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kelly
-
2 # 虎皮貓大人的三哥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是大不相同的,沒有身處其中的我們,也不必善意或惡意的去揣摩故事中的恩怨糾葛,只靜靜的做一個看客就好。今天我們就從客觀的角度來闡述一下張愛玲家的故事。
很多的人都知道張愛玲,她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作家。大家應該也知道他是沒有子女的,並且在自己病逝的時候也沒有家人在身邊。但是卻有一個弟弟叫做張子靜,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想知道在她即將離世時居然沒有把遺產留給自己的弟弟的原因,而是把自己所有的遺產都給了好朋友宋淇夫妻。筆者也是十分的好奇,並且還查閱了很多的資料。然而,當知道真相以後,覺得這的確是非常的現實。
一九八八年,闊別多年之後,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終於和在美國的張愛玲聯絡上,他給姐姐寫了一封信,說他有了個女朋友,準備結婚,但沒有錢買房子,張愛玲的回信裡面有這樣的句子:“沒有能力幫你的忙,是真覺得慚愧”,又說“其實我也勉強夠用”。
這不是實情,在張愛玲去世前一年,她的存款和投資加起來有三十多萬美元,當時這些錢能在上海市中心買十幾套兩居室,她把很大一部分遺產都留給了她的朋友宋淇夫婦。張子靜最後是在繼母留給他的那間十四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度過。
張愛玲對她弟弟為什麼如此狠心?可能因為她是一個太要求純粹同時內心又沒有什麼框架的人。她弟弟小的時候,長得很美,是張愛玲的玩伴,張愛玲也把他當成個心愛的玩具,時不時會在他臉上親一下。
如果他們在一個正常的家庭裡,也許一輩子都會有著起碼比較正常的手足之情,但是張愛玲的父母離婚了,父親很快又再婚,一個家庭分化成幾股勢力。
一開始繼母欺負弟弟,抬舉張愛玲,但是張愛玲不配合,鬧翻,出走,弟弟也想像她那樣投奔生母,遭到拒絕,只能回來依靠父親和繼母。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他也隨著他們一起妖魔化張愛玲,卑微,又有點小陰險,張愛玲的《小團圓》裡有類似描寫。張愛玲對他倒不是怨恨,而是對於弱小人生的恐懼。
張愛玲和弟弟之間的關係,應了她那句話,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那袍越是華美,那蝨子就越讓人痛心,她寧可保持距離,久之,那種距離感就成了習慣,彷彿是與生俱來一般。
再則,張愛玲後來很嚮往西式的關係,注重心靈契合度超過血緣,她在美國時,有無數親戚,她卻跟誰都不來往,任何事情都靠朋友,在她心中,血緣並不優越於友誼,把所有的錢都留給朋友就不奇怪了。
-
3 # 牛行亍的牛人
我個人認為,可能對父母有成見。對弟弟不給錢,是對父母無可奈何的報復!也可能認為把錢留給弟弟是害了他!如果留給弟弟讓他坐享其成,讓他失去奮鬥動力,反而是害了他!至於真實想法,那只有問張愛玲了!1
-
4 # 白千尋
張愛玲的一生,從自己獨立後開始,便是一個人撐起自己的世界。在她未成年之前,她幾乎很難享受家人的溫暖,她爸爸對她的冷漠與毒打,她媽媽對她的嫌棄,她幾乎沒有在家人得到太多的溫暖與愛護。她又怎麼會讀家人有愛與牽掛呢?
-
5 # 有書有閒萬事足
自己的財產愛給誰給誰!別人嘰嘰歪歪有意思嗎?有權利嗎?
哪怕她全部送給乞丐也與人無干!不接濟自己的窮弟弟自有她的道理!不是當事人,在旁邊指三話四,一副正人君子像,道德婊偽君子,就不怕遭雷劈!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張愛玲的經歷看過好幾遍,她的家庭背景及長期的孤獨生活讓她感覺到無奈,弟弟小時候與自己在一起生活過,但親生母親對她不夠關心,她需要親情,但是卻沒有,之後繼母也對她不好,更使她看淡了親情,女孩子的情感是比較細膩的,長期以來她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沒有親情,沒有人關心,遇到了他鄉朋友的幫助,她會越發感覺到誰正在幫助自己,是朋友而不是家人,她感謝朋友幫助,最後感恩朋友,因為她的最後世界沒有親人,她的心對家庭已經失去了最後的念想,沒有人關心,她的心對家來說早已很遠很遠,所以他不會把錢再留給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