, 身為一個滿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軍國大事的知識,本來就機會渺茫,但是她卻與只瞭解女紅的東太后完全不同,處理大事的時候總能鎮定自若,中國的門戶面對敵對勢力從來未被開啟,這在中國半獨裁統治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要找一個原因,我想只能說是這位統治者本人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和才能。

    當然慈禧的貢獻固然不會被否認,不然也不會出現人才濟濟的”同治中興“,但慈禧爭奪政權手段相當殘忍,1861年,咸豐皇帝去世後,慈禧將甫成為皇太后的葉赫那拉氏,和恭親王等皇室近支處死,建立自己的獨裁權力,甚至是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子和操控繼位的光緒皇帝的管制也是相當的嚴峻。

    更可恨的是在1885年取得鎮南關大捷,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國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1895年還簽訂了《馬關條約》、1901年的《辛丑條約》,使得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3 # 江南品古

    我個人認為不能。慈禧最多看過二十四史,只做到瀏覽涉獵,而不是熟讀。

    看過瀏覽過,不等於熟讀。

    熟讀二十四史,那要看多少遍?

    光看不算熟讀,還要對二十四史深入瞭解。

    為什麼說慈禧不能熟讀二十四史呢?

    原因如下:

    從李世民開始,後代都說熟讀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而慈禧太后做為清末權力最高的實際掌權人,如果她熟讀二十四史,那麼,她應該至少會吸取一定的歷史教訓。

    可事實上確是,慈禧太后只顧自己的榮華富貴,在她掌權期間,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

    大清也在慈禧太后的帶領下走向了覆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