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獅
-
2 # 老潤頭
為什麼宋代軍人被稱為"賊配軍"?
"賊配軍”是對宋代軍人不認可的稱呼,同時,也是一句不尊重的稱呼。也是一句罵人的話,不是指具體的人。在宋朝凡指犯了法軍官士兵,方便辨認和防止逃跑,額頭烙上印記,有指壞人的意思。
實際上宋代計程車兵兵營生活,即同囚徒似的,士兵臉上都刺字,士兵社會地位處於最低層。
所以宋代軍人被稱為"賊配軍"。
-
3 # 澹臺燭滅
“賊配軍”是宋代對於 有過犯罪史軍人的一種蔑稱,也可以 從側面反映出宋代軍人在政治上的 低下地位,這種帶歧視性的稱謂大概是宋朝的特色吧!
宋代武將地位底下是有其淵源和來由的, 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因對唐末藩鎮割據的亂象心有餘悸,所以對武將極端壓制,繼任者都沿襲這樣的政策,終於將宋朝打造成了一個精神文明極端發達,軍事力量卻又極為虛弱的王朝,這 種先進與落後交錯的矛盾 體,終宋一朝 也未能 改變。
開國之初,太祖趙匡胤說出了百世治安之策“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無叛民。”這就開啟了宋朝大肆募兵的程式 ,以募兵代替賑濟,於是乎一些在地方上的無賴地痞,都被招募進了 軍營,凡犯過事的良民也被充軍,軍隊完全成了收容站。所有會危害社會的不確定分子被投入軍營改造,這樣的軍隊在百姓心中自然是個魚龍混雜的江湖之地,在官員眼裡,這些軍人沒什麼政治地位,都是些有前科的亂民, 軍營是約束他們的另一種形式的監獄,罵他們“賊配軍”還是高抬了他們。這樣的軍隊哪有什麼戰鬥力,軍營邊最紅火的莫過於酒館妓院,這些混吃等死的軍人連個武器都拿不起來,一個個只知道賭博嫖妓,趙匡胤能解決叛亂的問題,卻又滋生了兵員的素質問題。
當兵在宋朝成了一個及不光彩的職業,萬般無奈才進軍營,而宋朝另一方面 又極力的推行鼓吹“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的儒學文化,自然大宋朝全民習文,恥於練武,連狄青 那樣的大英雄在一幫文臣 眼中只是個“武夫”而已。
宋朝是個讓人又恨又愛的朝代,它將中華文化推向了史無前例的高度,卻又無力保護它所創造的輝煌,階層之間不對等的差異,讓它在三百多年的生命中吃夠了苦頭,他卻依舊高傲的不思改變,終於以慘烈的方式謝幕。
回覆列表
不得不說這個標題是有嚴重錯誤的,若是在宋代你在大街上公然喊朝廷軍人為“賊配軍”,能把你活活打死。
為什麼這樣?那是因為“賊配軍”是句罵人的話。所謂的“賊”,並非我們通俗意義上的蟊賊,而是帶有嚴重的貶低色彩,即為“壞、惡”的意思。
而“配軍”二字,通指犯罪後發配的人員。大宋之時,犯人需受黥面之刑,也就是在臉上刻字,目的就是為了給你留個記號,讓外人知道你是個有罪之人。
你看《水滸傳》,其中的宋江、林沖、武松、朱仝等都因為犯有罪責,而在臉上刺字。這很顯然是一種帶有侮辱性的記號,有了這個記號,也就等於告訴外人自己犯過罪坐過牢。如同現代一樣,人們往往看不起這種人,因為便成了“賊配軍”。
你比如《水滸傳》中,高俅說王進是個該殺的賊配軍,便是指王進是個犯了罪的壞軍人。林沖自從離了東京城之後,不管是發配途中,還是滄州老營,都被人罵做賊配軍。林沖如此英雄,聽到這三個字也只能搖頭嘆息。雖然宋江不是軍人,但初到江州之時,不知道他身份的戴宗和李逵都罵過他是個賊配軍。
這個稱號實在是太過於貶低和侮辱,因此絕對不是好話。你若真的敢在大宋朝的街市之中管軍人叫“賊配軍”,當場打死你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