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是活的
-
2 # 皓皓天心
民國買房很方便。
以魯迅買房為例:
民國元年(1912年),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他每月的工資是300大洋。魯迅用3500大洋買下一套三進的大院子——八道灣衚衕11號院,這是相當不錯的四合院,地段好,又清淨,三進院落,有三十多間房。
魯迅第二次買房,阜成門內三條21號。這是一家小小的四合院,房子的價錢是800元大洋,雖然仍是不貴,但魯迅財政吃緊,所以,向朋友借了錢後才順利地買下來。
魯迅買的這所房子,說是“房子”,其實跟一片廢墟差不太多,買下來之後,魯迅花了五個月重建房子,幾乎是買地蓋房了。這所房子是他在北京最後的居所,也是老母和朱安夫人終老的地方。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原貌的也是這所房子,如今它已是魯迅博物館的一部分了。而周作人佔據的八道灣豪宅,已經被人逐漸忘卻,還有拆遷之虞。
魯迅在兩次買房中都挑三撿四,看了好多房才拍板成交。看吧買房是很容易,但是你要有工作,和錢。
各式銀圓被稱為“大洋”。民國成立後,於1914年推出《國幣條例》,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定國幣“壹圓”重七錢二分,含純銀八成九,即六錢四分八釐,(23.9024808克),約等同於銀圓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為一角,十分之一角為一分。目前999銀的價格平均大概為3.46元/克,以第一次買房論:魯迅的3500大洋等於現在的29萬左右,但是買的房子大得恐怖。
-
3 # 關河南望
如今的房價,已經成為老百姓不可逃避的一個話題,每一次房子政策的變動,都牽動著廣大群眾的神經,早幾年的炒房熱也是讓很多投機者大賺一筆,如今一線城市的房價更是讓多數人望塵莫及。衣食住行從古至今都是老百姓最關注的東西,不僅是現代,古代的房子也是要錢買的,房價這個問題,絕不是隻有現代人才會有的苦惱。那如果在民國買房究竟貴不貴呢?
民國時期房價是不貴,但是當時老百姓收入太低了,雖然價錢感覺很便宜,但還是負擔不起。當時成都一座院落,相當於現在的別墅了,售價四百四十兩白銀,摺合成現在來算就是不到六萬元人民幣。聽著是很便宜,但當時老百姓收入一年才五兩多銀子,看似低廉的房價,對老百姓來說依舊高不可攀。
從古至今老百姓買房都是個大問題,和平年代不動產更加安全,放在哪裡也會比較放心,人們有錢了就會投資房產,房價自然就會高。如果是在三國時期這樣的亂世,戰爭非常的頻繁,今天買了房子,明天一打仗一把火給燒了,這樣誰還願意買房子呢。
回覆列表
民國時期,1920年左右,百姓都不願意買房,為什麼呢,因為都覺得這樣沒有牌面,他們寧願租房,可以粗很大氣的房子看上去很輝煌,然後掛個什麼什麼館,這樣在別人看來才行。但是價格確實不便宜,普通的一間房子租一個月就要20左右大洋,大概類似於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有錢人有錢,沒錢人一直沒錢,和現在一樣是普遍現象。
抗日戰爭以來房價不僅漲還被炒,重慶武漢地區人口激增,人多房子需求就多,需求一多流民買不起房的人更多,房價就被炒的更高,怎能容易買房。
國共戰爭,上海地區買房都是用小黃魚或大條來計算的,沒有幾十根小黃魚你還是去吹西北風去吧,法租界這些外國佔據的地方,只是富人的場所,窮人只能靠嫁個好人家才能想著有好房子住。
一直以來房價都是令人頭疼的事。也不是這個時代有的問題,當時也存在,1927年左右在上海還舉行過遊街,要求房東房價租金減半,可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