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小憂
-
2 # 惠城扛把子
…以前還會買新衣服新鞋子,等著過年的紅包,也會改善伙食,每到過年我都會非常期待…現在長大了 生活變好了,我這兩天日夜加班趕工程,忙到迷糊,前兩天問別人離過年是不是還有一個月…沒有期待,沒有高興,心中所想的不過是讓生活變得更好,讓家人更幸福一點,不過一代又一代,我們只是父母那一輩的延續,而新一代也是我們這一輩的延續
-
3 # 若微Rowena
1形式上:①小時候走親戚有親戚家哥哥姐姐一起玩,大人給發紅包,給好吃好玩的,外帶各種誇,兒童心態,圖好玩。
②長大了去親戚家就會被問各種問題,工資、結婚……。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到處跑玩,要好好待著有大人樣。
2 心態上:
①小時候覺的親戚都是友善的,崇高的,喜歡走親戚。
②大了,瞭解人情世故,看清了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疲於應付親戚。
-
4 # 享受獨者
過年了,親戚還是要走動的,人不能沒有了親情,不想走動的可能是工作家庭不太如意,可能會有自卑感吧,其實沒有必要想的太多,要的是禮節和親情。
-
5 # 官稱文哥
工作生活在外地,每年過年走親戚是必需的,說實話,很煩,很無聊,很沒意思。
我不是不看重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也不是不想念舅舅姑姑姨媽嬸子二大爺。我是覺得,從小時候走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形式不變,內容不變,真是無聊透頂死了。特別是像我這樣常年在外的人,七大姑八大姨家過年要是不去的話,肯定會被唾沫淹死的,也過不了父母這一關。
具體說哈
初二早上我們哥三要去舅舅家。外公外婆早都不在了,父母也就不去了。從小到大程式都一樣,照例還是父母老早準備好兩個箱子,箱子裡兩瓶酒,點心,饅頭(),水果,飲料,牛奶,有時也有泡麵。當然還有父親準備好給外公外婆燒的紙錢、鞭炮,早上六點多出發,十幾里路,,二十分鐘就到,先去給外公外婆燒錢,放鞭炮。之後去舅舅家,約定俗成的老時間,舅舅舅媽一家人已經開始燒飯,肉、雞、魚應有盡有,最受不了的是早上要喝酒,聊些無聊無趣無關的話題,一個小時吃完飯就回。多少年了,都是一樣
七大姑八大姨家走親戚更是奇葩,很多時候車上裝好好幾家的禮物,走到一家放下一些禮品,寒暄幾句就走,也有見不到人,直接把東西放下。
更要命的是,自己走完還不算,對方還要回來走一輪。每天都是走親戚,陪客人,是不是很無聊。
不反對走親戚,親友相聚就是聊聊天,說說話,吃個飯,熱鬧熱鬧。本來過年回家好好陪父母的,結果天天都是這些無聊的應酬。
現在城市過年,親友相聚我覺得值得借鑑,親朋好友輪流做東,也可以主動請客,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唱歌,遊玩等等,看似親情淡了,實質上又節約時間,又有意義。
回覆列表
的確如此,小時候過年是頂開心的事,走親戚也是高興得很,但是越長大就越不愛過年了,這或許是絕大多數成年人的心聲吧,尤其參加工作以後。
架不住熟的不熟的各路親戚輪番上陣各種拷問“工資多少啊”“談物件了沒”“啥時候結婚啊”“啥時候要孩子啊”“二胎準備什麼時候要啊”真的是臉上笑嘻嘻,心裡MMP啊……
真想一一回懟“工資多少關你屁事”“寶寶還小,寶寶不著急談物件”“你家孩子結婚了沒就操心我”“我們丁克”“不生不生別問了”
呃,好好見個面聊點開心的不好嗎,非要年年搞得像個年終拷問大會,心塞不心塞……還能不能好好愉快的玩耍了。
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越來越不喜歡過年的原因吧,好不容易休息幾天,還要被這麼盤問,傷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