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小坐水雲間

    路過,我來回答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劃分春夏秋冬季節的人,是我們華人的老祖宗!是農耕文化!是在有雞和蛋那年劃分的!不過,這些事你不用管!你就好好工作,多多掙錢就行了!熱了揮扇子!冷了烤烤火!渴了喝點水!餓了吃頓飯!累了歇一會兒!好了,再見吧您呢!

  • 2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在以前只有兩季,那這是怎麼回事呢!

    《爾雅》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在甲骨文中還有這樣一句,

    癸丑卜貞今歲受年,弘吉,才八月,隹王八祀

    可看出乙辛時代,歲年祀有區別。說受年就是收穫之意。幾年就是幾個收穫的季節。卜辭說,今來歲、二歲是一年,自今三歲是二年,十歲是五年。當時因作物而區分為麥季禾季。

    綜上,至於四季之法,起於歷史上春秋時期之後。在此之前,我們現在說的一年,那時只有兩歲,下歲只的是下半年的一季。這兩歲卜辭中被稱為“春”“秋”。如,

    今春王往田,若

    來春不受其年

    今春王黍於南

    今春邛

    今秋王其從

    今秋其敦

    當時還有一種表示時間的詞:世。

    今世方其大出,五月

    今世王從**伐土方

    但這個世不是季名,從上下文關係來看,今世,來世似有今時,來時的意思。只是泛泛的說法。而歲春秋較為具體,專指。也表示出了與農業的關係。其實有的月還有專名。正月為食麥,二月叫父*(字形為:禾玄)。

    以上我們說的春秋,沒有冬夏。下面我們說冬夏從何而來的呢?

    我們再看從夏與冬字的發展來看。甲骨文左邊(像赤著腳的人)右邊(像尖嘴鋤具),表示一個赤著腳的人手持尖嘴鋤下地勞動,字形突出了人的頭部、兩手、腳(趾)和勞動工具。

    而發展到了金文上邊(頁,頭,表示思慮、琢磨)下右上角(爪,抓)(執,操持)右下角(刀,墾荒的工具)下部左上角(卜,表示占卜,觀測天象)最下邊(耒,翻地的農具),表示觀測天象與勞作。

    再看史籍,一是部族

    夏后氏 / 華夏 西夏 諸夏 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公羊傳 • 成公十五年》 構木鑽燧於夏后氏。——《韓非子 • 五蠹》

    再是名詞,表示日照充足的農忙季節。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詩 • 小雅 • 四月》

    這是什麼意思呢?夏就是農忙了。古詩有“鄉村四月閒人少”之句。暑,《說文》解釋,暑,熱也。在這裡還要說一句,《周禮》 有一句:秋染夏。這個夏可不是季節,鄭玄 注:“染夏者,染五色。謂之夏者,其色以夏狄為飾。”那什麼時候夏成了季節之名呢?

    《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這編的是戰國以後秦漢時期典章制度。

    這是冬字的發展。冬,甲骨文為象形字,像在紀事的繩子的兩端打結,表示記錄終結。造字本義是動詞,結束一個結繩記事的主題。有的甲骨文將實心的繩結寫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終結”形象。而到了金文是將兩端的繩結移到中間。當的“終結”本義消失後,有的金文寫成會義字:(終結)(日,時間),表示一個紀時週期的結束,即年終的季節。到這時還沒有季節專用名詞的意思。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詩 • 邶風 • 穀風》 無冬無夏。——《詩 • 陳風 • 宛丘》 冬者,五穀成熟,物備禮成。——《後漢書 • 張純傳》

    我們看到了《詩經》,就把冬作為了一個與夏並列的專用名詞了。四季就有了。而《詩經》是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所以我們四季最早在西周初年才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完了俄羅斯對沙特的首場,你對本屆世界盃的期待增加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