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孔子要求學生做到全面發展,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在當時就是要學生在詩、書、禮、御、樂、射等方面都加強學習。在孔子的薰陶下,許多弟子都是全面發展的,如顏淵、子夏等。孔子主張學生要透過《詩》,“樂”來培養他們自身的道德情感,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他認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所謂“興”,就是使人感奮起來,警醒起來;所謂“觀”,就是使人交融情思,有利團結;所謂“怨”,是可以諷刺或批評在上者的不良傾向,這些就是以詩教為手段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孔子強調一個人的成長要“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篇》)他聽《武》,說它“盡美而未盡善”;而聽《韶》則稱其“盡美盡善”。他相信音樂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感情,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又能使之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對善的陶冶。因此,學生想全面發展,“詩”與“樂”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孔子要求學生重視道德教育達到促進真善美的合一。這就要做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篇》),“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篇》)此外還要求學生 “非禮勿視、非禮勿所、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篇》)從而使到自己達到全面發展成為當時的“君子”。今天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科之間的互相聯絡,互相滲透已成為一種自然趨勢。知識結構單一化的人才已不適應社會的要求,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承擔建設社會的重任。孔子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有豐富的借鑑意義,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但我們必須看到,孔子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存在不少錯誤和缺點。如孔子只重視人的道德修養方面而不重視生產實踐。弟子樊遲請教園藝,他卻罵他“小人哉”,這就抑制學生真正做到全面發展,對此我們要加以辨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情為何會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