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無掛礙208049949

    此墓誌不是隨意臨寫的。至少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備一定的書寫基礎或者好的筆墨功夫,二是要對其有充分的理論認識。因為這個碑與其他魏碑不一樣的地方較多。內涵太豐富,既有魏晉的楷,又有兩漢的隸,既有北方的質,又有南派的文,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方圓兼備,文質彬彬,既大氣雄厚,又溫潤妍美,既工整佈置,又變化無窮……真是如星列河漢,自然天成,趣味無窮,十分耐看。山西老者馬文蔚先生,畢生臨寫,最好的作品就是人民幣上的六個字:中國人民銀行。拙見,請賜正。

  • 2 # 書法內參

    @江南春lhl。 說到《張玄墓誌》,它跟我們的生活還有關聯,有人知道現在流通的人民幣上的“華人民銀行”五個字源出哪裡嗎?

    古代死去的人都要在墓旁刻碑紀表。因等級制度森嚴,名字不能隨便用,皇帝更加嚴格,這叫避諱。刻於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十月的《張玄墓誌銘》,清代因避清聖祖玄燁之諱,改稱《張黑女墓誌》,記住,這裡的“張黑女”讀作張(zhāng)黑(hè)女(rǔ),音(張賀汝)。

    原石已經找不到了,留下來的是早期的拓本。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得到舊拓孤本,因書法峻宕朴茂,結體扁方,既有北魏的神韻,又有唐楷的法度,刻工又好,歷來備受書家好評,傳到現在,人民幣上“華人民銀行”五個字,就屬於“張黑女體”

    《張玄墓誌銘》用筆方圓兼備,橫畫或圓起方收,或方起圓收,長捺一波三折,含分隸遺意,不少用筆有行書意,結體含動勢。康有為對其評價很高:“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原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說它代表北魏墓誌的最高成就。

    我上大學時曾有臨摹,但為期不長獲益不多。現在想來,臨摹前因先讀帖,瞭解它的筆法特點,對臨時,每天不求多,只臨寫幾個字,抓住字形結構特徵和筆法要領。待有一定基礎後再通臨全篇,全篇的重點在於把握氣息格調,寫出原碑的風神,這是最難的,需要有一定的時間積累。同時最好借鑑參照其它魏碑法帖,尋找筆法字法規律,逐步提高。

  • 3 # 如石書藝

    《張玄墓誌》,又稱《張黑女墓誌》,刻於北魏(531年),此墓誌雖屬北碑系列,但行筆卻別具一格,中鋒與側鋒兼用,方圓兼施,長捺一波三折,轉角含分隸遺意,不少用筆有行書意,以求剛柔相濟,生動飄逸之風格。結字微扁,體含動勢,風骨內斂,既有北碑俊邁之氣,又含南帖溫文爾雅。

    為了理解它的用筆和結體,現將原帖和名家臨帖以及本人的臨帖結合起來,進行比較分析。以“故、南”二字為例,圖一為原碑帖選,圖二為胡問遂先生臨帖選,圖三為作者臨帖選。原帖的“故”字邊旁“古”第一橫,落筆以側取勢,顯得妍美、靈動,“古”字的“口”轉折,雖方實取圓勢,右邊“反文旁”下的撇和捺,看似筆法簡單,實乃一波三折,顯得格外開張,尤其是捺的收筆,筆鋒送到,然後迅捷剎住提筆收鋒。“南”字的下半部分第一筆“豎”略顯弧形,向外拱起,有點像顏體的“豎”,但筆法迅速,勢短力大,接著,“橫折豎鉤”,逆鋒起筆,行筆略向外,然後順勢豎下出鋒收筆,這是一個連貫性動作,可謂一氣呵成。這些點畫筆法是此碑的基本特徵,對於初臨此碑而言,難度大,筆法難把控,可結合胡問遂先生臨本學,胡先生魏碑功夫了得,他的臨本兼具北碑之豐厚剛健之特點,掌握了魏碑的基本技能之後,再臨《張黑女墓誌》,就容易掌握要領。本人曾臨諸多北碑,臨此碑,深感筆法極具挑戰性,一是運筆速度很快,二是筆鋒入紙淺,三是點畫的起承轉合和行筆中,時常以轉挫、迅速提按實現正側鋒互換,故毛筆可選彈性較好的兼毫為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肉心豆腐?