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07897956683

    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由古羅馬人發明,直到元代才在中原地區廣泛使用。最早是出現在遊牧名族。“馬掌”,原指馬的角質皮。人類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往往在上面釘上一層“U”形金屬(往往是鐵)用於保護,故又稱“馬蹄鐵”,在西方文化中,送馬蹄鐵代表愛慕之心(只能是女性來送)。是馬、牛等牲口裝訂在蹄上的鐵製蹄型物。 保護原理:馬的蹄子有兩層構成,和地接觸的一層是一層大約2-3釐米厚的堅硬的角質,上面一層是活體角質。馬蹄和地面接觸,受地面的摩擦,積水的腐蝕,會很快的脫落,釘馬掌主要是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馬蹄鐵的使用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乘都很有利。擴充套件資料:據史料記載,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由古羅馬人發明,直到元代才在中原地區廣泛使用。馬蹄鐵,聽起來似乎很生硬很冷血,但在古羅馬卻有個很休閒很浪漫的名字叫“馬涼鞋”。馬涼鞋的樣子很俏皮,雖然是鐵製的,但重量相當輕,邊緣輪廓是波狀的,套在馬蹄上,馬兒走起來,神態十分優雅。老遠聽上去,“嗒嗒”的響聲,很有節奏感。如果帶著馬兒經常出入有鵝卵石或者坎坷的山地,為了防止馬滑倒,少數“馬涼鞋”必須帶有尖釘,這能讓馬蹄緊緊抓牢地面。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在農村看見的馬蹄上戴的蹄鐵,真的像給馬兒穿了一雙涼鞋。只不過樣式和最初發明出來的時候比,顯得有些笨拙。因為馬日漸被用於生產和軍事當中,不給馬兒造一雙質量好的鞋子,哪兒能行呢。由於冶鐵技術的充分發展,使得馬涼鞋變得結實、耐用。關於馬掌在中國的記載,大概是五代前後。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彰武節度判官高居誨出使于闐,從當時回鶻牙帳駐地甘州(今甘肅張掖)開始進入茫茫戈壁,放眼望去前方路面盡是砂石,非常難走,高居誨犯難了。這時甘州人傳授給他們一項技術,“教晉使者做馬蹄木澀,木澀四竅,馬蹄亦鑿四竅而綴之,駝蹄則包以犛皮乃可行”。“木澀”是當時北方民族對馬蹄鐵的通稱。由此可見,當時處於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鶻已經掌握了給馬釘掌的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姿態形容姿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