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等禁言
-
2 # 青言論史
首先,宋朝軍事並不弱;其次,不怕打仗的都不是掌權派。
說宋朝軍事弱的,其實都是被慣性思維矇蔽了。其實,北宋開國的時候,宋軍實力極強,在和契丹人交手的過程中基本都能平分秋色甚至略佔上風。儘管中期軍力會有所下滑,但是在王安石改革後,西軍迅速崛起,並且為帝國培養出了劉光世、張俊、吳玠、韓世忠等一大批優秀的戰將,為南宋中興保留了火種。
至於到了南宋,更是如此。中興十三處戰功都沒把岳飛算進去,已經讓女真人頭痛不已。到了蒙古人橫掃天下的時候,南宋更是以江南半壁江山對抗敵人四十年,成了歐亞大陸上最後一塊被蒙古人啃下來的骨頭。
那為什麼宋人打仗給人感覺還老輸呢?那是因為趙宋官家,除了第一代趙匡胤堪稱文韜武略之外,不是像宋太宗那樣喜歡瞎指揮,就是怯戰畏戰。有這樣的糊塗天子,前線指揮官再英勇,又怎麼能常打勝仗?縱使有岳飛那樣志在踏破賀蘭山缺的絕世猛將,又怎能不屈死在風波亭?就算他們不怕打仗,軍力和國力又怎麼能不日薄西山?
-
3 # 么么龍
宋朝是一個很奇怪的朝代。
它開創了封建王朝的自由文學最鼎盛的時代。之後的元是廢除科舉,堪稱野蠻,而明清的八股文、文字獄則導致文學一度萬馬齊喑,險些就此沉寂!但同時,它在軍事戰爭中給人一種最弱朝代的感覺,因為它好像一直都是打完仗就賠款,不管是輸還是贏。
但其實宋朝的軍事實力不算太弱,宋朝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朝代,百姓生活相對於以往,富裕了不少,但是因為重文輕武盛行,導致武將不受重用,對外出徵的大將,也無法與手下的軍隊磨合,所以才使得軍隊戰鬥力跟不上,反觀對手都是些遊牧民族,本就民風彪悍,喜好戰鬥,尤其擅長騎馬射箭。宋軍指揮不順手,而軍隊多以步兵為主,騎兵較少,因為馬匹不足,故而連吃敗仗,而且總指揮往往是文人擔當,對軍事相對欠缺,畢竟文武雙全者太少,怎麼可能人人都是辛棄疾?
不過,雖說打不贏戰爭,但是宋朝的精氣神卻是讓人欽佩。主要一個原因在於宋朝理學盛行,忠君愛國的思想不斷傳播,並且深入人心,這就導致他們不管打的贏還是打不贏,都要堅持到底。這一點在南宋時期得到印證,而且南宋時期,雖說疆土不如北宋,但是軍事實力卻強上不少,以中興四將為首,南宋湧現出很多的傑出優秀將領。而文人當年也湧現出了不少傑出之輩。
-
4 # 仲夏獻周書
宋朝自從趙匡胤開始,一直對統帥有“猜防”之心,因為他自己就是“點檢作天子”,怕別人也學他擁兵自重,黃袍加身。
而將帥這方面,一直不乏人才,但是朝廷不能用。
除了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外,就是紹興七年的“第二次削兵權”,這是高宗和張浚乾的,首先罷兵權的是劉光世,這個事件直接引發了劉光世的部下酈瓊的造反,帶領4萬大軍投靠了“偽齊”劉豫。
國家天下的安危,宋朝的皇帝是不太放在心上的,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皇位,——所以,後來的王夫之對他們的評價是:皇宮豢養的皇二代,資質平平,特別南宋,都不是中興之主。
回覆列表
當時大宋在經濟 文化 藝術 科技 醫術可以說全面領先周邊各國 從宋太宗對遼國軍事戰略由進攻轉為防守 到澶淵之盟後對遼國為了避免兩線開戰而處於劣勢 大宋對遼國一直謹慎維持和平局勢 但是對西夏國從宋仁宗到宋徽宗期間 一直可以說處於交戰狀態 最後才有了著名的西河開邊 大宋的步兵一直處於當時的世界頂峰 裝備好 戰鬥力也強 就是騎兵不行 沒有戰馬 導致打了勝仗無法追擊擴大戰果 失敗了容易全軍覆沒 你如果認真閱讀史書可以發現 當時大宋還是敢戰的 有許多著名戰例 雙方的間諜戰一點也不比現在差 長期作戰鍛鍊了西軍 雖然主力被童貫在河北斷送了 但是南宋建立過程中 還是靠西軍穩定了對金軍的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