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啡小課堂
-
2 # 精品咖啡文化
1. 選價格低的咖啡豆:
價格高了,你練手時會心疼。初學手衝咖啡,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腦回路,容易出錯的地方多了。
2. 選新鮮出爐的咖啡豆:
先提個醒,新烘焙出的咖啡豆,一般有個養豆期,買了新烘豆子何時可以啟用,具體要問烘豆商。
3.選中等烘焙度的咖啡豆:
這樣做,一是容易在悶蒸階段出蘑菇頭,烘焙度過淺的咖啡豆,即使新鮮出爐,在新手手下,也不容易出蘑菇頭;二是容易在手衝後出風味層次,烘焙度過深的咖啡豆,不如中淺烘焙的豆子能表現層次豐富、複雜的風味,如果是新手做手衝,就更難呈現出微妙的風味。
首先,手衝咖啡需要手眼心腦的配合
手衝咖啡的關鍵步驟如下:
a.研磨一定量的咖啡粉(粗細要合適);
b.計算用水量;
c.每一次注水的重量和注水速度不一樣;
d.把握每次注水的間隔時間;
e.把握萃取總時長,不要萃取過度或不足
其次,手衝咖啡的器具需要調整
你說我已經根據各位大俠的說法,購買了相應的裝置,這個就不用擔心了吧。
不過,這就像小馬過河,人家用得順手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你。
手衝的裝置不少,什麼電子秤、溫度計、手衝壺、濾紙、濾杯等,每一種都有N多的品牌和不同的設計,用器物,就是熟悉器具、調整裝置的過程,這也是一種學習。
所以,在剛玩手衝的階段,咖啡豆就是幫你學習的消耗品,量大、適用、價廉是重點。學成後的你,再依著心意和財力選擇適合手衝的咖啡豆。
豆盡其用,是對咖啡的尊重。
-
3 # 馳子的紀錄片
買豆不同於買速溶咖啡
不要去追究牌子,而是應該去追溯豆子的身世
品種→產地→莊園→處理→烘焙手藝→新鮮程度
如何才算一杯好咖啡是一個很龐大的問題,也是咖啡從業者畢生追求的目標
單品入坑一般推薦耶加雪菲系列。水洗G2還是可以的,日常喝也不貴。
推薦找個咖啡館把各個品種挨個嘗一遍,然後你會發現,一般豆子越貴口味越好。。。貴的都不會難喝。然後在你喝的那一堆裡面找個價位和口味能接受的平衡點。不嫌麻煩就買個手網自己烘豆玩吧,TB上有些生豆商100克就起賣,散賣的生豆價格一般是熟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可以一次買個十幾種變著花喝。
個人感覺不錯的藝妓瑰夏(太貴了。。再高級別的瑰夏沒喝過)當然味道確實不錯。
耶加雪菲aricha日晒G1 ,莓果,紅酒香,偏酸。個人感覺價效比非常高的豆子。記得認準aricha,耶加日晒G1分好多種,喝過幾個其他的感覺沒那麼驚豔。
首先,耶加雪啡,可能還真就更閤中中國人的胃口!如果有朋友剛剛開始喝手衝咖啡,表示不喜歡酸的、苦的,我都會建議試試耶加雪啡,基本不會失望。
可能是它清爽雅緻的味道,容易讓人聯想到中中國人熟悉的綠茶、伯爵茶,所以更好接受。
另外,踩雷的概率會非常低呀!君不見田口護先生曾經說:
此品種廣受矚目與賞識的原因,除了其具有柑橘類的特殊香氣之外,還因為其簡單的烘焙程度,無論是誰都能夠輕易烘焙出咖啡的特色。我曾經喝過非常難忘的 Elida 莊園的 Catuai,也喝過超級平淡無奇的版本。但是說到耶加雪啡,我們幾乎可以在每家賣單品咖啡的店鋪看到它,每一杯喝起來也都還不錯。
最後再放一個小心得:
講真,一個人對咖啡的喜好是與他的飲食習慣相關的,比如我吃水果,最喜歡的就是百香果和番石榴,對於有活潑水果酸的咖啡,也就會特別偏愛。喝咖啡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在這杯咖啡裡喝到的味道是什麼?是所謂的香醇厚重,還是花果香,是朱古力和太妃糖,還是水果炸彈?
最好的辦法,是在買豆前到不同的店裡多喝幾杯,不方便的話,一次買上不同產地/品種的掛耳嘗一嘗。
回覆列表
延伸閱讀
手衝咖啡是一種熱水澆注咖啡粉,通過濾紙過濾而得到的一種咖啡液體,是咖啡市場中非常流行的一種咖啡製作方法。
手衝咖啡豆的選擇選擇品質較高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市場上流通的咖啡品種有三大類:阿拉比卡、羅布斯塔與賴比瑞亞,但具備商業價值的只有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
阿拉比卡:品質較高,具有良好的酸度與甜度,苦味較低,價格較高;
羅布斯塔:品質較低,苦味較高,酸度與甜度較低,價格較低;
方法一:按照產地選擇
精品咖啡豆一定是能追溯到其源頭的。這是因為精品咖啡豆講求的是“地域風味”,使用國家名+產區名稱來命名的。
推薦以下產區咖啡豆:
非洲咖啡產區:衣索比亞(耶加雪啡、西達摩、哈拉爾)、肯亞、烏干達、蒲隆地;
亞洲咖啡產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蘇拉威西)、中國(臺灣、雲南);
拉美咖啡產區:巴拿馬(瑰夏)、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
方法二:按照處理法選擇
咖啡豆在採摘之後便會進行加工處理,不同地區針對咖啡豆的特性以及當地處理咖啡豆的資源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常見的咖啡豆處理方法有四種:水洗處理法、半水洗處理法、日晒處理法、蜜處理法。
水洗處理法:酸度與乾淨度高,甜度低;
半水洗處理法:酸度與乾淨度較高,甜度較低;
自然乾燥法:甜度高,酸度與乾淨度較低;
蜜處理法:甜度較高,酸度與乾淨度較低;
方法三:按照烘焙程度選擇
咖啡豆在經過處理加工之後,需要使用咖啡豆烘焙機進行烘焙。常見的咖啡烘焙度有三大類:輕度烘焙、中度烘焙與深度烘焙。咖啡豆的烘焙度不同,風味也是各不相同的。
輕度烘焙:酸度高,醇厚度低;
中度烘焙:酸度與醇厚度較為平衡;
深度烘焙:醇厚度高,酸度較低;
確定自己喜歡的咖啡衝煮策略一杯咖啡的風味,60%決定於咖啡豆的品種,30%取決於烘焙師的技術,10%取決於最終的咖啡衝煮技術。所在選擇好自己喜歡的咖啡豆之後,下一步便要對自己的咖啡衝煮制定一個簡單的策略,也就是將各種咖啡衝煮要素給資料化,這樣才能在反覆幾次衝煮之後,真正發揮出咖啡豆的全部優質風味。
常見的咖啡衝煮四要素為:水溫、咖啡豆與水的比例、咖啡豆的研磨度、衝煮時的攪拌頻率。這裡以手衝20g咖啡豆舉例:
水溫:92℃
比例:1比16(咖啡豆20g,水量為320ml)
研磨度:家用白砂糖顆粒粗細
攪拌頻率:以1元硬幣大小為準,1秒1圈。
我們可以簡單制定一個衝煮策略:
1.悶蒸階段:
(1)水量:使用咖啡豆1-2倍的熱水,準確期間我們以40ml為準;
(2)時間:30秒
咖啡豆的烘焙度越深,悶蒸時間越短;
咖啡豆的研磨度越細,悶蒸時間越短;
咖啡豆越新鮮,悶蒸時間越長;
2.第二次注水:1元硬幣為大小,1秒1圈注水至200ml。
(等待手衝濾杯中的水量下降一半之後,再開始後續注水)
3.第三次注水:直線小水流倒完手衝壺中剩餘水量,整個過程大約是在2分30秒左右。
等待咖啡濾杯中的水滴濾完就可以品嚐咖啡了,然後針對咖啡的風味再調整衝煮策略。
咖啡太酸怎麼辦?
提高水溫、降低比例、加細研磨度、加快攪拌頻率。
咖啡太苦怎麼辦?
降低水溫、提高比例、加粗研磨度、減緩攪拌頻率。
經過反覆多次調整後,就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咖啡風味了。
咖啡與茶、可可是世界三大飲品,其本質都是手工調製飲品。每個人對於好喝的定義都有差異,有的人就喜歡喝酸度高的咖啡,有的人喜歡苦味重的咖啡,所以這也是咖啡製作方法無法標準化的重要原因。
初學者以穩定水流為主,咖啡風味為輔。對於咖啡壺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細口壺,比如Kalita的細口壺、brewista的細口壺,都是非常適合初學者的。剩下的就是需要自己反覆的練習與修正,大約衝煮50杯以上,便會開始發現手衝咖啡的樂趣與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